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Le Ham——留下许多回忆
如今,音乐家黎汉再也看不到“月亮高悬在洁白的魁峰上”,再也听不到“柔和的音乐照亮荣市”、“中部地区的甜美声音、对祖国的热爱”、“歌声在蓝天上回荡”……
我的叔叔勒·哈姆——音乐家勒·哈姆——已经不在了。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再也不会收到他的短信了:文,早点睡!文,你怎么起这么早?文,今天好热啊!
当他看到我在脸书上发布美丽的照片时,他鼓励了我。他和我分享了他最喜欢的歌曲、文章、关于他的电视节目,以及一些日常小趣事。不仅我,他爱的许多人也收到了这样的信息。一位90岁的老人,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但他身上的青春、现代、朴素、质朴和爱意始终如一。
他聪慧敏锐,与他交谈妙趣横生。每次见到他,我总会心怀感激,因为在关于这位音乐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眼、每一点记忆碎片中,都弥漫着某种幸福感,比如活着的幸福,以及能够生活在最温暖、最私密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渗入我的灵魂。

我清楚地记得,无论他身体健康还是住院,每次见面时,他都笑容灿烂。故事虽然说了千言万语,却始终与音乐有关。我想起在演州县演红乡的小村庄里,五三岁的小涵听着母亲弹奏《翘》时,不禁潸然泪下。我想起村里艺术团的临时舞台,想起小涵一直随身携带的木瓜叶梗笛。或许,正是这件最初简朴的乐器,引领音乐家黎涵的灵魂走过了音乐的人生,让他不再止步于激情,而是将音乐变成了事业。我想起儿子的骄傲,他追随父亲的脚步,成为一名音乐家——第四军区艺术团团长,他的整个童年都在父母的陪伴下度过,在舞台上尽情表演、酣睡……
从最初对母亲演唱的《翘》的热爱,到对邻里文工队旋律的痴迷,再到自家笛子发出的清脆、朴实却又熟悉的音色,黎咸逐渐走上了职业音乐的道路。1948年,黎咸进入四区青年军校学习,后成为四区陆军艺术家。1951年,他进入四区文化部,并继续在越南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多年的音乐学习和工作经历,为他奠定了重要的作曲基础,丰富了他的音乐语言。

黎汉在7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创作了200多首歌曲,其中最著名的有《永安之歌》、《盖颂拉》、《荣市-平明之歌》等,这些歌曲已成为越南和义安省宝贵的音乐遗产。《荣市-平明之歌》不仅是荣市广播电台的主题曲,也是战后荣市自豪感和复兴的象征。
他告诉我:“荣市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一座正在建设中的城市,黎明是新旅程的开始,希望荣市也能像黎明一样灿烂地崛起。” 因此,他将自己的歌曲命名为《荣市——黎明之城》。这首歌的创作灵感源于他与一位年轻女志愿者的诗意回忆,当时他正骑着自行车从河静省前往荣市,途中偶然遇到了她。她请求载他一程:“你要去哪里?去我的家乡清荣吗?”他点了点头。她坐在她身后,喋喋不休地说着,讲述着家乡的故事,也向他提问。经过本水镇时,她停下来,拐进回家的路上,然后道别:“再见,记住,明天我来接你回清荣。”
那段温暖问候的私人记忆帮助他写下了这首歌的第一个旋律:“欢迎你回到我的家乡荣市/听海风轻轻吹拂拉姆河/亲朋好友相亲相爱,幸福美满/这是黎明时分的城市广场/这是荣市姑娘深情的歌声……”。
伴随着这个故事,还有惨烈的战争景象,满目疮痍的荣市,城里的孩子们站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的景象,还有当年黎汉在母亲辛勤劳作的荣市左门布料批发摊位上看到的,士兵们穿着红绿缠腰布,在号声中齐步前进的景象……这些都成为他创作《黎明之城荣市》的灵感。
除此作品外,他还有很多关于荣市的歌曲,例如《我们从红城出发》、《可爱的荣市》等。他饱含深情地描绘了义安,其中另一首杰出的作品是《森村的母亲》,这首歌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这首歌不仅歌颂了越南母亲的功绩,也体现了音乐家对胡志明主席和祖国的敬意和深厚感情。黎汉用音乐捕捉了母亲伟大而朴素的形象,歌词朴实却意味深长。

