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15稻米品种出现空粒的原因
(宝恒)今年冬春季,越南义安省、清化省、永福省数千公顷的BC15水稻出现扁粒现象。5月21日,农业与农村发展部作物生产司召集科学家和当地居民开会,探讨扁粒原因及相应的扶持措施。会议结论:BC15水稻扁粒的原因是该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对不利气候条件较为敏感;为更详细地说明原因,我们引用了Doan Tri Tue工程师撰写的文章《BC15水稻扁粒的原因》。
为了找出并阐明泰平种苗公司提供的纯种稻BC15在义安省种植时出现扁粒现象的原因,我想探讨以下问题:其他稻种采用相同的种植和养护方式,却没有出现像BC15这样严重的扁粒现象。我想指出三个可能给种植户带来风险的重大缺点:
- 春季作物极易感染稻瘟病。
- 对低温非常敏感,耐寒性差。因此,在春季种植时,如果气温低于18℃,新栽种的水稻秧苗和水稻极易发生大规模死亡。
稻谷谷壳外露:这是代代相传且无法克服的一大缺陷。这是因为这种稻谷源自IR17494(13/2)品种,该品种自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在义安省广泛种植。由于这一缺陷,义安省的农民常常称之为碎米或裂米。稻谷收割后经晾晒,无论保存得多么完好,仍然会被象鼻虫啃食。
那么,BC15水稻品种出现大量空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4月23日至28日开花的BC15水稻品种大多空心率高达60%至70%。与BC15水稻类似,但开花较早的品种平均产量为70至75公担/公顷,开花时间也为4月23日至28日,但其他水稻品种没有出现空心率过高的问题。上述三大缺点中,有两项是造成今年春季水稻空心率过高的主要原因,这两项分别是:
与越南目前种植的其他纯稻品种相比,BC15水稻品种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耐寒性。4月23日至28日开花的BC15水稻种植区大部分损失了60%至70%的稻谷。开花期间,平均气温为27.1℃,平均最高气温为31.2℃,平均最低气温为24.6℃。这样的气温对水稻开花没有造成任何影响。然而,回顾水稻开花前的时期,可以看出:2013年4月7日至14日,持续的寒潮导致气温降至17℃以下,4月12日气温也降至17℃以下。这段时期恰逢BC15水稻的穗分化期,也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在BC15水稻品种穗分化期,如果气温降至200℃或更低,水稻花发育的整个过程将受到极大影响,雄蕊会变短、变小、萎缩,花粉粒会退化,活力降低……
因此,当水稻开花结束后,我们会看到稻穗上有很多空谷粒,稻穗末端严重退化,无法形成稻粒。
整个稻田,特别是整个BC15稻田,之所以有60%到70%的面积都处于平坦状态,是因为在开花期遭遇了暴雨和大风。其他水稻品种没有歉收,只有BC15水稻遭受了重大损失,因为这种水稻的两层稻壳无法闭合。
水稻开花时,如果遇到严寒、阴天、光照不足、强降雨、强风、日照过强、气温过高等不利天气条件,稻花的两层苞片会闭合以保护雄蕊和花药。但BC15水稻品种的两层苞片虽然也会闭合,但闭合并不紧密。因此,在遭遇暴雨和强风时,雄蕊和花粉会被雨水部分冲走,也会被强风部分吹走。根据水文气象观测数据,2013年4月24日和26日,奠安琼地区恰逢BC15水稻严重受损、开花授粉之际,遭遇了两次暴雨和强风天气(琼柳市实测降雨量分别为43.7毫米和86毫米)。在上述时间之前或之后开花的剩余稻田仍然获得了正常的、较高的水稻产量。
从上述监测、分析和评价结果可以确定,今年春稻BC15品种扁米率高,有的地方甚至高达60-70%,不是因为种子质量差,而主要是由于水稻分化期(第5、6期)和开花、穗干期的天气条件不利所致。
杜安·特里·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