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烈士当垸:为更伟大的事业牺牲自己

June 18, 2010 17:54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但1965年5月初星期天下午西乂安指挥中心遭受轰炸的记忆,至今仍未在西乂安新闻界一代人和乂安报社的记忆中消失。


资深记者明文回忆着,清晰地向我讲述了总编辑邓鸾牺牲时的每一个细节。当时,义安省西部报社只有6名工作人员,从整理稿件、制作样稿,到运到荣市印刷,再运回西部分发到义安省西部10个县高山地区的蒙族、泰族和高木族等村,一应俱全。

战争爆发,通讯社被勒令撤离,但省委委员、总编辑邓鸾依然留在编辑部。他和联络员在掩体旁吃饭睡觉,学习全省关于战时生产和战时勤务的宣传政策。在美军飞机猛烈轰炸富贵250B工厂、松孝渡口、吉梦机场的四个月里,他和联络员一直待在编辑部。

为了有时间关注战事并指导《义安报》西部版的宣传内容,他每天都煮好米饭,揉成几个球,放在梁上,然后去基地,随便吃什么就吃什么。白天,他去基地了解典型,准备文件;晚上,他在掩体里的防空油灯下撰写社论,报道好人,鼓励桂风、贵州、贵合、义丹、新岐等地少数民族高地以及富贵经济区农场和林场的自卫自卫运动。在去上班的路上,他多次在森渡口(新岐)和杜阿机场(安山)被炸弹埋。但考虑到危险,他没有留在基地。


社论赞扬了通秋公社(桂峰)民兵和郎东合作社(义进、义丹)民兵、西孝农场和东孝农场自卫队在用步兵枪击落美国飞机方面的英勇战斗精神,成为党和国家于1967年考虑授予该单位和地方武装力量英雄称号的依据。

记者苏国宝、郎福、文明、金俊、兴山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决定该报在反美空军破坏性战争中宣传效果的却是主编邓遄。

1965年,美国空军扩大了沿7号公路和48号公路的轰炸区域,试图阻止朝鲜向南部战场和老挝战场提供支援。轰炸程度愈演愈烈,从1965年4月起,美国空军动用B52轰炸机连续轰炸15号公路。

他紧紧抓住重点,不仅指示编辑部每周定期出版两期报纸,向10个山区县发行5000份《西义安报》,还要求志愿干部和记者为泰族、土族、蒙族和高木族等民族进行扫盲。他还在夜间从编辑部出发,步行近10公里,穿越攻坚重点,深入偏远地区的村庄,为民众进行扫盲。


他以战时新闻工作作风,指示记者要随时准备上战场,坚守防空阵地、工厂、农业合作社,创作出热情洋溢、具有指导意义、生动活泼、及时的新闻作品。


直到临终,他都如实告诉记者。1965年5月15日下午(农历四月二十二),义坛的天空仿佛被炸裂,炸弹的呼啸声和数十架“幽灵”F4战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炸裂,数十架F4战机俯冲下来,袭击富贵工业园区、西部指挥中心、西孝综合医院和富贵250B工厂。

总编辑邓鸾从编辑部派出联络员收集资料,然后赶往西孝医院。在浓烟滚滚、炸弹四起、倒塌的治疗区中,他冲进病房,把病人一个接一个地抬到避难所。富贵250B机械车间着火了。他从医院赶到义光公社指挥部,号召民兵抢救车间。

他曾到工厂取稿,熟悉地形,指挥民兵集中全力保护发电机、变电站和储备燃料的藏匿处。凭借他的判断和冷静处理,起火点被阻止了。回到编辑部,在一片废墟前,他和联络员陈通正匆忙清理文件和唯一的便携式打字机,第二波炸弹落下。一枚炸弹炸毁了茅草屋,带走了英勇的主编,以及在美军疯狂轰炸朝鲜的头两年里一直追随他的忠诚联络员。


1931年,义静苏维埃运动的发祥地——吉云(清章)的记者邓岽,被越南记者协会追授“越南新闻事业勋章”。我去邓岽记者女儿的住所,向她颁发勋章和义安报社的小礼物那天,得知邓氏燕女士正是同禄丁字路口遗址的副经理。她也是一位导游,她那鼓舞人心的讲解感动了成千上万的游客,他们来纪念在抗美救国战争中,在通往南方前线的门户——15号公路上牺牲的英雄烈士。


范贤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记者——烈士当垸:为更伟大的事业牺牲自己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