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友义:谢谢张本青年志愿者们。
乂安报社新闻部部长——记者友义在得知《重逢的恩典》这部作品后,十分感动和惊讶……
义安报社新闻部部长、记者友义得知《拜见恩人》荣获第七届国家新闻奖B奖(没有A奖)时,既感动又惊喜。该奖项很荣幸在越南革命新闻日88周年之际颁发。这不仅是记者友义的喜悦和荣誉,也是对义安报社以及省级新闻机构的自豪和肯定。在他前往河内领奖之前,我们特意记录了这位记者的感想。
值此举国上下聚焦“长安:传奇与感恩”节目,庆祝历史名将长安将军诞辰44周年之际,这里举办了多项重要活动。当时,乂安报社正在举办首届“黄金时刻”艺术新闻摄影大赛。当时,我有一些以海洋为主题的照片可以参赛,但总觉得不够。似乎,根据一位作家和摄影师的直觉,我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仿佛我的作品中还没有生命的气息。
值此良机,编辑部指派我、NSNA Sy Minh 和记者 Thanh Le 前往长本历史遗址进行拍摄。我始终铭记着要用镜头记录这些历史事件,因此积极寻找拍摄题材和主题。拍了几张照片后,我决定邀请当时在战地礼堂的陈氏贞女士,这位44年前轰炸中唯一的幸存者,一起去她昔日战友——女青年志愿者的坟前烧香,记录下这感人至深的画面。当时,许多其他摄影师也“蜂拥而至”。但这位前班长眼中的泪水似乎已经干涸。想要在这种情境中寻找一丝感动,却变得难以实现。突然,当陈氏贞女士烧完香转身离开时,一名男子突然冲了出来,一把抱住陈氏贞女士,哽咽着。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就转过相机,开始不停地按动快门,不放过这珍贵的一刻。当时,我也不知道那人是谁。
那天晚上,我回来翻看照片,发现这组照片非常有灵魂。国家通讯社社长施明也对这张照片给予了高度评价。第二天,《与恩人重逢》这张照片连同新闻和简报一起,被郑重地刊登在义安报的头版,被认为是长本建国44周年的一大亮点。这时,我才清楚地知道,照片中的男性角色是原307连青年志愿者黎进荣先生,也是他在1968年10月31日凌晨的猛烈轰炸中,将陈氏贞女士(317连二班班长)从埋葬的土堆中挖出、找到并救出,成为14人中唯一幸存者的人。这张照片记录了两位昔日恩人,时隔44年后重逢的场景,拍摄于2012年10月27日上午8点,恰逢长本大捷44周年。照片构图坚固,背投的光线烘托出两位战友重逢时哽咽的情绪。军装、紧抱的银发……这一切,共同构成了这幅作品的历史价值,弥足珍贵的“黄金时刻”。正因如此,该作品在2012年义安报社举办的“黄金时刻”摄影大赛中首次荣获一等奖。更为难得的是,《与恩人重逢》还被第七届全国新闻奖评委会尊荣地授予B奖(没有A奖)。
中宣部副部长阮世祺同志在评价这幅作品时表示,这是一部反映时代特征的宝贵作品,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照片在44年后重逢的背景下充满了信息,是展现英雄人物的典型范例。国家奖评审团简要评价道:“这是一部真正有价值的作品。”
作为一名记者,我对摄影也充满热情。事实上,我拿着相机的心态,就像想要记录生命最后的时刻。在我即将写下的每一页文字中,每一步,每一张照片,都蕴含着记录生命,也寄托着对当下生活的美好。
陈海(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