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安图恩:灵魂“扎根于家乡”
(Baonghean)——听到音乐家 An Thuyen 今天下午因心脏病去世的消息,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记得最后一次见到他时,他依然兴致勃勃,兴奋地向我讲述着在林江沿岸的村庄里收集钱包和金币的那些日子。那时,他还是个在义安省文化厅工作的年轻人。我记得,有一次我站在河内宝山酒店,望着他的办公室,他刚刚卸任军事文化艺术大学校长的“教席”,受邀担任宝山剧院的艺术总监。那时,他似乎正忙于一系列音乐项目。房间里,我只看到静静地躺着的唱片和老留声机。原来,这位忙碌的校长兼导演,把闲暇时光都花在了收集老留声机的爱好上。我想象着他悠闲的身影,在躺椅上舒展双腿,闭上眼睛聆听一首轻柔的古老歌曲,让灵魂找到一个“停泊处”。那个“停泊处”就是“故乡”。
![]() |
我拿起电话,拨通了老乡、老朋友丹玄的电话。我听到老音乐家哽咽的声音:“又一个悲伤的消息,继潘黄耀和潘仁之后,安川也去世了。他也是我乂安的同乡,亲如兄弟。”
音乐家丹·玄(Dan Huyen)动情地向我讲述了遥远的过去,大约在1986年或1987年的一天,他和安·图(An Thuyen)回到了他们的家乡琼胜(Quynh Thang,琼吕)。正是在这片老挝风吹拂的干旱炎热的土地上,这位音乐家在爱与渴望中长大。他的父亲曾在广宁省担任法国护林员秘书,后来回到家乡担任公社主席。他创办了“家庭剧团”,自己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还会弹吉他。这位音乐家的哥哥也很有才华,经常为剧团绘制背景并拉二胡。安·图从小就展现出音乐天赋。11岁时,他就擅长在自家的“剧团”演奏吉他、笛子和其他传统乐器。仅仅几年后,在几位安川村民被授予人民武装英雄称号之际,安川凭借一首《追随英雄》的歌曲创作才华得到了周围所有人的认可。凭借这首歌,安川获得了一本笔记本和一支中国金笔,还受到了县委书记的表彰。这是音乐家安川在漫长的漂泊生活中,对故土的一段难忘回忆。
音乐家丹玄说,1986年和1987年,安川的家乡琼胜还很贫困。后来,安川多次回忆起童年时吃木薯和红薯的时光。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贫困和困苦的生活中,音乐家仍然能听到清凉的溪水潺潺流淌,滋润着他的心灵,从那些忧伤而怀旧的歌词中,从义安人民温暖的爱中,从父母兄弟姐妹的无私奉献和伟大的爱中。所有这些,都充实、支撑着音乐家那颗敏感的心,以至于后来在他的作品中,始终流淌着对“家乡”两个字的浓浓爱意。从他21岁在祥阳当兵时创作的第一首被许多人熟知的歌曲《我选择了这条路》,到《我选择了你》、《我选择了你》、《我选择了你》……都让每一个乂族人都感动不已。而且不仅仅是乂族人,哪个拥有乡村灵魂的人不会记得、不会爱、不会为这些歌曲感到沉重呢?
1967年,安川开始在义安省文化部工作。1975年,他参军入伍,1977年成为第四军区艺术团的一名音乐家。1981年,他被派往河内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他回到陆军艺术部(现为陆军文化艺术大学),并在那里工作直至退休。
“我到河内的第一天,安川就住在我家,”音乐家丹·胡延回忆道。“我永远记得那一幕:每天早上,安川都会骑自行车送我去越南之声广播电台上班,然后去音乐学院学习。每天下午,他都会接我回家。我们就像亲人一样相处。”谈起每次回到荣市都会遇到音乐家安川,安川刚到河内时,在家人家待了将近一个月,在电台匆匆忙忙却无比开心地聊着家乡义安的点点滴滴,一起唱着新作,互相鼓励、指正,直到旋律和歌词都臻于完美……丹玄的声音低沉下来。“安川性格开朗,富有同情心,总是乐于助人。他非常尊重老年人,对年轻的音乐家也总是乐于助人,鼓励他们创作。”丹玄说道。
如今,那颗曾经感受过、对祖国那份浓浓爱意的心……已经停止了跳动。但那位音乐家灵魂深处的情感和无限的爱,依然萦绕在乐迷的唇边:“朋友,一日胜过百年”,“朋友,那清澈浑浊的拉姆河,何时才能干涸……”“你在哪里抛锚,我的灵魂在祖国……”。
电视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