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忠多层住宅,过去的印记
(Baonghean.vn)-长期支持:光忠多层住宅是北方和平后建造的第一个城区。它曾是越德友谊的象征,也是义安省的骄傲。在拆除旧城区并新建一个现代化、便捷的新城区之前,我们将发布一系列文章和照片,记录与这座多层住宅相关的事件和人物。
1966年2月,诗人石桂创作了诗歌《荣城砖》,其中有如下段落:
有没有像这个城市一样的城市?
还没见高楼却已是耀眼的粉色
看到废墟中那张粉红色的笑容了吗?
至今,许多人仍认为这首诗是描写荣市最优美的诗歌之一。人们的愿望很简单:
尽管西方仍在这里,但荣市仍然满目疮痍。
西方人不再存在,废墟变成高楼
奎耶特山环抱发电厂
去图书馆的路弯弯曲曲。
![]() |
光中公寓大楼 A6 号楼 5 楼。 |
但直到1974年5月1日,我们才得以开始重建城市。我还记得那天在12/9剧场,乂安省人民委员会隆重地举行了重建城市的奠基仪式。奠基仪式的地点安排在光中公寓A1栋的东南角。政府副总理兼建设部长杜梅、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迪特尔·多林、乂安省委书记阮士贵同志以及数千名人民一起,欢欣鼓舞地迎接着当时北方第一个新城区的奠基仪式。
回想一下,1973年1月,《巴黎协定》签署后不久,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家就分头帮助越南进行国家重建,如:苏联帮助建设了河内,中国帮助建设了太原和越池,罗马尼亚帮助建设了南定,朝鲜帮助建设了河北,波兰帮助建设了海防,捷克斯洛伐克帮助建设了清化。
1973年5月5日,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向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发出照会,正式请求援助重建荣市。1973年5月22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长会议决定派遣建设部官员代表团赴越南考察重建情况。
1973年10月22日,民主德国总理范文同与民主德国部长会议主席在柏林签署了民主德国帮助重建荣市的协议。
谈起城市重建的初期,每个人都会想起第一批来越南工作的德国专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派遣了最优秀的规划人员来到荣市进行勘察和施工。由卡尔海因茨·施莱西尔博士和建筑师汉斯·格罗特沃尔率领的代表团负责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其中光忠大厦被视为封闭式功能示范城区的亮点,该城区内设有花园、学校和幼儿园。
越方方面,义安规划设计院增派了多位来自越南建设部的建筑师、建筑工程师和规划专家,负责协调项目实施。双方很快商定了总体规划,光中城区将包括36栋高层建筑、两所学校、四所幼儿园和四所托儿所。
当时,由于没有电梯,双方同意只建5层楼,并使用楼梯。公寓楼内的“住宅单元”是封闭式公寓,居住面积从20平方米到40平方米不等,并设有厨房、卫生间、淋浴间和阳台等附属设施。房屋按单元排列,每个单元高5层,每层有4套公寓。当时每人规定的居住面积非常有限,仅为4平方米/人。
![]() |
光中居住区的设计在当时的德国和越南规划师之间引起了很大争议。这些关注和投入最终促成了一项被认为是科学的建筑和规划,满足了当地居民的居住需求。 |
光中高层公寓综合体的规划包括光中街的东西两部分土地。整个规划区占地约30公顷,分为5个住宅区。东区包括3个住宅区,A区包括6栋住宅,B区包括5栋住宅,C区包括9栋住宅,并设有一个商业中心、一所小学、两所幼儿园、两所托儿所。西区包括两个住宅区,D区包括9栋住宅;E区包括6栋住宅,并设有一所小学、一个酒店建筑区(3栋)、两所幼儿园、两所托儿所,共计2480套公寓,可供15600人居住。
当时,在着手公寓详细设计时,德国专家与越南建筑师和工程师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德方希望将卫生间和厨房设在入口处,但越方认为这不符合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德方建议建造地下室以防潮,存放摩托车和自行车,而越方则表示安全形势不允许。最终,为了在1974年5月1日开工,德国专家和越方同意在规划区内建造A1至A4号房屋,以建设部土木工程设计院的设计为样板,其余房屋则按照德国的设计建造。
协议执行期为5年,但由于配套资金和建筑材料不足,1978年底,两国同意签署补充协议,将协议执行期延长两年,至1980年12月31日。协议结束时,光中公寓大楼刚刚完成D组整个东侧和西侧一栋房屋的建设。
![]() |
那些依然“忠诚”于光忠公寓的居民,得知这个项目即将被拆除,不禁感到惋惜。但内心深处,大家都明白,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
整个光中东部是一个完整的住宅区,由21栋5层住宅组成,内部道路、电力、供水、排水、绿树、游乐场、小学、幼儿园、商业中心等基础设施齐全......光中多层住宅曾经是义安人民的骄傲,是北方恢复和平后建造的第一个城区。
如今,光中公寓大楼历经40年的发展,如今已到了拆除老旧、破败不堪的旧址,并采用更现代化的规划方案的时候了。光中公寓大楼的规划人员和居民一致认为,光中市区建设发展的建筑空间结构仍然是理想的典范,仍然具有其原有的价值,也是未来继续调整、补充和发展城市规划的科学依据。
N@T
照片:Hazone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