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当前乌克兰危机的根源
(Baonghean)——乌克兰政治危机的导火索是亚努科维奇总统政府去年年底突然取消与欧盟签署的历史性政治和贸易协议,转而选择与莫斯科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在独立广场爆发血腥抗议后,亚努科维奇总统被推翻,新政府成立。
![]() |
8月31日,乌克兰东部伊洛瓦伊斯克镇的居民身处被炮击摧毁的建筑物废墟之中。图片来源:互联网 |
相关新闻 |
---|
要理解当前乌克兰危机的原因,需要从历史、地理、文化、民族、宗教到经济、政治等各个角度全面审视乌克兰局势。
1. 历史和地理原因
现今乌克兰的领土有着复杂的历史。历史上,乌克兰和俄罗斯曾是一个国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领土不断被邻国帝国瓜分和吞并,尤其是乌克兰西部,它曾先后属于波兰、立陶宛、蒙古、土耳其、鞑靼斯坦和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乌克兰西部人民加入了奥匈帝国军队,而东部人民则加入了俄罗斯军队。随着苏维埃俄国的诞生,现今乌克兰东部和南部的一些省份,例如顿涅茨克和敖德萨,也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1919年,苏联和波兰政府签署了《里加和约》,根据该条约,乌克兰西部正式并入波兰。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后,德苏两国签署条约重新划分了波兰领土,原乌克兰西部与波兰其他地区重新统一。 1922年,乌克兰是苏联的创始成员国之一。在苏联时期,1923年至1933年间,俄罗斯的顿巴斯地区和新罗西地区被并入乌克兰;1954年,克里米亚半岛也被苏联政府“赠予”乌克兰。
乌克兰历史如此复杂,几十年来一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地区之间的对比。西部和中部地区与欧洲接壤,深受西方政治影响。这里的人们支持加强与欧盟和北约的联系。黑海沿岸的其他地区和东部地区则保留着许多与俄罗斯相关的元素,并怀念苏联。因此,东部地区的人们支持与俄罗斯建立联系,并希望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
因此,一国两制导致乌克兰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发展趋势。这也是导致乌克兰内部冲突和分裂主义倾向的原因之一。证据是,克里米亚半岛已被俄罗斯吞并,而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哈尔科夫、敖德萨等东部和南部省份则已脱离乌克兰,并建立了独立于基辅的人民共和国。
2.民族、文化和宗教原因
从民族构成来看,乌克兰境内目前居住着多个民族,其中乌克兰人占人口的77.8%,俄罗斯人占17.3%(2011年),其余为其他少数民族,如克里米亚鞑靼人、白俄罗斯人、保加利亚人、匈牙利人、波兰人、犹太人等。特别是在克里米亚半岛等一些地方,俄罗斯族人口高达60%。
关于语言,根据宪法,乌克兰的国语是乌克兰语,但由于历史原因,俄语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地区。根据2001年的人口普查,67.5%的人口以乌克兰语为母语,29.6%的人口以俄语为母语。大多数乌克兰语母语人士将俄语作为第二语言。尤其是在克里米亚,俄语使用者占克里米亚人口的绝大多数(77%),乌克兰语使用者仅占10.1%,克里米亚鞑靼语使用者占11.4%。但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克里米亚鞑靼人和克里米亚乌克兰人都使用俄语。
文化上,乌克兰夹在西方基督教和东正教两大文明之间,又毗邻一个以伊斯兰文明为主导、正在崛起的区域强国——土耳其。因此,乌克兰文化也呈现出明显的东西方差异。西部地区由于紧邻西方,且文化受周边西方国家影响,该地区大多数人往往支持亲西方的政府,并具有反俄倾向。而居住在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大多数人则信奉东正教,文化依附使得该地区居民支持亲俄的政府。因此,乌克兰东西部的文化差异一直使乌克兰政局紧张。
3.经济原因
除了历史文化原因外,近年来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使得民众对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政府的不满情绪极度高涨,这是导致乌克兰政治危机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
乌克兰的人均GDP不如邻近的东欧国家。2011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全球十大最弱经济体,乌克兰也在其中。目前,乌克兰企业欠俄罗斯银行约200亿美元。此外,高失业率、高通货膨胀率以及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造成了社会不稳定。究其原因,乌克兰尚未对工业生产部门进行大规模改革,以钢铁、化工等传统产品为主。国家经济体系由企业和个人主导,权力冲突日益加剧,国家发展计划难以实施。长期的经济区域化导致乌克兰未能形成统一的全国市场。
