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数学家...喜欢《Kieu的故事》

田东 DNUM_ABZADZCACF 12:45

阮辉越博士虽然是一位数学家,却对《乔传》怀有无尽的热情。对他来说,数学是理性的精准,而《乔传》则是灵魂的律动——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世界,却以神奇的方式相得益彰。

f6d6803f808d3ed3679c(2).jpg

学习数学但喜欢 Kieu

2025年11月1日,新年第一天,在荣市市中心一家咖啡馆深处,我有幸见到了数学博士阮辉越(Nguyen Huy Viet)。他正值返乡与家人欢度传统新年之际。虽然他已在捷克定居多年,但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始终如一。值得一提的是,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数学家,而且对《翘传》也怀有深厚的感情。

一杯热咖啡,在充满家乡气息的空间里,我听着他热情洋溢地谈论数学和文学。这两个看似陌生的世界,却奇迹般地在一个人的灵魂里交汇。枯燥的数字背后,是一颗承载着民族文化厚重的心,承载着乔的每一句诗。

bna_5(2)-f1620c7a718203e6b16d1a275f99adce.jpg
阮辉越博士(右)与文章作者交谈。

阮辉越1948年出生于兴元县举人辈出的兴新乡(现通新乡),自幼便让父亲读阮惠越的诗篇,从此对这部文学巨著产生了深深的喜爱。

尽管阮辉越医生自幼对《翘传》充满热情,但他年轻时的求学之路却与这部作品毫不相关。在乡村学校读书期间,他被选入义安省数学专科班(1965-1966年)。在赢得北方优秀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后,他考入河内大学数学专科班,继续读了两年高中(1966-1968年)。1968年,他还荣获北方优秀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

z6360880624046_e733adfea01acc569da054a05f2ee866.jpg
阮辉越博士的大学文凭和成绩单。图片来源:NVCC

高中毕业后,他于1968年至1974年赴明斯克大学(前苏联)留学,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值得一提的是,在就读的五年间,他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25次国家考试,并获得了满分(5分),这在当时实属罕见。1975年,他回到越南,在越南数学研究所工作。

1982年,阮辉越博士被派往苏联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随后被留校担任苏联顶尖大学之一罗蒙诺索夫大学(现俄罗斯联邦莫斯科国立大学)的研究生。1985年,他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并返回越南,在越南数学研究所工作。

Truyện kiều
《乔传》——伟大诗人阮攸的杰作。图片来源:文献

1988年至1990年,阮辉越博士加入了一支在阿尔及利亚工作的教育专家团队。在远离家乡的那段时间里,父亲儿时读给他听的《侨》诗句成了他亲密的“朋友”,帮助他缓解思乡之情。每当夜幕降临,在异乡的寂静中,他便会搜寻记忆,背诵《侨》的每一句诗句,仿佛是为了抓住一丝故乡的灵魂。就这样,每一句诗句都渗透进他的脑海,不知不觉中,他便将《侨》铭记于心……

当我们长大、成熟,经历人生的洗礼,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翘传》的诗句。如果说小时候,我们只是通过韵律和情节来感受《翘传》,那么,当我们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我们才能感受到,《翘传》的字字句句都触动着我们的灵魂……

阮辉越博士

bna_4(2)-d20e15a6514b75deeff8e52f53b4923b.jpg
阮辉越博士向记者讲解《翘传》中的一些独特文字。摄影:田东

用数学研究《乔的故事》

对阮辉越博士来说,最初他对《翘传》的热爱,仅仅源于对人物痛苦、现实生活的同情,以及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在命运面前的无助。但渐​​渐地,他对《翘传》的研究热情越来越高,他认为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面反映人类不同人生阶段灵魂的镜子,是语言和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

尤其是在2019年回国期间,他恰好参加了越南侨学协会为纪念伟大诗人阮攸诞辰255周年(1765-2020)和逝世200周年(1820-2020)而举办的“侨读者”大赛。该大赛吸引了全国60多名选手参赛,历时18个月,在全国4个省市进行了4轮比赛,最终阮辉越博士荣获“优秀特等奖”。

