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念珠的起源及意义
(Baonghean.vn) - 念珠与铃铛、木鱼一样,都是佛教数千种修行工具之一。在佛教中,所有形式的法器或物品都属于工具。然而,人们并非无缘无故地展示它们。当然,每种物品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
玫瑰念珠的来源和数量
崇拜湿婆神的印度教徒会用一种叫做“菩提子”(rudrāka)的种子来制作念珠。传说湿婆神曾观察世间,发现众生都生活在难以言喻的苦难之中。他悲痛欲绝,流下了眼泪。这些眼泪长成了树,结出了深红色的种子。
人们用这些珠子制作念珠,以纪念湿婆神的慈悲之心。那颗珠子就是我们至今仍用来制作念珠的钻石种子。
![]() |
但佛经中关于念珠及念佛时念珠的由来,多半是依据《木还子经》所记载的佛陀对毗卢遮那王的教诲。
《食木死经》云:“有一次,佛与僧众,到王舍城国的耆那罗刹山去,当时的国王名叫巴罗离,派人去拜见佛,请世尊特别慈悲,给予法要,使他安乐修行,未来世离诸苦恼。”
佛陀吩咐使者转告国王,如果国王想要断除烦恼和报应的障碍,就应该随身带着一串一百零八颗茶树籽(mốc hoàn tử)的念珠,随时带着;行住卧卧时,一心一意,心无旁骛,不断念诵佛、法、僧三宝的名号,每次念一颗茶树籽,以此类推,一珠一珠,比如:十珠、二十珠、一百珠、一千珠,直至百千万亿珠。
念珠里有一颗珠子,叫须弥珠,我们常说是土地珠或阿弥陀佛珠,它是第109颗珠子,也就是圆的交接处。按照仪式,数念珠的时候,不要跳过这颗珠子,数到这颗珠子的时候,要往回数。
若能修行二万遍,身心不散乱,无谄媚之心,则出世即生三界天,衣食自然,常得安乐。若能再修行十万遍,则百零八结缘尽,即是名证须陀洹果,奔向涅槃,断除烦恼根,证得无上果。
佛珠由此诞生,僧侣常随身携带佛珠,视其为珍宝,是学佛路上重要的法器。
玫瑰经的意义
根据佛教观念所代表的法珠总数,不同珠数的念珠也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 108 颗珠子代表着希望获得 108 种三摩地方法以消除 108 种烦恼。
- 一串54颗佛珠代表菩萨的五十四个修行层次,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因。
- 一串42颗佛珠代表菩萨的四十二个修行层次,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
- 27颗珠子代表小乘四方三果修行的27个层次,也就是之前的18个四方三果学,加上9个阿罗汉果不学。
- 一串 21 颗珠子代表 21 个地位,即十地、十波罗蜜和佛果。
- 14 颗珠子的项链代表观世音菩萨的十四无畏法门。
- 1,080 颗珠子代表 10 个境界,每个境界有 108 个,所以加起来是 1,080。
36珠和18珠念珠,很多人认为在佛教中不代表任何法数,与108珠念珠含义相近。因此,为了方便携带,108珠念珠被分成3串,每串36珠,或分成6串,每串18珠,并无深奥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