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g)

在宜水坊安定区(Cua Lo镇),人们对“囚犯”冯巴黄(1963年出生)默默勤恳地为社区做志愿工作,特别是环境卫生工作,都非常熟悉。
他的房子紧邻市场和宜水渔码头。每当他有空的时候,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他都会努力捡拾垃圾,保持环境的绿化、清洁和美丽。尤其是在水位上涨、垃圾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时候,安定街区的“垃圾搬运工”们经常划着小船沿着河道收集垃圾,然后运到岸边。

他的英俊形象和善行被官员和民众记录下来,并多次发布在宜水渔村和宜水宣传页面上,在社区中传播开来,吸引了许多表达钦佩之情的评论,例如“用手势说话的官员”、“一位真正的模范官员,宜水渔村的儿子,真是太棒了……”。
安定区区长冯伯黄出生并成长于锦江下游沿海地区,身材敦实,皮肤黝黑,嗓音洪亮。谈及自己的工作,他谦逊地表示:“这些只是些平凡的小事,只是希望为让街道和居民区更清洁、更美丽贡献一份力量。”

此前,宜水市场和渔码头一带垃圾堆积严重,尤其是在交易活动结束后。自2017年担任安定省农民协会会长以来,黄先生就一直关注环境卫生问题。
他自愿担任街区保安,与执行委员会和其他部门协调,进行宣传提醒,并结合对乱扔垃圾行为的处罚。正因如此,人们的环保意识日益提高。

冯伯黄先生当选为街区负责人后,更加重视公共景观的保护工作。他与街区执行委员会和各级青年团一起,号召并动员村民清理和改造造成污染的垃圾场,将其改造成游乐场和训练场;争取资金修建排球场和羽毛球场;引进电力照明,并设计了儿童游乐设施,例如秋千和滑梯。

如今,这里已成为当地居民进行体育活动、运动和娱乐的场所。冯伯黄先生带着我们参观了安定街区,他高兴地介绍说,渔码头路沿线和街区文化中心区域种植的树木(估计超过50棵)都是他和同为该街区居民的冯伯忠先生自掏腰包并动员一些居民参与种植和养护的。如今,这些树木枝繁叶茂,不仅提供了荫凉,也美化了周围的环境。

冯伯黄先生不仅心系社区和人民,更是一位杰出的商人,他经营着一家集海鲜加工、贸易和销售于一体的店铺。他的家族世代相传三四代制作鱼露,为两名正式员工和众多季节性工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年收入达500万至700万越南盾。
安定街区的“囚徒”分享道:稳定的经济也让我有条件支持共同的运动活动,与人民的工作和街区的工作保持联系。
2024 年,冯伯黄先生和安定集团执行委员会宣传并动员民众实施修建封闭沟渠和在 270 米长的道路上浇筑混凝土的项目。

除了区政府提供的用于购买水泥、沙子和砾石的资金外,安定街区的每户人家还捐献了400万越南盾。街区负责人冯伯黄带头捐献土地,后退了700多万米。2为了拓宽道路,他来到祖父母留下的老房子(现在用作教堂)。自那以后,安定街区的许多居民自愿将围栏后移,使道路畅通,人行道通风良好。
通常情况下,冯伯忠先生的家人会自愿捐赠土地建造两栋房屋(其中一栋房屋捐赠了700万)。2儿子和儿媳正在使用土地和房屋,他们捐赠了900万美元。2拓宽道路。

Trung先生目前是宜水坊信贷基金的保安,并因其环保行动多次在宜水坊的宣传渠道上受到表扬。有时,凌晨四点,天色还未亮,人们起床锻炼时,会看到他独自一人默默地在公共区域割草、清理垃圾、捡拾散落的石块。
每个人都想成就一番大事,但我认为生活是由点点滴滴组成的。携手共建绿色、清洁、美丽的环境,虽是微小却意义非凡的行动,能为更清洁、更美丽的家园和村庄贡献一份力量。
冯伯忠先生

对于像冯伯忠先生这样的人来说,保持环境清洁似乎不仅根植于他们的意识中,更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本能。许多人戏称他为“垃圾克星”。起初,有些人认为他疯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人开始理解、尊重并支持像他这样的人所做的社区工作。
宜水坊党委书记黄文海先生分享道:胡志明主席生前非常注重以身作则。他曾说过:“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胜过一百篇宣传演说。”
因此,像冯伯黄先生和冯伯忠先生这样“做好工作,过好生活”的简单例子非常有价值,需要加以推广。

如果每个人都能像你一样自觉保持环境清洁,并有意识地携手美化街道,那么宜水坊很快就会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一个绿色、清洁、美丽、文明的城市地区。