在这次比赛中,他不仅能熟练地背诵《乔传》,背诵自如,还能准确回答评委提出的许多难题。他还对不同印刷版本中不同版本的诗句了如指掌。他还是《乔传》中“觉缘闻听大惊”这句话重复了两次的人。

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找到一份包含五百多句阮翘传独白的清单(阮攸只用过一次),并将它们牢记在心。以至于如果有人念出一个词,他就能立刻读出《阮翘传》中对应该词的两段六八行诗。

如果有人读出《翘传》中的一个字,阮辉越博士就能读出包含该字的两段六八行诗。片段:田东

对传侨的热爱也促使阮辉越博士投入时间研究,探索这处杰作的特别之处。2020年,他出版了一本300页的著作《传侨新发现的70条记录及部分统计数据》,由青年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汇集了诸多有趣的发现,为丰富伟大诗人阮攸作品的研究宝库做出了贡献。该书后来荣获2011年至2022年阮攸和传侨好书大赛特别奖。

bna_.jpg
阮辉越博士(第一排最右)与海外越南人代表团在出席由乂安省人民委员会主办的2025年春节海外越南人会议前,在胡志明主席纪念碑前合影。图片:范邦

在《新发现的《翘传》70条记载及部分统计》一文中,阮辉越博士不仅以文学爱好者的身份深入研究《翘传》,更以数学家的思维方式解读这部巨著,运用现代数学的矩阵理论,对《翘传》的内涵和艺术价值进行研究和挖掘。

a1fad94ffcf842a61be9.jpg
阮辉越博士(右三)与省人民委员会主席黎鸿荣在2025年海外越南人春季会议期间合影留念。图片来源:NVCC

该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运用矩阵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和统计,从而发现了《乔传》中的新记录。他建立了“乔六八矩阵”,用于发现语言学上特殊的诗节,例如,第1151、2005、2109三首六八诗节中辅音最少,每首只有5个辅音;第27、1401、2809三首六八诗节中辅音数量最多,每首多达19个辅音……

除了“70条新发现的记录”之外,他的书中还有“陆八侨同传”、“与侨生平相关的数字2”、“素数与侨传”、“陆八侨同传”等引人入胜的内容,以及数百个关于这部作品的问题和谜语。此外,他还用大量篇幅表达了他对《侨传》人物的看法,并与同样热爱这部作品的人们分享回忆。

5d2aa7245396edc8b487.jpg

欧几里得早在公元前300年左右就提出了一个关于素数的定理,因此,不能断言阮攸,一位生活在18-19世纪的学者,对素数一无所知。所以,谁知道呢,也许阮攸选择将1627对六八诗句写成素数,以便《阮翘传》变得“不可分割”……

阮辉越博士

阮辉越博士将数学与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不仅阐明了《乔传》的许多特殊之处,而且带来了新的视角,证明了数字和诗歌可以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丰富彼此的价值。

阮辉越博士不仅是《翘传》的研究者,也为这部作品的文化价值的传播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目前旅居海外,但却是乂安侨研究会的核心成员。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参加《翘传》的研讨会和工作坊,与文学爱好者分享他的发现和知识。他的文章和研究成果不仅受到学界的高度评价,为《翘传》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视角,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热爱这部作品的人们。

z6360880588917_1bb4f0cd7e6596b231dbc0c5f18c9cdf.jpg
除了科研和对《侨传》的热爱之外,阮辉越博士还是一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图片来源:NVCC

在与阮辉越博士的对话中,我突然想到,数学与《翘传》仿佛分属两个世界,却在他身上自然地融为一体。无论漂泊异乡,还是回归故土,他始终怀揣着对《翘传》的热爱。或许,对他来说,《翘传》的每一句诗,都不仅仅是诗歌,更是一股呼吸,一段记忆,一段始终追寻根源的心跳……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数学家……喜欢《Tale of Kieu》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