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稻的疾病风险
(Baonghean)-近年来,尽管农业部建议农民不要种植再生稻(又称死稻),因为这很容易破坏土壤,降低稻米的质量和收获时的产量;然而,在南丹县第五地区的公社,春季作物死稻的面积仍然超过300公顷......
2012年春耕期间,南福乡4村的潘谭先生种植了1.1亩稻米,单产接近每公顷65公担。收获后,谭先生没有翻耕夏秋两季的土地,而是留下了旧茬,利用两季作物之间的时间施肥并继续收割稻米。 “上一季春稻,我计算了稻茬,种了X23水稻,因为这个品种耐旱,再生能力强。收割前几天,我施了7公斤氮肥,促进稻茬再生;同时,我继续保持田间水分,防治水稻病虫害。50天后,我收获了两次(第一次是再生稻,第二次是稻株腋生开花),单产超过90公斤。”谭先生说。
南福公社(南丹)120公顷土地无法种植夏秋作物
而是滋养死米。
在南忠乡 Cau Bau 田,9 村的阮廷德先生在收割春稻后还给老根施肥,以滋养死稻,每亩产量达 1 公担。阮先生说,滋养死稻高产的方法是在水稻成熟度约八成时深收,留下约 20 厘米的根,约 10 天后水稻就会继续分蘖。如果要滋养死稻,则需要从生长季开始就选择长寿、再生能力强、株高大、开花快、空粒率低的水稻品种,如 X21、X23、BTE1……死稻具有无需整地、省种子、省肥料、田间杂草少、稻秆坚硬、耐旱等优点。扣除投资成本后,死稻产量可达每亩 1 公担。
南忠乡的Rao、Chua Hoi、Cau Chay、Trang Nam……等地势较深的稻田,目前有100多公顷土地可以种两季水稻,但今年有30多公顷土地没有种夏秋稻,春茬过后,人们就清理稻茬来培育水稻。南忠乡农业部部长范文芳表示:“以前,大部分稻田都没有人投资和照料,只是用来养鸭子或喂水牛和奶牛……但通过对许多作物的监测,人们发现,前茬作物的根部继续长出强壮的分蘖,开花结果。仅在2011年,一些精心照料的农户每亩稻米产量就达到了90-100公斤。稻田生长期短,只有50-55天,不需要争耕,还能避开小雨季的洪涝灾害。”
南福合作社社长泰廷富表示:“南福是一个地处低洼地区的公社,每年夏秋稻产量经常达不到计划目标。2012年计划该社要种植170公顷夏秋稻,但在播种过程中只种植了55公顷,主要分布在春美、同荣两个高海拔地区;另外,还留下了120公顷用于培育水稻(比2011年增加了75公顷)。这120公顷水稻中,只有近70公顷位于深洼地区,不太可靠。”高地剩余的50公顷土地本来可以生产,但今年由于投资成本增加(目前,1公顷种植和收割成本为20万越南盾/sao,捣土成本为13万至15万越南盾/sao),许多人放弃了田地,不想种夏秋作物。这种耕作方式只是低洼地区洪水风险较高的临时解决办法。而让水稻枯萎在短期内似乎对家庭经济有利,但如果计算总收入,则非常低。仅在南福乡,让120公顷水稻枯萎,平均单产为1公担/sao,产出大米2400吨;如果种植夏秋作物,按照年平均产量通常达到2.5公担/英亩计算,粮食总产量将达到6000吨大米。
2012年夏秋作物季,南丹县按计划调整了6300公顷水稻种植面积,但最终仅完成5900公顷。除弃耕面积外,全县仍有近300公顷水稻枯叶,主要集中在堤坝外的几个乡,如南金(85公顷)、南福(115公顷)、南忠(34公顷)……该县农业局局长阮友润表示:“‘枯叶’种植法是该县建议民众不要采用的,因为短期效益低,但长期后果却很危险。”枯叶是有害病毒病害滋生的温床,尤其是在黄矮病和矮化叶病等复杂情况下。枯叶在田间存在时间较长(前茬作物3个月以上,作物死亡时间近2个月),褐飞虱传播致病病毒的机会比在移栽稻株上更多。因此,春稻收割后,如果任由稻株枯死,就会无意中为病原体搭建寄生桥梁,危害下一茬作物……
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