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研究领域不会得到国家预算的支持。
对于社会化潜力大的培训领域,学费按照全成本计算,与培训质量相适应,除政策受益者外,不由国家预算支持。
这是教育培训部刚刚发布的教育改革项目草案中的解决方案之一。
从平均资金分配机制转变为有序分配机制
教育培训部人事组织司司长、项目起草委员会成员裴孟尼表示,改革项目草案的内容之一是将平均拨款机制改为根据经济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某些培训服务的质量标准进行排序,不分公立和非公立培训机构,以创造良性竞争和平等发展。
确保人均教育经费与教育质量相符,与专业和培训水平相适应,特别是职业教育。公开透明地管理公共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合资和合作活动,克服公私部门混杂的局面。创新公立学校的分配机制,既要保障劳动者和学生的权益,又要积累资金用于再投资和改善学校设施。
因此,制定了关于学习者、社会和国家在教育成本中分担比例的政策、机制和规定。对于社会化潜力较大的培训领域,学费将根据培训质量,按照全成本计算确定,除政策受益者外,国家预算不予支持。
建立一批优质培训项目学费资助机制,接受国家和社会管理部门的严格监管。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贷款政策和机制。鼓励设立奖学金基金,资助贫困优秀学生。
制定鼓励国内外组织和个人投资教育培训的政策。建立规范企业和个人参与培训过程、投入培训资金的责任机制。对非营利性学校和营利性学校实行不同的财政政策。逐步实现公办学校学生与非公办学校学生权利平等。建立教育培训机构信用激励机制。
裴孟尼先生强调:“国家预算在普及教育方面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条件特别困难地区以及需要吸引学生的职业的教育投入。为此,应取消临时教室,落实学校和教室的巩固目标,逐步实现教育设施的现代化,特别是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确保到2020年,每班学生人数不超过各级教育的规定。建立扶持机制和政策,确保学校建设有足够的‘净地’,严格管理,防止学校建设用地被挪作他用。”
目前,我国大学生一年的教育经费是人均国民收入的0.5倍。
每名大学生每年的最低支出为国民收入的1.2倍。
目前,越南大学生每年最低平均支出仅为人均国民收入的0.5倍。教育研究专家认为,必须将这一最低支出提高1.2倍才能保证质量。
这是教育改革方案草案提出的任务和解决方案之一。
教育培训部人事组织司司长、项目起草委员会成员裴孟尼表示:“维持低学费和专业均等化已经存在多年(从1998年到2010年),没有制定任何制裁措施来规范使用受过培训的劳动力为教育投资做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的责任,因此限制了教育财政资源。
因此,教育预算必须至少占总预算的20%。确保充足的资金满足教育部门的需求。在学前教育和普通教育机构,工资和津贴支出占年度常规支出总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大学生/年的所有支出(所有来源)必须至少达到人均国民收入/年平均水平的1.2倍,才能达到高质量水平。目前,越南的平均国民收入仅为人均国民收入的0.5倍。
据了解,国家用于教育培训的预算大幅增加,从2000年的21万越南盾(14美元/人/年)增加到2012年的193.931万越南盾(92美元/人/年)。
据Nhi先生介绍,目前教育机构的规定是,国家预算支出结构为80%用于工资和薪金津贴,20%用于教育活动(80/20)。现在,由于学校配备了用于教学、学习和学校管理的额外设备,这一规定已不再适用。然而,仍有许多学校没有足够的20%的预算来确保运营,工资和薪金津贴的支出比例仍然占90%至95%。一些地方已经调整了支出比例,例如河内市:高中为70/30,小学和初中为75/25……
目前,全国教育总投入中,非预算内资金约占25%至30%。民办教育正在蓬勃发展,尤其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2011-2012学年,在民办教育机构就读的学生比例为:小学0.6%、初中0.6%、高中9.1%、中专26.7%、专科18.8%、本科13.1%。
据 Dan Tri-LH 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