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学习和践行黎鸿峰同志的光辉革命道德榜样(*)

September 5, 2012 10:29

(摘自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宣传部部长丁世黄同志的开幕词……)

(摘自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央理论委员会主席丁世黄同志在研讨会上的开幕词)

(Baonghean)今天,胡志明国家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乂安省委和中央宣传部联合举办了“黎鸿峰同志与越南革命和祖国乂安”科学研讨会,以纪念黎鸿峰同志诞辰110周年。黎鸿峰同志是越南党的杰出领导人、越南人民和祖国乂安的杰出儿子、国际共产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坚定战士。

这是我们进一步了解黎鸿峰同志光辉革命生涯、为民族解放事业、祖国独立自由和人民幸福所作的巨大牺牲和贡献的机会。我谨代表越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热烈​​欢迎各位老革命家、中央机关代表、科学家、代表以及黎鸿峰同志亲属代表出席这次意义非凡的科学会议。
...
黎鸿峰同志出生并成长于义安省,这是一个具有深厚爱国革命传统的故乡,是许多越南名人和才俊的诞生地,例如梅黑帝、胡同托、阮春安……以及之前的潘佩珠、阮爱国等。义安省也是一片文化热土,是充满人性与抒情色彩的诗歌、音乐、民歌、民间诗歌等不朽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发源地。

黎鸿峰同志在祖国传统的熏陶和教育下,亲眼目睹殖民和封建统治下人民遭受的苦难,亲眼目睹爱国运动遭受的残酷血腥镇压,很早就形成了爱国主义和革命思想。

小学毕业后,黎鸿峰离开家乡,前往荣市,在滨水火柴厂当工人。在这里,黎鸿峰同志经历了雇佣工人的命运,饱受雇主的鄙视和剥削。黎鸿峰动员工人奋起反抗,最终被解雇。黎鸿峰没有回到家乡,而是决心离开家乡,去寻找救国之路。1923年,黎鸿峰和范鸿泰秘密前往暹罗(泰国),后又前往广州(中国)。1924年4月,黎鸿峰加入了由胡东茂、黎鸿山等革命者创建的革命组织“三三舍”。

1924年底,阮爱国领袖前往广州建立组织机构,开办越南革命第一期干部培训班。黎鸿峰同志参加了阮爱国领袖主持的政治培训班。在三三舍小组的基础上,阮爱国领袖成立了由黎鸿峰同志等9人组成的核心小组,即共产主义小组。1925年6月,在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阮爱国领袖成立了越南革命青年协会,为党的成立做好了准备工作。

1924年至1931年,黎鸿峰同志先后就读于黄埔军校、广州航空学校(中国)、列宁格勒空军军事理论学校(现圣彼得堡市)、鲍里斯格列夫军事飞行员训练学校和莫斯科共产国际东方大学。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共产党。

1930-1931年革命运动,以义静苏维埃为高潮,被法国殖民者及其走狗血淋漓地镇压后,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各地区党委以及全国大部分根据地被敌人摧毁。许多中央委员会和地区党委委员被敌人俘虏或杀害。数百名干部和数千名党员被捕入狱。在此背景下,1931年5月,黎鸿峰同志接受共产国际的使命,放弃研究生学业,回国重建革命运动。由于敌人秘密警察网络的严密封锁,他无法与国内根据地取得联系,不得不绕过暹罗,直到1932年初才返回广西(中国)。他千方百计地与黄廷强、黄文秋、黄文农等同志联系,商讨重建党的组织体系的方案。开办培训班,培养干部,在谅山、高平等边境省份少数民族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派黄文秋、黄廷强等同志回国继续发展革命根据地,在海防、广宁等地建设群众力量……黎鸿峰同志在1932年至1935年越南革命极其困难的时期,为恢复和重建我党的组织体系和基础立下大功。

1932年6月,为了迅速稳定干部、党员和群众的思想,黎鸿峰同志与党的领导人讨论并公布了他参与起草并得到共产国际批准的党的行动纲领。党的行动纲领肯定了党提出的革命斗争路线的正确性;党所遭受的损失和困难只是暂时的,不必恐慌和悲观;它指明了革命斗争的方向,明确提出了党和群众在斗争中的共同要求。党的行动纲领使干部、党员和群众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打消了思想上的迷茫和动摇,有助于迅速恢复党的组织体系;有助于加强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建设,恢复革命运动,将越南革命推向新阶段。 1933年初至1934年,又重建了南方区域党委、北方区域党委临时委员会、中央区域党委以及一些省、市党委。

