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阮大智与韩国的回忆
(Baonghean.vn)——2月27日至28日,美朝峰会将在河内举行。除了对越南被选为这一重要峰会举办地感到自豪之外,音乐家阮太哲也怀有个人情感,因为他曾在平壤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五年。
与异国他乡的同胞相聚
在河内胡同里,音乐家阮太哲(Nguyen Tai Tue)住在政府提供的私人住宅里,回忆着自己被派往朝鲜学习的情景。“1967年3月,文化部向广宁省人民委员会发出函件,要求派我去文化部学习。5月初,我和几百名学生一起抵达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都平壤。学习了六个月的韩语后,我考入了平壤国立音乐学院。”
但在这里,他开始遇到程序问题。校方审查他的档案时发现,他没有音乐学位,因此没有资格在平壤国立音乐学院学习。这时,他们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向当时我国驻朝鲜大使黎切雄先生寻求帮助。
“在异国他乡遇到越南人已经很珍贵了,我当时根本没想过能遇到来自乂安的同胞。”音乐家阮大慈说道。当时,黎切雄先生与音乐家阮大慈第一次见面,就操着浓重的乂安口音问了他一个问题。
“当时,洪先生问我:‘你也是农村人吗?适应平壤的氛围了吗?’”音乐家阮太哲回忆道。
据音乐家阮太祖介绍,在这次谈话中,黎切雄先生通过阮太祖的歌曲评价,认为他是一位真正有作曲天赋的人。在黎切雄先生的帮助下,阮太祖顺利通过了邻国音乐学院的考试。经过三周的考试,他获得了特许,无需参加预科课程,直接进入大学深造。
回忆起在韩国的岁月以及这个国家对他的深厚感情,音乐家阮太哲总结道:“我有机会学习到优秀的音乐才能。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得益于我在那里学习的岁月,吸收了很多邻国的音乐精髓。”
萌芽的爱情
朝鲜这片土地,不仅孕育了音乐家阮太哲的音乐才华,更重要的是,这里也是他爱情之花绽放的地方。翻阅着在朝鲜的青春岁月,音乐家阮太哲讲述爱情故事时,满怀激动。
“她就是我在朝鲜遇到的那个女孩,现在她是我的妻子了,”音乐家阮太哲指着妻子年轻时的照片说道。他的妻子是武氏锦子。阮太哲先生在朝鲜留学,主修音乐时,武氏锦子女士也在理工大学学习,主修土木工程。
“她也喜欢唱歌,所以我们有很多话可以分享。她身材娇小,温柔优雅,聪明好学,学习成绩好。这些品质和美德让我很钦佩她。”音乐家阮太哲回忆道。
回忆起与甘途夫人的亲密时光,音乐家阮太慈回忆道,甘途夫人曾问他:“我很喜欢《黎光荣的儿子》这首歌,你知道作者是谁吗?”音乐家阮太慈回答说:“我也不知道,唱给我听听。” 甘途夫人唱得热情洋溢,但有时歌词不对,有时曲调不对。所以当时这位年轻的留学生不得不听着并纠正。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她一眼就认出了这首歌,并说:‘我知道,这是你的歌。’”音乐家Tai Tue回忆道。爱情之花已然绽放,但直到两人回到越南一年后才举行婚礼。“当时,我身边有很多女孩,不仅仅是我的妻子。但作为一个男人,你必须把事业放在第一位,家庭问题暂时放在一边。”音乐家Tai Tue风趣地说道。
他的妻子还帮丈夫整理作品、翻译文件、打印和复制歌曲……音乐家阮太忠的妻子除了是一位贤妻良母之外,还是一位为国家建筑业做出贡献的人。鲜为人知的是,现在的越南音乐舞蹈剧院是由Cam Tu女士管理的,她负责土地申请、资金筹措、设计、施工检查和监督等工作。
家乡满满的民歌民谣
提起自己的出生地——义安省,音乐家阮大笃依然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我出生在义安省,这里人民伟大,充满灵性,这份自豪感永远滋养着我的灵魂。”音乐家大笃说道。
他说:“我出生于儒家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是老师,热爱艺术,尤其喜欢义静的夷歌和军歌。我五六岁的时候,父亲就带我去林江边听夷歌和军歌。”
“那时候,虽然我还小,但我很喜欢听魏家和詹家的歌。歌里有一些悲伤的对句,听得我哭。我妈知道后,就跟我爸说,别再让我听那些歌了。但我爸说:你得让你的孩子听,得让他感受文化,感受祖先的民根,这样他才能成长,这才是好事。我当时就哭了,哭了十遍,还是带他去了……”这位音乐家说道。
据这位音乐家说,生活在充满越南灵魂的“维”和“詹”氛围中,尽管考入了文化大学,阮太哲仍然坚定地选择作曲之路来满足自己的艺术渴望。18岁时,他来到河内,接触了各种民间音乐,他感到无比兴奋,也看到了前方道路的广阔。
“我有《巴布森林里的歌声》;《农之歌》……因为我研究过各个民族的文化,把它们当成我的血肉,我的挚爱”,这位音乐家表示。
他的家乡不仅通过民歌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而且家乡的景象也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现在,每次我回到家乡,第一件事就是爬上堤坝,站在那里,看着林河奔流,那里曾经是我游泳的渡轮码头。南边巍峨耸立着红灵山,这座神圣的山峰缔造了义安的文化脉络,”这位音乐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