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义安省仅存的丹莱族群

Dao Tuan-Nhat Lan DNUM_BAZAEZCABI 15:05

(Baonghean.vn)- 居住在普马特国家公园核心区边界地区的近千名丹莱族人一直面临着诸多风险。贫困、落后、文盲包围着这个具有原住民特色的民族的生活。

居住在普马特国家公园核心区边界地带的近千名丹莱族人一直面临着诸多风险。贫困、落后、文盲笼罩着这个具有原住民特色的族群的生活。不仅如此,乱伦婚姻和早婚也是丹莱族群濒临衰落的原因……
面对这一形势,2006年12月19日,越南政府总理颁布了第280/2006/QD-TTg号决定,批准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居住在义安省昆强县布玛国家公园核心区的丹莱族少数民族”项目。该项目旨在改善该族群的生活条件,发展社会经济,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和维护布玛国家公园及边境安全。该项目实施十余年,但仍有许多目标尚未实现。

识别 Dan Lai 社区
一个初夏的早晨,在班邦。我们遇见了黎文钦,当时这位27岁的男子正拿着刀走进森林砍树。
“我去砍树,准备给我弟弟盖新房子。房子可以住很多人,但不太宽敞。”这位现任Con村副村长的年轻人兴高采烈地说道。我还想补充一点,Con村是Bung村的一个小型居住区。Bung村是丹莱族的聚居地,居住在溪康河的源头,位于Pu Mat国家公园(Con Cuong)的核心区。
和许多丹莱人一样,黎文钦中等身材,肤色黝黑。或许,这位年轻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他洁白的牙齿和友善的笑容。
“你当村干部多久了?”我问秦。他又笑了笑:“没多久,去年就当了。”
我们站在邦村中心聊天,周围都是建在高脚茅草屋里,柱子、地板和墙壁大多是用竹子做的。很少看到用薄木板做墙的房子。颠簸的土路沿着112个茅草屋顶延伸,这些屋顶彼此紧密相连,给人一种极其狭窄的感觉。的确很狭窄。500人挤在一个略微平坦的山坡上,初夏的阳光映照着灰尘和茅草屋顶的红黄色,也扬起阵阵浓重的废气,让空间显得更加闷热。破旧、简陋,甚至有些野蛮和简陋,是初次踏足这个村落的人的第一印象。
黎文钦不邀请客人到自己家或别人家做客。丹莱人似乎没有这个习惯。环顾邦村,我看到许多人都待在家里,尤其是妇女和孩子,还有几群男人聚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吃着刚摘的水果。“你们都不去干活吗?”我问他。“你们在干什么?都快到季末了。”他回答道。“这么说,没人摘竹笋了?​​”我犹豫了一下。这时,他更详细地说:“现在是笋季了。笋季过后,就是笋季了。”我又问:“村民们饿了吗?” Chin 说话时仍然带着“duong”字,他调整了一下腰间的刀,真诚地笑着看着我:“说饿就饿,说饱就饱。收获的季节有稻米和竹笋,你不能饿,收获的季节结束后,你不能饱。”
我还问了村长——他不到30岁,却有5个孩子——村里是否有人像丹莱人传说的那样,必须坐着睡觉。“那是过去的故事,但也许是真的。”——提起自己的出身,Chin突然陷入了沉思。
如果你问一问任何了解蒙山乡邦村和古发村(昆强县)这两个村庄通用语言的丹莱族人,他们都会告诉你自己的京族血统。他们曾经是古代清章族的居民。
相传,古时在华官国(Thanh Chuong)的清章县(Hoa Quan)居住着一个善良温和的拉(La)家族。这个家族的后代以勤劳著称。有一天,贪婪邪恶的华官领主召集拉家族的族长,要求他一个月内进贡一艘带桨的船和一百棵金竹。如果不进贡,领主就会杀死拉家族的所有人。
面对华官地区暴君的逼迫,拉氏家族的子孙分头寻找,却无功而返。经过多日的徒劳搜寻,拉氏家族最终决定:他们必须离开家园,消失不见。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逃脱这场灾难。
夜幕降临,男女老少、夫妻父子,手牵手向西奔去,哭声响彻云霄。为了躲避自取灭亡的灾难,他们从华官之地溯江而上。他们夜行昼宿,不敢靠近人烟稠密的地方,以免被发现。他们停下来,不搭建茅屋,只躲在灌木丛下,砍下芭蕉叶做屋顶,等到叶子枯萎,他们才继续迁徙。为了警惕和躲避野兽,喇族人就坐在火堆旁睡觉。他们用一根小棍子,截下一段树枝,斜靠在火堆旁。睡觉时,他们会把下巴搁在树枝上,这不仅是为了避免掉进火里,也是为了灵活地防范掠食者和陌生人。
有一天,当他们觉得足够安全时,大家都停了下来。那是一个山高路深、山川荒凉的地方。罗家决定永久定居的地方是江河上游,也被称为溪康。这里也是溪邦河的源头,溪邦河发源于老挝,最终汇入溪康。
另一种假设是,丹莱族属于土族。丹莱族居住在义安省西部地区,当地居民至今仍将丹莱族称为西蓬族。如果这一假设成立,那么西蓬族不仅分布在昆强县,还分布在祥阳县、奇山县,甚至老挝境内。一些民族学家认为丹莱族和西蓬族是同一族群,是因为这两个族群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60%的语言借鉴自泰族;房屋建筑、性格和习俗也颇为相似。而且,这个族群也没有明确的身份认同,因此未被认定为一个独立的民族。
根据长期流传的文献记载,丹莱族仅居住在乂安省昆强县。他们约有3000人,分散居住在蒙山乡、周溪乡和朗溪乡。其中,蒙山乡目前有近1000人居住在邦村和古发村,这两个村位于布玛国家公园的核心地带。该地区也是越南和老挝的边境地区。
距离昆强县仅40公里,距离蒙山乡中心仅一半的邦村和古发村,几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2017年之前,前往这两个丹莱族村落的唯一途径是乘船穿越溪康河的湍急水流。几十年前,溪康的丹莱族人甚至被认为是深山老林中的原住民。在普玛特国家公园的核心地带,他们的生活方式是狩猎采集,完全依赖于自然。没有电、没有道路、没有学校、没有车站……过去溪康的丹莱族人除了森林之外一无所知。而这,当人们谈论丹莱族时,他们谈论的往往是早婚和乱伦婚姻。哥哥的儿子娶弟弟的儿子,叔叔的儿子娶叔叔的儿子,姑姑的儿子娶姐姐……这样的现实,让丹莱族群日渐衰落,濒临灭绝。
为了可持续地保护丹莱族,同时保障边境安全、保护布玛国家森林……,2006年12月19日,越南政府总理颁布了第280/2006/QD-TTg号决定,批准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目前居住在义安省昆强县布玛国家公园核心区的丹莱族”项目。该项目堪称是“拯救”了江河上游“沉睡”的族群。然而,十余年来,取得的成果与现实相比仍然微不足道。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确认义安省仅存的丹莱族群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