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战士上山为村里挑生活用水
(Baonghean.vn)——身为四分之一残疾、行动不便的老兵,新岐县义勇乡(音译)的罗文黄先生不畏艰辛,坚持上山为同胞寻找水源。如今,清凉自然流淌的水已从山顶通到家家户户,让大家兴奋不已。
罗文黄先生出生并成长于义勇乡唯一的泰族村庄——同科同寿村。新岐县过去,由于地势高洼干旱,没有河流、湖泊等水源,每逢炎热季节,村民们就得上山取水维持日常生活。目睹家乡人民的艰苦生活,黄先生一直怀揣着一个愿望:能够为村民们修建一座清洁的饮水工程。
![]() |
新奇区 Nghia Dung 公社 Dong Kho Dong Tho 村的一角。照片:XH |
多年征战沙场保卫祖国后,黄先生回到家乡,浑身伤痕累累,一只眼睛受损,另一只眼睛视力不佳,被认定为四分之一残疾老兵。旅途的艰辛,却无法阻挡这位胡伯伯战士为同胞寻找水源的意志。
黄先生回忆道:“在战场上作战的那些年里,我辗转于许多山区。复员后,我还有机会去邻近的县,比如昆强县、祥阳县……我了解到一些邻近乡镇的自流水系统。从那时起,我就萌生了为村民勘察和寻找水源的想法。2015年,我开始上山为人民寻找水源……”
![]() |
战争伤残人士罗文黄(Lo Van Huynh)是新祺县义勇乡(Nghia Dung commune)为泰国人民寻找水源的先锋人物。图片:卡塔尔航空 |
经过近一个月的翻山越岭、趟过溪流,黄先生终于在距离同科同寿村近4公里的奈莫溪找到了一处水源。这里的水质清凉,水量充足,常年潺潺流淌,足以满足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找到水源后,黄先生继续勘察,并标记路线,以便日后设计一条通往家乡的输水管道。这个过程需要毅力、细致和辛勤的付出。
回到村子宣布找到水源的好消息那天,我以为大家都会高兴、激动,不料还是有很多怀疑的目光,觉得从水源地把水引到家里不现实。
![]() |
东科东寿村的自流水箱。图片来源:QA |
“几十年来,我家乡的人们都习惯提着水桶和塑料罐上山打水,所以当听说家里还有水时,很多人都不相信。全村几百户人家,只有少数几户人家支持这种方式。虽然有点失望,但我明白,我必须有所成就才能改变人们的想法,所以我没有放弃……”黄先生分享道。
当时,要把水送到村里,必须有资金在水源地修建水库,然后购买一条近4公里长的管道,穿过山丘,通向村里的水库。黄先生发起了一场呼吁,57户农户同意每户出资180万越南盾来修建水库和购买水管。此外,农户们还贡献了工作日来清理灌木丛、安装管道等。
实施14天后,奈莫溪清凉的溪水跨越数公里,流入村里的水库,令许多当地群众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 |
家家户户都有水管。图片来源:XH |
“几十年来,我一滴一滴地节约用水,现在水流进来,人们出来洗澡玩耍,那个画面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看到效果后,村里的人渐渐相信了我的想法,报名安装水管的户数一天天增加,这让我非常兴奋。从此以后,我家乡的人们再也不用担心缺水了,尤其是在炎热的季节。”黄先生回忆道。
然而,由于引水想法最初只是自发的,水箱和工程设施建设简陋,连接管道技术也不够完善,导致该村的自流水工程在使用六年后已经老化损坏。2021年,黄先生继续向当局提交请愿书,希望政府能够携手支持当地民众,修建符合技术标准的工程和水箱,以便民众能够长期使用。
鉴于这些困难,2022年,在新岐县“精干人民动员”竞赛运动指导委员会的支持下,新岐县青年联盟与义安省公安局交通警察局青年联盟协调,呼吁并支持为当地人民修建“自流水系统”项目。截至动员期结束时,共筹集善款2.3亿多越南盾。加上省、县两级“精干人民动员”竞赛运动指导委员会的支持以及人民的捐款,用于修建该项目的捐款和动员总额已达8.5亿越南盾。
2022年底,同科同寿村自流水工程按标准开工,至今该村群众一直有稳定的水源。
![]() |
几十年后,新祺县义勇乡的泰国民众终于回家了。图片来源:QA |
完成了为村民送水的心愿后,黄先生又回到了日常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传统中医师,为村民治病救人。如今,每当人们来到同科同寿村,提起黄先生,都会想起这位为了村民,克服重重困难,为同胞送去清凉水的伤残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