音乐家黎汉在战争时期也是一名“文化战士”,亲眼目睹了抗敌前线的艰辛。他曾在滨海河北岸的永灵边境为我军士兵服务,后来在战争最激烈的几年里担任河静人民艺术团乐团的指挥。在敌军炮火和枪林弹雨过后,他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演奏。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乐声和歌声回荡。那些日子的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音乐在激励士兵和人民方面的巨大力量。
他的许多歌曲都源于这些经历,例如《盖颂拉》、《建功河静王荣》和《新五建思奔奔》,这些歌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为争取独立和自由而奋斗。在《越南之声》节目中再次听到《盖颂拉》时,他感动得热泪盈眶。从最贫困的百姓到还在哄孩子入睡的年轻母亲,全民族都脱下沾满奶香的衬衫,为我们的车辆让路,怀揣着对最终胜利的渴望。
黎涵不仅以其丰富的音乐作品而闻名,更以其对保护和弘扬民间文化遗产的热情而闻名。他投入了大量时间研究和收集义安民间旋律,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并没有止步于保留,而是以现代风格对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正如他曾经说过的,过于执着于传统旋律而不加以发展,会使作品变得单调乏味,失去吸引力。因此,在他的作品中,虽然他很少运用维和琴的素材,但仍然保持着新鲜感和深度,体现了音乐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他曾荣获多项重要奖项,其中包括2022年凭借《森村母亲》、《拉河姑娘》和《我们心中的越南》系列作品荣获的国家奖。这些奖项不仅是对他才华和奉献精神的认可,也证明了他创作的音乐作品的持久影响力。
记得听说他获得国家奖的时候,这位音乐家正在住院。乂安省文艺协会和《宋林》杂志的领导都来医院看望祝贺。他们来到病房,音乐家坐了起来,面带微笑,接过鲜花,热情地讲故事、致谢,并要求和他合影。他的脸上还戴着氧气面罩。但他却说:“没事,还很开心,拍张照就好!”

如今,音乐家黎涵再也看不到“月亮高悬在洁白的桂山峰上”,再也听不到“荣市轻柔的音乐点亮了”、“中部地区充满故乡情怀的甜美歌声”、“歌声在蓝天上回荡”。如今,在长氏坊小屋的门口,他再也不会用灿烂的笑容迎接我。他再也不会拄着拐杖去省文联“因为想念孩子们”,回忆在这里度过的快乐和悲伤的时光了。再也没有“荣,早点睡”,“荣,今天好热”之类的留言了……但我知道,不仅在荣市电台,在潺潺的林江波涛中,在灼热的老挝风中,在喧闹的城市中,在朋友、同事、荣市人民,甚至在热爱黎函的外地人的心中,那些关于荣,关于义安,关于越南国家和人民的旋律,依然在传唱。我知道,音乐可以突破人生短暂的限制。因此,像他这样深爱着祖国和家乡的音乐人的歌词和旋律,将历久弥新,永远“洁白如雪”,永远“回响”,永远像“黎明的太阳”一样闪耀。
音乐家黎涵,笔名罗启安、林哈。1934年生于义安省演州县演红乡。毕业于河内音乐学院作曲系。音乐家黎涵对当代义安音乐做出了许多贡献。他创作了许多著名歌曲,例如《Tieng hat dem trang》(1956年)、《Gai song La》(1979年)、《Vinh thanh pho binh minh》(1979年)、《Nguoi me lang sen》(1990年)等。
曾任乂静省文艺表演团团长、乂静省文艺协会副秘书长、劳动文化院院长、乂安省文艺协会副主席、乂安省民间艺术协会副秘书长、清乂静省音乐家协会会长。
音乐家勒哈姆于9月18日晚7点在家中去世,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