此外,乌克兰60%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目前,乌克兰每购买1000立方米俄罗斯天然气需支付485.5美元,而亚美尼亚只需支付189美元。每年,政府不得不花费高达GDP的7.5%来补贴天然气价格。结果,预算赤字日益扩大,政府被迫举债弥补。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乌克兰经济也因猖獗的腐败而受到严重损害。在透明国际2013年的排名中,乌克兰在该组织发布的全球175个国家腐败指数中位列第144位。
这些困境迫使乌克兰领导人不得不依赖外部援助,经济陷入两难境地。尽管欧盟是一个富饶的出口市场,但由于产品质量低劣,乌克兰难以打入欧盟市场。为了获得欧盟每年5亿欧元的财政支持,乌克兰必须承诺削减预算赤字,并提升其疲软的经济水平,使其达到欧洲标准。同时,如果加入俄罗斯关税同盟,乌克兰将立即享受到其经济亟需的诸多优惠政策,首先就是俄罗斯提供的低廉天然气价格。在此背景下,亚努科维奇总统停止签署乌克兰加入欧盟的协议,转而向俄罗斯寻求资金支持。这一决定将经济分歧推向高潮,并导致了如今正在发生的严重政治后果。
4.政治原因
除了上述原因外,当前乌克兰危机是乌克兰政治生活中长期存在的缺陷的结果,是俄罗斯与西方争夺影响力的表现。
4.1. 乌克兰政治生活的不足
1991年乌克兰建国初期,新领导人的首要目标是将乌克兰建设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否则国家将面临解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领导人选择乌克兰民族主义作为社会团结的驱动力,扩大乌克兰语的使用,同时抑制俄语的使用,俄语在媒体和电影中被禁止或限制使用。政府的疏远俄罗斯政策引发了部分民众的不满,尤其是在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地区,这些地区与俄罗斯有着密切的历史和文化联系。
此外,乌克兰政府对苏联时代及与俄罗斯的关系进行虚假宣传,否认苏联的一切成就,甚至歪曲反纳粹德国卫国战争的历史,导致乌克兰人对俄罗斯人产生歧视。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乌克兰经历了转型改革,但由于内部冲突,其政治体系未能实现现代化。政治体系几乎无能为力,效率低下。政府行政部门内部冲突不断,管理水平低下,司法系统薄弱,法院腐败不公,政党发展不力,公民社会也欠发达。
此外,政党中财阀家族的腐败,导致乌克兰每次政治政变后,无论是亲俄派还是反俄派,都会因为内部政党之间不断的权力斗争而陷入内部动荡,乌克兰政局始终不太平。
4.2 俄罗斯与西方的影响力之争
乌克兰地理位置敏感,经济文化生活复杂,使其成为东西方之间的天然缓冲区,因此长期陷入争夺影响力的斗争。有人认为,乌克兰最近的事态发展是俄罗斯、美国和欧洲为争夺这个东欧国家而展开的“斗争”。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试图通过有利于盟友的信贷和经济合同,加强与苏联加盟共和国,尤其是乌克兰的关系,并提供廉价的石油和天然气,以防止乌克兰向西方靠拢。乌克兰问题专家、政治学家埃马纽埃尔·阿曼东在法国《世界报》上评论道:“自苏联解体以来,莫斯科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控制乌克兰。俄罗斯一直将乌克兰和前苏联国家视为理所当然的势力范围。这解释了为什么莫斯科不接受欧盟向东扩张边界。”
在另一条“战线”上,美国和西方国家也正竭尽所能地拉拢乌克兰和独联体国家脱离俄罗斯。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在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最新讲话时直言不讳,“乌克兰的未来属于欧盟”。美国国务卿约翰·克里也表示,“在当今的乌克兰,争取欧洲民主未来的斗争比任何地方都更为重要”,“美国和欧盟与乌克兰人民站在一起,共同争取民主”。除了经济承诺,西方国家还玩弄政治伎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发动“颜色革命”推翻乌克兰政府,就像这次和2004年那样。
与此同时,3月8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乌克兰当前局势复杂的原因在于西方未能履行2月21日总统亚努科维奇与反对派代表在欧盟特使出席下签署的协议。为了应对西方的民主革命,俄罗斯鼓励分裂主义运动,导致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地区相继成立了一系列“人民共和国”。
因此可以说,如同之前分裂的德国一样,当前的乌克兰危机表明,影响力之争将愈演愈烈,并重现冷战时期的东西方对抗。
简而言之,当前的乌克兰危机是长期经济困境、政治缺陷、历史文化复杂性以及俄罗斯与西方争夺影响力的体现。因此,要解释当前的乌克兰局势,必须综合考量上述所有原因,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某一特定原因上。
武文达
文化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