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纪念碑修复工作进展缓慢的风险
(Baonghean.vn)位于安城寿清的何通托庙(又名三公庙)的修复和装饰详细规划项目自 2010 年起已获得各级部门的批准,但现在面临进度落后的风险。
该项目总投资逾266亿越南盾(资金来源包括国家目标计划、地方预算及其他组织和个人的赞助),投资方为安城县人民委员会,建设规划为升龙建筑股份公司。
此时,当我们回到寿清亲自观察时,修复和美化工程仍未完成,只建了左右两侧的两栋房子(用帆布遮盖以防日晒雨淋),通往遗址的道路也只修建了一部分,无法到达居民的家中。项目监理委员会成员、公社退伍军人协会主席何思开先生告诉我们:“最困难和最大的任务是清理土地并搬迁遗址旁边的9户人家,以按照批准的计划打通道路并为遗址建造校园。尽管公社和县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他们尚未能够为这9户人家的搬迁安排补偿土地。另一个困难是,根据批准的项目,搬迁工作的预算超过50亿越南盾,这笔资金也需要增加,但现在即使是拨付也很困难。”
孝文帝何通托(寿清、安清)的庙宇正在修建中。
为了让读者更容易地了解这座全国级的三公庙舍利,我们想回顾一下它的一些特点。首先,三公这个名字,是对功绩最高、成就最大的人的庄严尊称,以此来称谓三公(太傅、太护、太宰),同时隐喻着连续三代的三状元:“一家三口坐在一起,挂一面母镜给天下看”,即:胡同托、胡同顿、胡同清——三父三子,祖孙三人,这是我国科举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但该庙不仅供奉这三位,还供奉第一大学士胡兴达(全国胡氏家族的创始人)、胡高(胡同硕之父)等始祖,以及胡同硕孙辈的许多著名学者(如胡端文大夫、胡廷忠、胡廷桂、胡明达香公……)。
这些人都曾受过黎朝和阮朝的敕令,有些人,如黎朝大夫胡定忠美全公,则同时受过黎朝和阮朝的敕令。目前,该寺只保留了12件敕令,其中三位陈朝大夫,胡同硕父子和祖父孙子,只受过阮朝的敕令。据胡家长老说,该寺在郑莫战争期间被一场大火烧成灰烬(整个村庄被烧毁)。直到阮朝(1919年)才得以修复和整修。因此,现在的寺庙建筑保留了阮朝的建筑风格。在经历了近百年的岁月、多年的战火和一段童年时期后,该寺再次遭到严重破坏。如果遗址的校园能够搬迁,那么相邻的9户人家只能得到部分恢复。
庙前院内现存两尊龟背石碑,大小与文庙国子监内的类似,但龟头已无,两块石碑也已散失,至今未寻。庙左侧,一户人家的花园里,安葬着三名学者的墓地,他们是三位弘扬先辈学术传统的高僧的后代,分别是胡端文博士、胡明达先生和胡如水先生。
修复三公庙至关重要,这不仅是为了防止其自然衰败,也是为了在省级文献和圣典缺失的背景下,尊重义安省勤奋好学传统的典型遗迹。在从省级到村庄的文献和圣典缺失的背景下,三公庙是一处珍贵的勤奋好学和科举传统的遗迹,亟待修复和发扬,尤其是为了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场地清理和邻近居民搬迁的延误,也会导致其他项目,从基础设施到室内装饰、园林等,都将受到拖延。我希望寿清乡和安城县的有关部门能够尽快找到解决方案,排除困难,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梅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