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石桂:选择一生的故乡

August 31, 2015 10:29

(Baonghean)——编者按:在文学创作中,有些作家热爱旅行,走遍四方,遍访五湖四海,结识形形色色的人,从中沉思、过滤,去浊化清,从而创作出作品。相反,也有些作家与一片土地紧密相连,并长期将其作为创作的跳板,使其创作蓬勃发展。

诗人石桂一生都生活、工作并深深眷恋着自己的故乡乂安。他的诗歌主题丰富,思想深刻,情感深邃和谐,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认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诗人在生活中每个细节中展现的生动、具体、细腻的诗句之美。乂安报记者就“石桂诗歌与乂安乡村之美”这一主题采访了诗人。以下是访谈内容。

Nhà thơ Thạch Quỳ
诗人石桂

光伏:亲爱的诗人石桂,您作为一位知名诗人,当然有很多机会像许多艺术家一样“远走高飞”,去满足自己漂泊的渴望。但您却依然选择留守故土,终生眷恋,即便您所描写的故土有着令人心碎的“贫困”(诗人石桂的诗名——PV)。是像有人说的那样,您“爱故土爱到执着,爱到固执”,还是另有所指?

诗人石桂:确实,人们常常认为作家和艺术家普遍热爱旅行。有些人选择新的土地和新的情感来思考和厘清作品的意义。至于我,我选择了家乡。也有可能,是家乡选择了我(笑)。当然,正如有人写道,这可以说是对家乡“到了执着的地步”的热爱。嗯,每个人的看法不同。但我要问你,为什么你只读到“贫困”,却没发现我的诗里有很多关于义安之美的诗句?

光伏:哦,对了。我记得您诗中的“贫困”,因为它令人印象深刻。它以一种俏皮却又令人心碎的方式写成。但我仍然无法忘记您诗中描绘的义安乡村的美景。许多读者喜爱并被诗人石桂在诗中描绘的那些具体细节所打动,比如花草、鸟儿、鱼儿、成排的树木、岩石……。您能否谈谈这些意象的独特性、鲜明性和特殊性?

诗人石桂:我写得很真诚。我诗里的花、草、鸟、鱼……都很真实。没有修饰,没有点缀。我写它们本来的样子。这里:“水清澈见底,蛇头鱼饱含猎物/缓缓游过,迎接每一株稻穗/鱼儿闻到泥泞的足迹,茫然不解/圆圆的眼睛睁开,茫然地,认出了我”……这就是蛇头鱼的形象,乂人叫它蛇头鱼,它们每天依然悠闲地游弋在稻田里,游弋在熟悉的村庄的池塘里,我们几乎都见过,都遇到过?这有什么奇怪的!石桂的诗不抬高,不贬低,不美化,不丑化!它们只是出现,像往常一样游来游去。石桂的诗里描写鸟儿的时候也是如此。四季鸟语 “院子里白色的柚子花开,路边红色的龙眼花,紫色的李子,红须鹎在纷飞中,蓝环雁在菠萝蜜树上蓝天歌唱,黄鹂在熟透的椭圆形果实上发出鸣叫”……读着这首诗,你一定也会觉得我们的乡村很熟悉,很亲近,有什么陌生的呢?那是龙眼花,柚子花,李子花,黄鹂,亲爱的蓝环雁,它们已经依恋我们的乡村几千年了。那些熟悉而亲近的意象,不仅出现在自然中,出现在风景中,我们仿佛感觉它们已经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灵魂里,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情感里。在乂安,有一种鸟很熟悉,但也很陌生。这种鸟对于内陆、光秃秃的山丘的人来说很熟悉,但对于平原或沿海地区的人来说却很陌生。 “荒山野岭间/有一只小鸟/喙红如炭火/蜷缩在岩石上/坐下时身体漆黑/飞起时翅膀洁白耀眼/一山连一山/不见树木/只有光秃秃的黑莓和青草/这只鸟习惯栖息在岩石上/它的腿干得像细柴”……或许,鸟儿的形象加上“腿干得像细柴”的细节,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石桂的诗描述的依然只是真相,非常赤裸的真相,这只鸟的细腿简直可以说是丑陋不堪!所以,无论自然如何,无论外部世界如何,石桂的诗都如实地记录了它,不加修饰,不加删减。或许,正是这种不加修饰,不加删减,才造就了石桂诗中描写事物本质的美?

Nhà thơ Thạch Quỳ (đứng thứ 2 từ phải sang) và các văn nghệ sỹ tỉnh nhà. Ảnh chụp năm 1984
诗人石桂(右二)与本府艺术家。照片拍摄于1984年

光伏:亲爱的诗人,您曾将自己的名字与家乡一座您钟爱的山联系在一起。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些关于您在那里的回忆,或者您在那里写下的特别的诗歌?

诗人石桂:屈原山山石多,野花盛开,因此,山上也流传着许多描写花石的诗句。“屈原山虽小,为何山石多?放牛时躲在石洞里避雨,扫帚花落蜜蜂的翅膀下,白石晒在正午的阳光下,柴火还未砍够,用绳子捆好,我已侧坐在石上,嘴唇发紫。”……上面引用的诗句中,最后两句可以说是非常独特,也非常令人印象深刻。这两句是这样的:“我捡粪时,双脚代替了锄头,朋友们躲在石缝里,躲避着我的心。”我说这句“独特”,是因为如果我不解释,“双脚代替了锄头”这句话,我想今天的读者很难理解。在我们小时候,那时候农村的孩子,大概长到五七岁,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放牛、剔粪、割草的劳动中。放牛、割草,不用解释,今天的读者也能想象得到。至于捡粪呢?捡粪的人必须“以脚代锄”。就是说,捡粪的人肩上扛着一个担子,前后各挂着两个耙子或者两个锄头,手里没有耙子也没有锄头。在路上遇到牛粪,捡粪的人就必须用脚代替耙子或锄头,把地上的牛粪铲起来,放到耙子或锄头里。这样做,人们就叫“以脚代锄”。在石桂的诗中,有很多诗句,作者必须亲身经历,必须深刻透彻地理解现实,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拔出芦苇,拔出每一株植物/拔出芦苇,拔出每一根根/水浸透了手掌的皮肤/小腿被鲜血和水蛭弄伤/背脊整天弯着/抬头望去,脸色沉重/低头望去,水流旋转”……这些诗句就是这样的!

光伏:石桂的诗歌涵盖了诸多领域、诸多主题和多种表达方式,非常多元,内容也非常丰富。我们今天的对话只提到了那些具有朴素之美、真诚之美、自然之美、生活现实之美的诗句。我认为,这些独具特色的诗句,构成了诗人描写乡村和农业主题的整体美。

尊敬的诗人石贵,如果读者想具体了解您诗歌中“义安乡村之美”这一主题,您会建议读者关注哪些诗歌?

诗人石桂:我认为,如果你读诗是为了享受,为了消遣,那么最好读你喜欢的诗。如果你读诗是为了学习、研究,或者为了写一篇关于上述主题的论文,我认为你不应该忽视任何关于乡村和农业的诗歌,因为“乡村之美”的主题始终存在,也隐藏在这些诗歌之中。

水荣

(履行)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诗人石桂:选择一生的故乡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