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阮大智与“祖国之梦”

January 29, 2012 16:07

(Baonghean.vn)——音乐家阮太笃(Nguyen Tai Tue)每天在河内市Nga Tu So附近工作的私人住宅的二楼,总有一架风琴,旁边摆放着一张小桌和几把椅子,用来接待客人——艺术界的朋友、学生、知己,甚至是仰慕者。他们来学习、聆听、分享和表达……有几次,我也是。我以仰慕者的身份来拜访阮太笃。

(Baonghean.vn)——音乐家阮太笃(Nguyen Tai Tue)每天在河内市Nga Tu So附近工作的私人住宅的二楼,总有一架风琴,旁边摆放着一张小桌和几把椅子,用来接待客人——艺术界的朋友、学生、知己,甚至是仰慕者。他们来学习、聆听、分享和表达……有几次,我也是。我以仰慕者的身份来拜访阮太笃。

阮太哲1936年出生于义安省清昌县清文乡,现居河内。1955年,他离开家乡来到首都。他踏上文学之路,立志成为一名文学教师,同时也学习吉他。渐渐地,他意识到音乐才是他的梦想。

音乐家 Nguyen Tai Tue

毕业后,阮太哲在中央人民歌舞团合唱团担任歌手。1957年,他进入老挝河安歌舞团工作。1959年,他回到河内,在民间音乐研究部(现民间音乐研究所)工作。从此,他便与河内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位音乐家身材矮小,嗓音中仍带着一丝乂语,头发几近银白,眼神温暖,笑容灿烂。他缓慢清晰的语气,关怀备至的语调,以及他所有礼貌的举止,都奇妙地吸引了我。他谈起了自己的作曲事业,他的家乡清章,以及演唱他作品的歌手……然后,他谈到了他一生中最美的梦想,“也是每个人最美的梦想”,那就是童年。他一生都在流亡中梦想着这个梦想,直到有一天,当他感到离家太久,需要回家,否则就会“违背诺言”时,这位音乐家用每一个音符描绘着这个梦想,并将其命名为“故乡之梦”。

作为《夏归》、《天下为公》、《春晓》等著名歌曲的作者,阮太祖对《莫愁》情有独钟。他透露,在自己创作的所有歌曲中,《夏归》和《莫愁》是他最“喜欢”的两首歌,但《莫愁》是唯一一首带有家乡印记的作品。《莫愁》中,描绘着家乡清章的景象:穰市,在林江上翘首以盼的渡船,那熟悉而萦绕心头的“康啦”……

但据他所说,虽然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意象融入歌曲中显得有些私密,但这片土地依然可以被视为每个人的家园。阮太哲认为,艺术必须超越时空的限制,超越一切,去反映人类永恒的主题,例如爱、美、人类价值……艺术最不应该追求的,一定是这些永恒的价值。“战争?它会过去。一切都会过去,唯有人性,爱会永存。所以,为了与时间共存,艺术必须承载这些。而要做到这一点,

所以艺术家要有知识,也要有心。”他动情地说:“我觉得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艺术创作理念非常标准。按照尼采的说法,一个作品诞生的条件必须包含三个因素:社会环境、时间和瞬间。大家想想,没有这三个因素,一个作品是不可能诞生的,这是它的客观条件。对我来说,主观条件是知识、智力,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就是爱。如果艺术家没有心,没有爱,就不会有真正有意义的艺术作品。”

有一次,我去拜访阮太祖,他给我播放了他的几首歌,包括两位女歌手演唱的《Mờ quê》。他说,安寿的歌声优美流畅,而苏渊的歌声温柔成熟。《Mờ quê》历经十余年创作,饱含着音乐家珍视的情感。写这首歌,他满怀着对童年的眷念,对学校鼓声、堤坝笛声、梦中鸡鸣的眷念,对乂安民歌、侨民歌、父母的摇篮曲的眷念……他说他很爱家乡的民歌,似乎总是忍不住提起,吟唱起那首熟悉的旋律:“我到花架前,花儿已开;我到渡口,船已满,渡河已过;我到你前,你已成家……”。音乐家继续说道:“正是这旋律,让我在《故乡梦》中写下了‘会馆维达姆还没和谁有约’。但我内心深处知道,等待的力量是巨大的,约还在,就像我家乡乂安人常说的:‘约还在’。”

对故乡的思念,如同一种冲动,随着“回家,回家”的旋律,始终萦绕在音乐家的心头。我感觉,《故乡梦》是音乐家的回归,让他不再怀念故乡,不再怀念童年。他带着一个美丽的梦归来。这个梦,无论真实与否,都萦绕在他的心头,永不消逝。他只能让这个梦更加翱翔,更加闪耀,让它触及每一个人。阮太哲正是这样做的,他写下了《故乡梦》优美的歌词和旋律。

每次从他的小屋回来,我总觉得有些遗憾,觉得没有完全理解阮太月想要表达的意思,没有完全听懂《故乡之梦》,没有完整地活过,没有全心全意地爱过……或许,他的旋律正在唤醒我们每个人心中未竟的梦想?


水荣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音乐家阮大智与“祖国之梦”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