1934年3月,黎鸿峰同志赴中国澳门指导成立印度支那共产党海外指挥委员会。海外指挥委员会行使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职能,黎鸿峰同志任书记。在黎鸿峰同志的领导下,海外指挥委员会联系国内党组织,在支离破碎的地方重建根据地,在尚未建立的地方建立根据地,并朝着统一全国革命力量的方向发展。随着国内党组织,特别是地方党委的恢复,海外指挥委员会决定在澳门(中国)召开国内干部会议(1934年6月),评估形势,提出巩固党、恢复和发展群众组织的新方针,并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做准备。在大会紧急筹备期间,黎鸿峰同志应邀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

1935年初,他率领党代表团到莫斯科出席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筹备和召开工作则交给国内的同志们。

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35年7月25日至8月21日)上,黎鸿峰同志作了关于印度支那革命运动的重要报告。在这次代表大会上,我党被承认为共产国际的正式支部,黎鸿峰同志(别名海安)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闭幕后,黎鸿峰同志返回上海(中国)。当时,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35年3月)已经闭幕,黎鸿峰同志缺席当选为党的总书记。此时,法西斯主义正在积极备战。黎鸿峰同志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党的总书记身份,在上海召集并主持了中央会议(1936年7月)。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的发展,会议决定改变革命的当前目标和任务,将直接目标确定为反对殖民反动政权、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争取民生、民主与和平。印度支那人民的主要直接敌人是殖民反动派及其走狗。根据黎鸿峰的提议,会议决定成立印度支那反帝人民阵线,以团结和统一越南境内反对法西斯主义和殖民反动派的力量。

1937年11月,应国内革命运动的呼声,黎鸿峰同志秘密返回西贡工作,直接与党中央委员会合作,指导革命运动。1938年3月,在越共中央会议上,他当选为中央常务委员,并与党中央委员会共同决定将反帝人民阵线改组为印度支那民主阵线,旨在团结群众,动员一切力量,参加争取言论自由、民生、民主和反法西斯的斗争,在我国掀起民主斗争的高潮。

1939年,法西斯战争迫在眉睫,殖民地反动派转而反对革命运动。1939年6月22日,黎鸿峰同志在西贡被法国殖民者逮捕。秘密警察使用各种酷刑和利诱手段,但他坚定地保持了共产主义的纯洁性。由于证据不足,法国殖民法庭判处他6个月监禁和3年软禁。6个月刑期满后,殖民政府强迫他返回家乡乂安,以便于监视和安置他。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1月,黎鸿峰同志在乂安被南方秘密警察逮捕,关押在西贡大监狱。法国殖民者明知黎鸿峰同志是党的高级领导人,却以“颠覆活动”的罪名将他判处5年有期徒刑、10年软禁,并把他流放到昆岛。他们指使岛主千方百计地陷害他。敌人的残酷毒打使黎鸿峰精疲力竭。他于1942年9月6日逝世。在弥留之际,他向战友们致以慰问,同时说道:“请转告党,黎鸿峰直到最后一刻仍然坚信革命的光荣胜利。” 这些告别的话语,这些充满乐观的革命祝词,将永远铭刻在越南共产党人和人民的心中。
...
黎鸿峰同志年逾四十,在革命事业中积极活跃了二十年,他和他的挚友、挚爱的阮氏明开同志,将毕生精力献给了我党和人民的光荣革命事业。黎鸿峰同志的一生是革命道德的光辉典范,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了党的理想目标、为了祖国的独立自由、为了人民的幸福,甘于奉献,始终对革命的胜利充满乐观和信心。黎鸿峰同志是一位充满热情的国际活动家,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值此黎鸿峰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全党、全民、全军正全力贯彻落实越共十一大决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各项决议、结论,特别是四中全会关于“当前党的建设中若干紧迫问题”决议之际,隆重召开了纪念黎鸿峰同志诞辰110周年科学大会。今天大会的成功召开有助于增强精神动力,鼓舞和激励我军干部、党员、同胞和官兵积极参与创造性劳动、学习和工作,圆满完成越共十一大决议。大会也是我们宣传和推动学习和践行胡志明和老一辈共产党员道德榜样的契机,也是向当代人和子孙后代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契机。缅怀和感恩黎鸿峰同志为我党和民族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和贡献,我们更加为光荣的党和英雄的民族的光荣传统感到自豪。我们誓要学习和效仿黎鸿峰同志的光辉革命道德、坚强意志和为党的理想目标、为祖国的独立自由、为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共产主义理想而战斗牺牲的精神,坚定地沿着革命道路前进,决心为建设和坚决捍卫我们挚爱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而奋斗。

(*) 标题来自义安报。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愿意学习和践行黎鸿峰同志的光辉革命道德榜样(*)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