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有效的渔业推广模式
近年来,受主客观因素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但仍有许多行之有效的模式有待复制。
典型的西山-平定风格。
2012年,平定省劳动荣军与社会部投资在西山、富吉、怀安等县的贫困家庭中复制有效的生产模式……
西山是扶贫典型之一,其特色是生态安全园地养鸡鸭和粗放养殖良种淡水鱼。该模式在西春乡同心村得到推广。西山农业推广站介绍说,同心村是一个贫困村,紧邻大山,距公社中心5公里多。这里水塘面积大,每户都有大片菜园,适合发展水产养殖和畜牧业。推广站选择了生态安全园地养鸡和粗放养殖良种淡水鱼两种模式,既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又能稳定产量。国家100%支持购买品种、饲料和防治牲畜疾病的药品,同心村贫困户积极参与。2012年8月,在5000平方米的土地上,贫困户养殖鱼苗1万尾,盈利近3500万越南盾。
2013年,西富乡富林村继续扩大大规模改良淡水鱼养殖。富林村村民阮文景说,他家在这个湖里养鱼已有9-10年了,从来没有见过鱼长得这么快、这么壮;不到两个月,鱼就长到了正常养殖5-6个月的水平。该县劳动荣军与社会局局长林文兰表示,西山县的扶贫模式让贫困户掌握了新的生产知识,让他们看到了效益,并能够以新的形式、以适合每个家庭的规模来应用。这些模式也推广到许多其他家庭,帮助他们改变了生活,摆脱了贫困。
多乐省的好消息
近年来,在多乐省的大型湖泊、水电站湖泊等地采用浮筏养殖红尾鲶的模式,证明了这种湄公河鲶鱼家族中排名第一的特色鱼类的经济价值。红尾鲶商品售价为15万至20万越南盾/公斤,许多养殖模式每年带来数十亿越南盾的收入。其中最突出的是邦美蜀市和富乡陈文剑先生(2村)和黄国白先生(5村)的模式。2005年,他家引进鲶鱼进行试养。仅300尾鱼,第一年就收入超过2亿越南盾。在此基础上,2009年7月,和富乡鲶鱼俱乐部成立,最初有16名成员,现在有22名成员,有些成员每年捕捞鲶鱼约1吨。
水电站水库养鱼为许多地方开辟了新的方向——
照片:Huy Hung
还有很多家庭也养了1000多条鱼,比如邦美蜀市埃考公社的阮宁俊先生就是一个典型。他从2007年起租用埃考湖的湖面,搭建网箱养殖鲶鱼。起初,他有3个网箱,每个网箱大约有1500条鱼,年利润超过1亿越南盾。随着规模的扩大,现在他有40个网箱养殖红尾鲶鱼,每个网箱每年可产鱼约1.5吨。阮先生说,养殖红尾鲶鱼几乎没有疾病风险,以每公斤15万越南盾的售价计算,他每年的收入超过40亿越南盾。
3年来,在邦图萨水电湖,除了越南鲑鱼养殖集团外,还有40多户家庭养鱼。起初,他们只养鲶鱼、草鱼、鲤鱼和蛇头鱼。一年多来,许多家庭养起了红尾鮰,有的家庭已经捕捞到第一批鱼,收入达数亿越南盾。邦图萨湖面积在高峰期达4200公顷,在枯水期也超过1000公顷。克龙诺乡人民委员会主席Y Krang Ndu先生表示,邦图萨水电筏户红尾鮰养殖模式的有效性,为当地水产养殖业开辟了新方向。该公社将支持农民充分利用水电湖以及其他数百个池塘和灌溉湖的潜力。
靠盐田鱼塘致富
这就是阮文嘉先生(安城、安义、龙田、巴地-头顿省)的制盐和石斑鱼养殖模式。他拥有10公顷的制盐土地,其中7公顷出租,每年盈利1.6亿越南盾以上。其余土地,他采用1公顷的篷布铺盐法,采用清洁盐模式。平均产量超过100吨/公顷。平均售价为100万越南盾/吨,扣除成本后,他仍盈利8000万越南盾。
由于只能在旱季产盐,龙田县实行轮作模式,如在雨季养虎虾、养鱼。阮文嘉先生也是首批采用这种模式的盐农之一,他说:过完盐季,他从5月份开始就转养石斑鱼。每季他收购、放生鱼苗1000尾,成本和饲料成本4000万越南盾,利润3500多万越南盾。就这样,通过盐田和鱼塘的轮作,他家一年的收入达到了2.25亿越南盾。他还创造5个固定就业岗位,每个月收入250万至300万越南盾。此外,他还传授制盐清洁的经验和技术,扩大轮作模式。
据越南渔业局-LC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