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山地花园经济模式
(Baonghean)——这是省人民委员会主席阮春阳11月25日在青章县会议上发表的讲话。青章县地处中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拥有发展综合性山地和园地经济的优势。事实上,该地区已经涌现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模式,为在民众中推广创造了条件,为持续消除饥饿、减少贫困、逐步迈向富裕富裕做出了贡献。
清美乡13村的黄氏绒(Hoang Thi Nhung)一家以综合畜牧模式而闻名,他们在近两公顷的坡地上种植果树。多年来,绒女士和丈夫一直在“探索”合适的发展方向。他们在山顶种植森林,在半山腰种植果树,并划出区域饲养2000多只鸡、数百只鸽子和数十头野猪。在山下,他们利用溪流和水坑建造池塘,养殖鱼类和甲鱼。过去三年,他们家的经济模式规模稳定,每年收入超过4亿越南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绒女士除了以短期支撑长期积累资本外,还专注于种植和饲养适合当地气候的动植物。
Nhung女士说:“我们刚开始建农场的时候,只要听到什么经济模式好,我们就会去参观学习。我和丈夫经常去安城、琼琉,甚至河静省的乡县,一去就是好几天,学习有效的方法。经过这样的考察,加上阅读了更多关于畜牧业和农业技术的书籍,全家就开始在自己的土地上实践……”Nhung女士的丈夫Tran Cong Son先生说:“我是一名军官,三年前退休了。这个模式主要是我妻子建立的。我退休后帮忙。畜牧业就像养山鸡一样复杂。我们必须积极寻找合适的鸡种,并加强疾病预防。要有效地饲养牲畜,除了掌握护理和疾病预防技术外,别无他法……”。
![]() |
省人民委员会主席与工作代表团参观了洪村-清灵村-清章村轮作生产模式。 |
住在清山乡新立村的魏宣琼先生一家,是泰国人民从班韦水电站迁往清昌的先进典型之一。今年他已年过73岁,但琼先生依然精神矍铄,灵活地带领我们到茶山上介绍茶树。在清山定居的7年里,琼先生率先垂范,积极探索当地经济发展方向。生茶树就是他自己选择的。在农业部种子和技术的支持下,近1公顷的茶园获得了稳定的产量,他为此感到兴奋不已。他本人是村里的长者,很有威望。因此,看到他家的茶树绿油油、冒出许多嫩芽,其他几户人家也纷纷效仿。
阮春阳先生还动员一些农户淘汰经济效益低的作物,转种茶叶。目前,全村53户农户中已有50户参与茶叶种植,在新土地上形成了茶叶原料区。当被问及新安置区的生活如何时,他坚定地肯定地说:“起初有些人抱怨,但我觉得这里比以前好多了。现在,大家都熟悉了这里,都在努力工作。我正在和一些农户商谈发展山地养鸡,增加收入。通过研究,我发现鸡肉仍然适合这里,而且容易食用……”阮春阳同志在与阮春阳先生交谈时,希望他发挥村长的作用和威望,与政府、部门、分支机构和组织合作,继续动员安置群众发展经济,植树造林,饲养畜禽,增加收入,持续脱贫致富。
由于地处中部半山区,在清章县的经济发展结构中,农业和林业仍占最大比重,达34%以上。近年来,在种植业和畜牧业中推广应用科技进步,为提高单位面积生产力和产值做出了贡献。据估计,截至2013年农业生产结束时,全县粮食产量接近11万吨,相当于计划的102.5%,比2012年增加2699吨。畜牧业在商品畜牧业方面发展良好,水牛和奶牛存栏达73209头,生猪110349头(比上年增加4498头),家禽存栏超过170万只。全区有270个农牧场,效益不断提升,多种山地花园经济模式正在形成,居住区面貌焕然一新。
县人民委员会主席阮友荣先生表示:“曾经有一段时间,青章县人民以及其他一些县的人民都在努力探索发展山区经济的途径。数万公顷的人工林,主要种植相思树,种植了5-7年,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许多土地至今仍未见效。但现在,方向已经逐渐明确。由于消费市场不稳定,政府和人民提倡以家庭农场和综合农场的模式推动发展。除了向人们传授农业技术外,县里和其他部门还与青年志愿者、茶叶公司、企业等进行协调,以寻求稳定的农产品产量。”
在确定重点动植物品种的过程中,清章县的农民重点关注那些生长旺盛、市场需求大的品种。例如,推广山地养鸡,打造自己的品牌。此外,他们还扩大了黑橄榄、生茶、柑橘、辣椒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最近,在山坡地上轮作种植青南瓜、豆角、西瓜、黄瓜等作物,这些模式都显示出积极的发展前景。许多地区都保留了本地黄瓜品种,并采用集约化的科学技术,以提高经济效益。过去几年,清灵乡洪村全村都种植本地黄瓜。这种黄瓜果实细长,刺软,香气甜美,适合秋冬季节食用,深受消费者喜爱,易于食用。过去三年来,洪村的黄瓜已被商贩预订了数十吨,因此,人们热衷于投资提高产量。
洪村村长阮文长说:“我家人口不多,山坡上的土地只有十几米,大概350平方米。平均每年,在这片土地上种植甜瓜和南瓜能带来3000多万越南盾的收入。这些作物带来的稳定收入,改变了全村人的生活……”
通过实地考察清灵、清美、清山等乡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阮春阳同志对群众采取的有效做法表示赞赏。他还提醒县领导、各部门和各分支机构要着力鼓励群众复制家庭农场、农场、山地菜园等经济模式。这些模式在乡的可持续发展是地方的重要支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规模复制。农业仍然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为其他地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县要密切配合省级分支机构,制定政策支持群众复制这些模式,为可持续消除饥饿、减少贫困做出贡献,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人民生活。
阮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