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元先生故居——中央党委办公地点
1930年至1931年,中部委员会选择黄元先生的家作为开展和指导革命运动的场所。1940年底,中央委员会在黄元先生家接待了中央官员梅菊同志(即阮文灵同志),指示中央委员会为1945年8月夺取政权的总起义做好一切准备。
(Baonghean)-1930年至1931年,中部委员会选择黄元先生的家作为开展和指导革命运动的场所。1940年底,中央委员会在黄元先生家接待了中央官员梅菊同志(即阮文灵同志),指示中央委员会为1945年8月夺取政权的总起义做好一切准备。
黄元先生的故居位于福美村,即现在的雄州乡,雄原县。福美村位于雄州乡中部,西北依仁山,南临蓝河。从福美村到蓝河,可以下到荣市的滨水,或者到安春火车站乘火车前往南北。由于地理位置优越,1930年至1931年,中央省委选择这里作为指导雄原和南丹地区革命运动的行动基地。
史料还记载,党诞生后,1931年4月中部省委派代表与代号为“竹林江”的共产主义小组取得联系,在南丹、兴原、德寿等省沿林江的村庄发展党的根据地。当时,福美村已有党组织,包括阮五达同志和阮黎同志。在阮黎同志的启发下,阮坤、黄元、黄子、黎元、阮秀等一批积极分子参加了革命活动。1930年7月,在黄元先生家成立了福美党支部,阮五达同志任书记。后来,支部又吸收了黄元、黄燕、黄熙、阮华四位党员。在党的领导下,福美县人民团结奋起,与整个兴原县的坚强精神融为一体,奋起战斗。
当斗争运动达到顶峰时,南丹、兴原、安山、清章、芹禄、德寿等地爆发了多场大规模示威游行,苏维埃政府由此诞生。不久之后,敌人集中兵力,以血腥恐怖手段镇压革命,许多干部和党员被监禁,党的根基被摧毁。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党委决定将其派出机构从兴勇、禄多迁至福美,以继续领导革命运动。黄元先生的故居成为了中央地方党委的总部。
黄元先生有两栋房子。上层房子分为两个房间,内屋设有阁楼,供员工用餐和休息,外屋用于开会和接待客人。房子后面有一扇门通往仁山。较小的房子有3个房间用于做饭。黄元先生房子后面还有两条深入仁山的地道。地道深2米,宽1.5米,上面用木头覆盖,上面用泥土覆盖,周围有茂密的树木可供藏身,用作印刷、藏匿文件和躲避的地方。当发生骚乱时,员工们就顺着地道下到后山躲避。
附近居民,例如黄俊夫妇、黄燕、黄熙、阮氏美、黎氏南……等,都是党员干部的印刷厂和藏身之处。1930年9月、10月和11月,《老科报》和《先伦报》在这里印刷发行,迅速鼓舞了群众的战斗精神。为了保障洪州党委的安全,洪州成立了由60名成员组成的自卫队,昼夜巡逻。一些党员,例如黄元、黄仪、阮秀、阮华,积极为洪州党委的活动筹集资金。
国家历史遗迹,黄元先生故居 - 位于兴原省兴州的中央地区党委革命指挥部。
自从地方党委进驻兴州以来,举行了多次集会和示威游行,其中最典型的是500名农民要求村长归还500钱的端松钱和分配给贫苦农民的斗争;揭露孙世丹欺压人民的日新榕树示威游行,吸引了兴富、兴庆、兴仁、兴利、兴福……等县的众多民众参加。这场斗争之后,福美村苏维埃政府成立。参加红色农会、青年会、妇女会和自卫队的人数日益增多。此后,敌人不断派军队进入兴州,搜捕干部、党员,镇压革命群众。落入敌人手中的黄熙、阮秀、阮华等同志就在福美村集体被枪决。然而,红州人民仍然忠于革命,福美村仍然是党的根据地。
1939年10月,地区党委骨干裴山、陈贵、朱辉敏、陈文光等同志返回兴州工作。在这里,地区党委指示基层党组织发展力量,凝聚运动,为新的革命阶段做好各方面的准备。1940年底,地区党委在黄元先生家迎接中央干部梅菊同志(即总书记阮文灵),请他直接领导运动,指示地区党委做好一切条件,为1945年8月总起义夺取政权做好准备。1964年,黄元先生逝世后,两处宅邸分别由其子黄毅和两个孙子黄文植、黄文乐照管。
黄元先生故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是1930年至1931年和1939年至1945年两次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地区委员会的办公基地,因此,文化信息部于1991年3月25日以第457/QDVH号决定将黄元先生故居认定为国家历史遗迹。
据悉,2010年12月17日,文化体育旅游部收到乂安省人民委员会第8056/UBND号批示,同意投资兴建“黄元先生故居——1930-1931年中央省委所在地”的修缮升级工程。文化体育旅游部同意实施该项目,并责成文化体育旅游厅密切配合黄元先生家属和当地群众,商定方案,在实施前达成共识。文化体育旅游部还要求省人民委员会指示有关部门重视上述问题,完善相关材料,按照现行规定落实各项措施。
兴原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范国越表示:“由于多年未修缮,该遗址现已严重破损。该县已向省人民委员会提交文件,要求相关部门尽快实施黄元先生故居历史遗迹的修复升级项目。然而,该项目至今尚未实施。”
范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