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潜艇在东海与“物体”相撞的原因
南海海床复杂,即使是很小的错误也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康涅狄格号被认为是潜艇康涅狄格号潜艇是美国舰队中最先进的潜艇。它耗资30亿美元,速度极快,配备了最新的电子设备。尽管技术先进,但该潜艇仍于10月2日在南海撞上一座水下山体,发生了事故。康涅狄格号潜艇目前驻扎在太平洋岛屿关岛的美国海军基地,进行事故维修。
能见度有限
美国海军于11月4日公布了部分事件原因线索,并解雇了部分涉事人员。“康涅狄格”号核潜艇指挥官卡梅伦·阿尔吉拉尼、副官帕特里克·卡辛中校和艇长科里·罗杰斯被解除职务。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卡尔·托马斯中将在宣布这一决定时表示:“如果潜艇指挥官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谨慎决策,并在规划航行、密切关注作战小组工作和控制风险方面遵循必要的程序,那么这起事故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水下环境复杂,即使是微小的错误也可能造成严重后果。“你没有任何窗户,看不到外面,”拥有25年潜艇工作经验的布莱恩·克拉克说道。“你就像在黑暗中航行,无法清楚地看到前方的情况。” 10月2日,由于南海地形复杂,水深较浅,康涅狄格号驱逐舰的执行任务更加困难。
“潜艇操作起来很困难,”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托马斯·舒加特(Thomas Shugart)说道,他在美国潜艇领域工作了11年多。“事情并不总是如你所愿。”
据这位专家介绍,水面舰艇或潜艇在潜望镜能够工作的深度下潜时,可以接收全球定位系统的信息,为水手提供精确的位置信息。但在更深的水下,由于GPS系统无法使用,潜艇必须使用指南针和海底地图。
海底地图的绘制是通过派遣水面舰艇前往特定区域并用声波探测海底来实现的——这种方法被称为多波束声纳。然而,这个过程既昂贵又耗时。目前,地球上80%的海底尚未被绘制。
复杂的海底地形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地球物理学教授戴维·桑德韦尔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表示,仅在东海,约有50%的海床尚未被绘制。
南海是一条繁忙的航运要道,占全球航运量的三分之一。中国也正在南海加速非法人工岛的建设和填海造岛。“因此,潜艇撞上物体并不奇怪,”大卫·桑德韦尔说道。虽然美国海军尚未正式公布“康涅狄格号”潜艇撞上海山的具体位置,但桑德韦尔利用卫星对地球磁场的测量,并结合南海的勘测结果,确定了“康涅狄格号”潜艇可能撞上海山的27个地点。这些地点在美国海军的地图上均未标注。
美国海军称,海狼级潜艇的最大下潜深度为800英尺(约240米),但一些专家认为它们的下潜深度可以达到这个数字的两倍。潜艇配备了声纳,但使用声纳可以使其隐形。声纳启动时,它会发出一种通常称为“ping”的声脉冲,然后追踪水下障碍物反射的信号。
“使用声纳是观察海床的唯一方法,但它发出的声音比必要的要大。为了获得准确的图像,他们必须每20秒左右探测一次,这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大卫·桑德韦尔说。
即使下方地形清晰可见,障碍物也难以发现。“月球表面的地图绘制基本上比海底更好,”他说。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东南亚项目和亚洲海事透明倡议(AMTI)主任格雷戈里·B·波林评论说:“东海不仅是中美竞争的热点地区,其复杂的地形也令人担忧。” 这位专家指出,几个世纪以来,东海的一些区域在地图上一直被标记为危险区域。
克拉克还表示,由于部分海域水深只有150米或超过180米,潜艇必须通过一条狭窄的通道,与海床保持距离,并远离水面,以避免被发现。
“你不能潜得太深,以免撞到海底未被探测到的物体,但你也必须离水面足够远,以避开敌方探测设备。为了能够安全行动,你需要有精确的地图,”这位专家指出,并指出美国海军在南海的海底地图可能不如在其他海域的地图精确。
美国“康涅狄格”号潜艇并非唯一一艘在深海潜航时撞上海山的潜艇。2005年1月8日,美国“洛杉矶”级攻击潜艇“旧金山”号在关岛以南约563公里处撞上一座海山,造成一名水兵死亡,97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