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家、教授、人民教师阮太坎逝世
经过数月的病痛折磨,在家人和医生的悉心照料和治疗下,人民教师阮太疆教授于2011年2月25日(农历新卯年1月23日)晚7点10分(河内时间)在莫斯科家中逝世,享年87岁。2011年2月28日,阮太疆教授的葬礼在莫斯科隆重举行。
(Baonghean)-经过数月的病痛折磨,在家人和医生的悉心照料和治疗下,人民教师阮太疆教授于2011年2月25日(农历新卯年1月23日)晚7点10分(河内时间)在莫斯科家中逝世,享年87岁。2011年2月28日,阮太疆教授的葬礼在莫斯科隆重举行。
在河内南花女士(教授的女儿)的私人住宅中,子孙们设立了祭坛以表达他们的敬意。
作为河内理工大学K22文学班(1977-1981)的学生,我们班直到九个常规学期中的第五个学期开始,才由阮太参先生讲授了一门专业课。在此之前,我们对这位威严至极、“儒家思想渗透到我们骨髓”(潘玉教授语)的老师只有“敬而远之”。当天下午,K22文学班班长、语言学博士丁文德宣布:“参先生刚从巴黎大学回来,下周一上午他将讲授他的第一门专业课。” 丁文德先生还“透露”了我们如何充分利用参先生为课堂投入的宝贵时间。
语言学家 Nguyen Tai Can 就职于
列宁格勒国立大学(前苏联)。英语:互联网
几分钟的自我介绍后,“请允许我在演讲期间吸烟。”老师依然带着浓重而简洁的义安口音,开始概括:古人教导“学吃、学说、学包、学开”,先学吃,后学说,这既符合自然规律,也符合社会规律。新生儿学会吃奶(一种进食方式),然后才学说话;而学说话,又属于语言学的范畴。我们民族刚从战乱中逃出来,为了一粒盐、一滴油,不得不整天排队,但他们不会因为贫穷或困苦而轻视学习说话。班上31名学生签署了学习语言学的申请书,志愿成为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的突击队。
我从报告厅里看到数百名来自文学、韩语、历史、哲学、法学等不同专业的学生,甚至还有来自邻近外国语大学的学生,挤满了走廊,聆听这位“讲台上的艺术家”的渊博学识。后来,师生之间不再有“尊重,但有距离”。我得知,这位老师于1926年5月2日出生于上寿村(现义安省清章县清文乡),出身于一个有着爱国传统的儒家家庭。
青年时期就读于荣市国民学校,后转入顺化国民学校。八月革命后,他参加了义安抗战,1949年加入越南共产党并开始教学。1952年,他被任命为四区第一届大学班的助教。1953年至1954年,他担任四区教育区专业系主任。1955年至1960年,他被越南教育部任命为苏联第一位越南语言学专家(在列宁格勒国立大学工作)。1960年,他在苏联成功地完成了第一篇越南语言学博士论文答辩,论文题目为《越南名词的词性》。
1961年至1971年,他担任河内理工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系主任。1980年,他被国家授予教授称号。1982年、1988年和1990年,他分别在法国巴黎第七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担任客座教授。2000年,他凭借《越南语法——复合词和短语》、《越南语音史教科书》和《汉越读法的起源和过程》三部著作荣获国家胡志明奖。迄今为止,阮太疆教授与陶维英教授和黄春汉教授一起,是三位荣获胡志明奖的越南语言学研究者之一。 2008年被国家授予“人民教师”称号。
他的一生是一位爱国革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一位孜孜不倦、勤奋刻苦的知识工作者的典范。他的教育生涯为国家在语言学领域培养了众多人才。他的科研著作为社会带来了基础科学知识,也为当代人提供了许多研究方向。作为我国语言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语言学、越南语言学、韩语专业的学生和研究生,培养了大批现已成长起来的专业人才。他为河内理工大学(现为越南国家大学下属的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语言学系)语言学专业的创建做出了巨大贡献。
阮太坎教授在巴黎大学授课。图片来源:互联网
他退休后回到妻子的祖国——俄罗斯。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尽管年事已高,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他多年来仍不辞辛劳,千里迢迢地回到家乡义安。每次祭拜完祖先后,他总是主动留在荣市,与朋友和同事们相聚、共度欢乐时光,重温那段简朴的岁月。他尤其主动地与在家乡工作的几代河内理工大学文学系校友见面,鼓励他们为义安的发展尽心尽力。“义安是一片土地,你越研究地方研究,就越觉得它强大”(他的话)。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里,他定期向国内学术期刊投稿,尤其是《义安文化》杂志,以及现隶属于河内国立大学的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特刊。
关于他的个人生活,他曾有一位妻子,名叫阮氏金鸾(来自兴原县兴仙乡),但后来两人分居。他的第二任妻子是一位俄罗斯女性,也是一位享有盛誉的语言学家,对越南语有着深入的研究。30多年前,在河内大学文学系学习期间,我们这一代人就曾听过一些关于他和尼·斯坦基耶维奇女士之间越俄跨国恋情的美好轶事。
2006年1月初,Thay从俄罗斯返回河内。第二天,这位“义学子”独自乘坐从河内开往荣市的火车前往上寿村,履行阮泰家族后人的义务。回乡途中,Thay允许我陪他到他的私人住宅上香,祭拜一年多前去世的已故“学督”阮泰代(Thay被Thay称为叔父)。在为阮氏金卞夫人上香扫墓时,Thay在前妻的墓前哭了很久,让我深刻体会到“虽隔天涯,心有灵犀”这句话。
一个美丽的早晨,我陪同上师前往河静省仙田镇,为伟大诗人阮攸的墓前上香。虽然我还没读过他关于阮翘传的最新发现,但陪同他一天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上师身上“孝”和“心”这两个字。
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