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友勇老师——义安省的一位优秀子弟,拥有深厚的品格和渊博的知识
(Baonghean.vn) - 那些与阮友勇老师一起工作过或有过接触的人都认为他具有聪明才智的创造性思维、革命知识分子的伟大人格以及乂安人的品格。
出生于具有国语和爱国传统的家庭
阮有勇1917年出生于义安省南丹县中干村(今南中社)一个爱国儒家家庭。其父阮有清(1880-1920)是一位聪慧正直的儒生,中了香科三长,后回乡任教,从事中医教学。阮有勇是二等黄甲阮有立的孙子,二等探花阮文教的曾孙。其母胡氏春(1888-1962)是胡士泽学士之女,胡士卡学士之孙女,胡士道、胡士团、胡士豪学士的堂妹,这三位学士都是清章府的名师,弟子众多。
![]() |
1965年,阮友勇同志和夫人前往B国前合影。照片由家属提供 |
阮有勇幼年跟随村里和乡里的老师学习汉语。长大后,家人送他到南丹县的法越小学就读。阮有勇天资聪颖,好学好问,是县里出了名的三好学生。1936年,家人送他到河内,就读于升龙私立中学。
在这里,他自学授课,谋生计,与校长黄明宪、历史老师武元甲等老师学习交流,并受到潘佩同志(又名黄友南)的亲近和启迪。阮友勇被学校民主青年组织录取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员。
阮有勇精通法语,能说能写,受潘佩委派,负责管理北方省委发行的法语报纸《我们的声音》(Notre Voix)。阮有勇负责接收稿件、抄录稿件、编辑秘密基地的文章,负责印刷、分发稿件,筹措印刷厂的资金以出版下一期报纸,并成为一名活跃的共青团干部,积极参与新闻宣传工作。《我们的声音》与我党其他报纸一起,在1936年至1939年民主阵线时期为党的政策宣传做出了重要贡献,阮有勇由此踏上了职业革命活动的道路。
![]() |
阮友勇同志(第三排左封面)参加抗法战争时期。照片由家属提供 |
1939年8月,世界形势发生对越南革命不利的变化,报纸停刊,阮有勇被增补为反帝青年执行委员会委员,负责组织和领导河内及北方各省反帝青年基地。
从河内到西贡,从越北到萨克森林沼泽……
1943年至1945年,为躲避法国秘密警察的监视,他被调往西贡-嘉定市工作。在这里,他继续与李政胜同志及该市一些共青团干部一起从事秘密新闻工作。1945年6月,他加入越南共产党,并直接参加了西贡-嘉定市夺取政权的起义。
![]() |
阮友勇同志肖像。照片由家人提供 |
1945年八月革命后,他被中央派往北方。起初,他在河内郊区工作。全国抗战爆发后,他被派往越北抗区,担任宣传部长、中央青年团常委、中央青年动员委员会委员、中央青年团报总编辑。抗法战争初期,他在越北抗区时,被派往地方,在各省市工作,他和中央青年团都组织和鼓励年轻一代参加抗战,并向中央党部建议制定党的青年动员政策。
1950年边境胜利后,解放后的越北地区不断发展,迫切需要建设和发展教育事业。阮友勇同志受中央委任为越北教育厅厅长,即后来的越北自治区厅长。1951年至1959年近十年间,他贴近人民、紧贴土地,在广阔的越北边境地区建设教育事业。他为组织实施党和政府的教育政策做出了许多贡献。1959年至1964年,他被派往河内,先后担任普通教育1、2、3处处长、高中教育处处长,并参与普通教育分委员会工作。他为制定教材、指导北方教育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创建、总结和推广北里学校模式做出了许多贡献。许多教育界干部、教师至今仍记得阮有勇的印记,不仅因为他亲切、平易近人的作风,还因为他善于发现、总结,为党和政府教育政策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1964年,由于南方革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阮友勇同志被调往南方。当时,他已48岁,有肺病史,但他主动请缨,与多位北方教育干部一起翻越长山山脉,前往南方增援。
1964年至1971年,任中央宣传部教育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作为区域教育分委员会最高领导人,他既指导和领导解放区和临时敌占区的革命教育建设,又负责为中央南方办事处总结和提出教育政策建议。他对领导区域教育分委员会(俗称B3),建设和发展南方革命教育事业,为抗美救国战争培养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区师范学校、补习学校、中小学的许多学生成为各区、各省的领导干部。
![]() |
阮友勇同志与妻子儿女合影。照片由家属提供 |
1971年初,阮友勇同志受中央局委派前往T4战场(西贡-嘉定特区)。回到这片他曾在1943年至1945年革命前夕动荡岁月中活跃过的故地后,他被增补为省委执行委员会委员,并被任命为省委办公室主任和省委知识分子动员委员会主任。他与阮文灵同志(梅菊、梅郁)住得很近,为省委在西贡-嘉定市中心建立基地和革命运动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智慧,并直接领导全市知识分子的斗争,特别是教师、学生和大学生的斗争,确保了省委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无论在古芝、在萨克森林、在边境沼泽地,到处都有阮有勇同志的身影。
1974年,南方革命形势发生诸多变化,中央局将阮有勇同志调回中央局宣传部,直接担任中央局教育小组组长兼教育小组党组书记,为应对新形势做好准备。
1975年4月,他被中央局任命为接待南方整个教育界的领导委员会(第四组)组长,直接担任西贡大学校长,并为旧政权教师开办政治培训班。
1976年底,阮友勇同志被中央宣传部任命为中央代表团成员,出席越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家统一后,被任命为教育部副部长、人事委员会委员,主管广治省及以后各省工作。
一位革命知识分子的伟大人格
1979年初,阮友勇同志被任命为柬埔寨人民革命政府教育代表团团长,协助筹建柬埔寨教育部,同时兼任我国经济文化专家代表团成员,随同由阮昆副总理率领的柬埔寨政府工作。在协助朋友从中央到基层建立教育体系两年后,他被派往河内担任教育部常务副部长,参加教育部党组代表团,直至1982年退休。
![]() |
1990年,阮友勇同志在德国。 |
2006年10月23日(平顺年9月2日)在河内逝世,享年90岁。
阮友勇同志毕生坚定不移地追随“阮必成——胡志明先生”的足迹,从1936年至1939年,一直到抗法抗美的长期抗战,投身革命事业达70年之久。他是一位充满热情、乐观向上的人,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始终致力于教育青年、动员青年知识分子,尤其是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阮友勇同志最大的贡献在于领导了这场运动,树立了革命道德的光辉典范。南北两地的知识分子,以及与阮友勇同志共事、有过接触的人们,都认为他具有知识分子的创造性思维、革命知识分子的伟大人格以及义安人的风骨。
阮友勇同志的贡献得到了党、国家和人民的充分肯定。他曾荣获一等、三等独立勋章;三等劳动勋章两枚(越北省一枚,教育部一枚,1963年);一等抗法勋章两枚;一等抗美勋章;一、二、三等胜利勋章;柬埔寨政府颁发的友谊勋章等众多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