老挝义安省人民“挺过”通货膨胀风暴

我的哈 March 4, 2023 06:49

(Baonghean.vn)——持续一年多的老挝基普通货膨胀和贬值影响了数千名在义安省生活和工作的工人。在这种情况下,工人们找到了应对和适应的方法。

返回

清章县大同乡甘切村曾因数百名在老挝务工的工人而闻名。有些人已经在那里工作了近30年,有些人则只工作了几年左右。感谢劳动出国后,村民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不少家庭过上了小康生活……

在曾经驻扎老挝军人中,阮友寿算得上是一位老将了,因为算上在老挝服役和驻扎的年月,他已经驻扎老挝近30年了。

在老挝工作了20多年后,阮友寿(Thanh Chuong 县大同乡)回到了家乡,过上了稳定的生活。图片:My Ha

谈起在老挝的记忆,Tho先生记忆犹新,尤其是在军队服役期间。退伍后,他是第一批到老挝务工的工人之一。他的出国打工之路也充满艰辛。最难忘的是21世纪初,他和工友们参与开通了一条从越南义安省边境通往老挝的公路。许多路段,他们不得不穿越森林,途经一些土匪出没的地方。后来,他和工友们主要在波里坎赛省从事建筑工作。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收入不算高,但比在家乡务农要稳定得多,收入也高得多。在老挝打工,他和妻子得以养育孩子,建造舒适的房屋等等。

困难始于2022年初,当时基普开始贬值。最初,1000老挝基普兑换越南盾可抵3000越南盾。后来,通货膨胀加剧,差额迅速从2700越南盾缩减至2500越南盾,到2022年底,1000基普只能兑换1400越南盾。

谈及此事,Tho先生说:“老挝货币贬值了,发工资后,我们手里的越南币就所剩无几了。以前我们每个月大概能挣2000万越南盾,可以攒下一半寄回家。但通货膨胀加剧后,我们挣的钱基本够维持生活了。所以,不仅我,很多在老挝打工的工人也决定回国。我觉得,像我这样的建筑工人,这样的收入水平,回国找工作应该很容易,收入也差不多。而且,我离老婆孩子也近,不用过着“吃家里的饭,喝市面的粥”的生活。”

大同乡许多在老挝务工的工人已经返回家乡。图片:美哈

同村的潘文富和潘文贵两兄弟刚从春节前回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谈及此事,潘文贵说:“老挝经济正遭受通货膨胀的困扰,这不仅影响到工人,也影响到承包商。事实上,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太大,导致老挝的大多数项目不得不暂时停工,大多数建筑工人都失业了。如果我们留下来,会花很多钱。我现在的愿望是尽快在家乡找到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让我的兄弟们安心回家。”

清章县约有500人在老挝工作。通货膨胀后,回国的人数有所增加,但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清章县劳动荣军社会部部长阮文豪在讨论中表示:“我县去老挝务工的工人主要从事建筑业。因此,他们回国后找工作不会遇到太多困难,因为建筑业目前非常缺人,尤其是技术工人。”

适应

在鼎盛时期,演州县的演塔乡曾有超过2000名工人在老挝工作。30年前,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公社的人们最初是以废品收集者的身份开始的,后来“适应”了在老挝经商,并最终成为了一个百万富翁村。

谈及此事,奠塔乡人民委员会主席杜春孟补充道:“过去,奠塔乡非常贫困,人们主要务农。后来,由于生活困难,公社居民就买摩托车去收购废品,然后‘卖掉再卖掉’,以此维持生计。后来,这个行业发展起来了,村里的人不再贩卖废品,而是转而经营日用杂货,并将市场拓展到老挝。起初,资金很少,人们做些小买卖,主要卖毯子、床垫和铝锅。经过多年的努力,有了钱,他们扩大了生产经营,许多人成了百万富翁,成了大老板。”

甸塔乡(Dien Chau)居民拥有的捕鼠器工厂,出口到老挝,为当地许多工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图片:My Ha

村里有一位被认为是曾在老挝打过工的老兵,名叫阮德龙先生(奠塔公社5组)。他曾在老挝当过兵,人生坎坷。南方解放后,他复员回来当公社干部。上世纪90年代退休后,他是公社里最早去老挝经商的人之一。据阮先生说,在老挝做生意比较简单,主要是做些小生意。在街上卖了好几年东西后,他攒了钱,在色贡省开了一家商店,主要卖日用百货。阮先生说,在老挝做生意很快就发了财,这要归功于“老挝和越南货币之间的差价”。

最辉煌的时期是21世纪初,奠塔人从越南收购廉价货物,然后卖给老挝货币,再兑换成越南货币,堪称“四倍盈利”。因为生意兴隆,后来龙先生的三个孩子都去了老挝经商,算是“有粮有积蓄”的富裕家庭之一。然而,近两年,眼见老挝经济波动较大,货币不断贬值,他的孩子们开始转变方向,只“留”一人在老挝,其余人则迁往边境地区经营酒店生意。

阮德龙先生还补充道:“生意有时好,有时坏。但我们不会被动,而是主动转行,这样才能保持稳定的收入。”

演塔乡(Dien Chau)一角。图片:My Ha

与许多其他地方一样,奠塔乡的民众也深受老挝经济衰退的影响,运输和建筑行业尤为突出。黎氏花女士(公社司法官员)的家人,包括丈夫、父亲和弟弟,都在老挝从事运输行业。此前,这份工作还算不错,于是他们从一辆运货车上凑钱,又买了一辆卡车,用于从义安运货到老挝。但过去一年,经济困难,货运收入仅够支付路费。为了弥补资金缺口,他们不得不扩大经营范围,运输更多种类的货物,并承担更多的修车工……

近年来,奠塔乡的职业转型也十分明显,最明显的就是去老挝务工的人数减少。

人们要么像吴氏花和朱文天夫妇那样,在家乡开办工厂,转而生产捕鼠器销往老挝;要么拥有雄厚资金和稳定生意的人,继续在两国之间奔波,以维护客户。其余的人,大多是村里刚长大的孩子,选择去国外高收入国家打工。目前,根据公社的统计数据,大约有700名工人在欧洲、美国和加拿大工作。村民们不仅发展经济,还把积蓄用于投资子女的大学教育或出国留学。

这种改变和适应也是一件积极的、值得欢迎的事情!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老挝义安省人民“挺过”通货膨胀风暴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