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军队,丹莱人学会了植树造林和种植水稻。
(Baonghean.vn)——位于昆强县周溪乡布村,被认为是一个“偏远地区”。由于周溪边防哨所的士兵“驻村”,这里的丹莱族人学会了种稻、植树造林,他们的生活也日渐改变……
通往布村的路蜿蜒曲折,穿过高山、深溪和泥泞的道路。我们到达布村时已是傍晚。布村主要由简易的竹屋和茅草屋组成,只有少数几间是水泥屋顶。天气寒冷,狂风呼啸,但孩子们仍然穿着单薄的衣服在村子里玩耍。
村长维清班说:布村共有149户人家(740人),村民生活极其艰难,一年中有六七个月都面临粮食短缺。他们主要依靠森林、捕蜂和焚烧田地来维持生计。因此,许多村民已经迁徙到普马特国家公园的保护林和原始森林深处。除了维护边境安全之外,周溪边防哨所还肩负着帮助村民改变生产方式、消除饥饿、减少贫困的重要任务。不要让村民深入森林“焚烧田地”,以免落入伐木者的圈套。
早上,驻扎在村里的士兵们醒来。清晨,他们与村民一起砍伐竹子,围起菜园,并教村民如何种植蔬菜和养鸡,以改善村民的伙食。周溪边防哨所副站长武越良中校说:“边防哨所成立于2008年。刚到布村时,我们根本无法想象这个村庄如此贫困落后。除了管理与老挝接壤的24公里边境线外,士兵们还积极帮助村民学习谋生技能。”
沿着昌江,我们看到一片平坦的土地,但草木却十分茂盛。我们鼓励村民们种植玉米,但无人理会,于是士兵们便亲自开垦土地,以身作则种植玉米。到了收获的时候,村民们看到玉米长得又大又结实,这才相信了我们说的没错。最初只有3户人家种植玉米,现在已有30多户人家种植了6公顷的玉米。武越良中校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瞧,现在这片冲积地都长满了绿色的玉米!”
边防军与村长、副村长一同前往普亨山、普马山等地,沿着溪流寻找适合水稻种植的平坦土地。初步勘察顺利后,士兵们鼓励村民们种植水稻。在边防军的指导下,村长维清班一家开垦了超过一亩(约3.5公顷)的土地。到了收割季节,稻谷金黄饱满。村民们跟随村长开垦土地,继续种植水稻。
村长班说:“到目前为止,布村共有6公顷多的稻田。虽然面积不大,但今年收成不错。这将为丹莱族人继续开垦土地种植稻田、稳定粮食供应奠定基础。如果我们开垦出所有土地,稻田面积将达到17公顷左右。”
政治委员黄清权中校带领我沿着崎岖的道路来到布村中心,走访了极其贫困的村民。去年,周溪边防哨在布村开展了一个经济发展项目。他们申请了资金,帮助5户人家发展经济,主要方向是养猪。每户人家获得了500万越南盾的资助,边防人员也撸起袖子,指导村民们如何搭建猪圈,以及如何用笼子养猪。薇氏花女士正在喂猪,她说:“以前我家也养过猪,但是都放生了,结果都病死了。有了这笔资助,我家建了猪圈,买了5头小猪,养了4个月,扣除成本后赚了500多万越南盾。周溪边防哨希望这些能成为其他村民效仿的养猪模式。”
周溪乡乡长阮清平先生表示:这或许是乡人民委员会首次与周溪边防哨所协调,动员丹莱县布村和周溪村的村民种植大片杂交相思树林。2011年,两村林地总面积为150公顷,其中布村就种植了80公顷。阮清平先生继续说道:植树造林取代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是这两个村庄的优先项目,初期动员工作也十分困难。该项目提供了大米,以保障村民的粮食供应,让他们安心种植和养护森林。然而,由于种种困难,目前大米仍然短缺,而村民们强烈要求在种植前必须有大米供应。
面对上述情况,乡人民委员会协调周溪边防哨挨家挨户动员群众,讲解植树造林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稳扎稳打才能赢得比赛”,听了干部的讲话,群众都表示愿意植树。昆强林业公司及时向群众分发了树苗和肥料。士兵黎文涛激动地说:今年雨水特别多,植树造林非常困难。布村到最近的植树场有3公里,最远的有7公里,把树苗和肥料运到种植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乡、县干部和士兵、村民一起,带着群众把树苗抬到植树场。
布村的拉文禄先生透露:“看到各部门,特别是周溪站边防部队的重视,我们深受感动,决心把所有分配到的林地都种满。我家就种了一公顷多的杂交相思树。此外,还有很多家庭也种得很好,比如维光荣先生、拉文清先生……”
周溪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阮清平先生表示:今年的刀耕火种改植造林项目虽然困难重重,但周溪乡已尽力植树造林,以确保完成既定目标。目前已种植205公顷杂交相思树林,村民们非常需要项目提供的稻米支持,以切实有效地开展植树造林工作。目前,森林保护部门正在进行验收工作,预计第一阶段改植造林项目将获得超过60吨稻米,供两个村庄使用。村民们非常希望能在农历新年之际收到稻米。
在一个雨后的午后离开布村,我依然能看到森林的绿色与周溪边防哨所士兵的绿色制服交相辉映。那是繁荣与希望的绿色!
文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