宜水坊位于库洛镇北部,面积180.75公顷,分为6个住宅区;人口超过9500人,是一个经济多元化的坊,涵盖贸易、旅游服务、小型工业、海产品开发和加工等行业。


为了逐步形成和发展城区,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旅游和服务业需求,宜水坊党委、政府和政治体制高度重视“人民动员”工作,在“党的意志—人民的心”之间形成共识,但不以广泛和普遍的方式实施,而是重点关注贴近实际情况、为社区带来利益的具体项目和任务。
例如,近日(6月11日),宜水坊党委和政府开始修缮当地居民的无主坟墓。据调查,自1999年以来,在修建洞炉港、宜水中学及其他基础设施期间,宜水坊人民委员会在该坊内挖掘并收集了近500座无主坟墓,迁至洞炉镇公墓。此前,这些坟墓一直被沙土和垃圾掩埋。

坟墓下陷、倾斜、长满青苔、腐烂破损……十分凄惨。因此,区党委、区政府和区祖国阵线委员会呼吁全体人民和好心人士合作支持,共同修缮坟墓,使其更加宽敞整洁,让逝者得以安息。
在开始实施之前,无主墓地修复指导委员会举行了一次公开会议,公开征求对计划、规划、设计和施工预算估算的意见,以就实施达成共识。
据区领导介绍,这是一项“凝聚民心和力量的工程”,因为在区祖国阵线发出呼吁后,许多团体和个人立即捐款支持这项慈善工作。截至目前,指导委员会已收到捐款7.76亿越南盾,预计捐款总额约为8.5亿越南盾。

通常情况下,黄日安先生和夫人、郑氏贤先生及其子女捐赠了5500万越南盾。或者,库罗镇宜新坊观音菩萨慈善俱乐部联合其他捐赠者,在宜水坊一处无人认领坟墓的修缮奠基仪式上,捐赠并支持了7100万越南盾的捐款。
宣传该地区的优势,包括渔村、古井、集市、渔港、众多历史遗迹以及各种节庆活动,例如刚刚被宣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安良寺传统节、迈邦寺节……

为了实现将宜水坊打造成观光胜地、体验和探索沿海人民文化特色的梦想,宜水坊政治系统的官员们“走遍每条巷道,敲遍每扇门,检查每条道路”,发起了一场运动,旨在封堵露天沟渠,修补崎岖道路,建设协调、开放、清洁、美丽的交通。
许多街区动员民众修建混凝土道路、电线杆、旗杆、门牌号等,在基层掀起了一场充满活力的城市美化模仿运动。

通常情况下,东田街区动员居民修建并美化了一条长429米、宽3.8米的道路,总预算为1.88亿越南盾,由40户家庭共同出资。该街区还被选为镇级智能群众动员模式的试点,在范辉街4A巷建设了一个长270米的示范住宅区,共有29户家庭参与。
平明集团动员民众在黎氏白吉街(Le Thi Bach Cat Street)上建造并安装了24根路灯杆、旗帜和4组装饰物,该街道长510米,宽超过6米,耗资超过4000万越南盾。此外,该集团还完成了封闭式卫生间、舞台的建设,浇筑了庭院混凝土,粉刷并修缮了围栏,并装饰了文化馆大门,总耗资超过9500万越南盾……

义水坊的整个政治体系以极大的决心携手合作,组织清理交通安全通道、美化城市、开展宣传活动,并动员平明街、范辉街、阮熙街、曹辉俊街等地的民众安装照明灯、装饰灯、标准卫生的垃圾桶,修剪树木,粉刷围栏。
与此同时,对居民区、公共区域、海滩区域进行全面清洁,协调种植1000盆海菊,在小学门口种植成排的紫荆花;动员区内居民、在国内外工作的宜水区儿童参与历史文化遗迹的建设和修复,以服务于精神文化活动,并建设检查站……打造景观亮点,总价值超过15亿越南盾。

许多家庭主动修缮围栏、拓宽大门,并捐赠土地使道路更加宽敞通透。许多街区也主动封堵沟渠,将废弃和污染的区域改造成运动和社区文化活动的场所。
为了发挥树立榜样的作用,政治体系中的组织和工会也选择实施具体而实际的任务,例如祖国阵线动员民众购买近 100 个带盖垃圾桶,安装 285 个门牌号,在主要道路上安装 15 个监控摄像头;修建 6 条美丽文明的道路和小巷。

渔业协会以“从海洋收集固体废物到岸边”为模式,并开展“回收废料,不要排放到海洋中,在岸上换取金钱,帮助穷人”的运动。
农民协会有一项模式,即向高产渔船赠送国旗和救生衣,以鼓励渔民积极出海并长期从事渔业活动。每艘出海的渔船都会悬挂一面带有黄色五角星的红旗,作为“活的里程碑”,以彰显祖国神圣海洋和岛屿的主权。

上述有意义的工作和项目经常得到党委、有关部门和政治体系组织在社交媒体渠道上的及时表扬和宣传,从而在社会上传播和倍增了“好人好事”的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