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郎琼忠诚之子杨青黄烈士
你牺牲的那天,我正沿着长山路向前线行进。我的朋友,这篇由我郎琼的战友撰写的文章,可以代替一炷香来纪念你——烈士杨清黄。
自从黄的祖父(人称雄先生,这是长子的名字,不分男女——这是乂安省琼留县琼村的传统,也是世界文化名人胡春香的故乡)搬到离我家几十米远的丁松奥地居住后,我们俩就成了好朋友。小学时,黄跟着他叔叔(他父亲还在教书)去了南丹省南城镇。所以我只能在暑假见到黄。中学和高中时,黄搬到了琼多伊镇读书。黄比我大一岁——属龙,比我高一个年级。
.jpg)
那时,广播信号覆盖了每一条小巷。黄升入初中一年级时,转学到琼娣中学,在村里的学校里,他是一名优秀的文科生。夏天,他们父子俩经常收听越南之声的儿童广播节目,尤其是播音员朗诵陈登科的诗歌。黄对陈登科的诗歌印象尤为深刻。写下这些文字时,我仿佛还能听到黄充满感情地朗诵《我们村的米粒》这首诗:我们村庄的稻米/美国炸弹的岁月/倾泻在屋顶/枪炮的岁月/伴随人们远去/子弹的岁月/金黄如稻田/丰收时节的碗碗米饭/芬芳的交通…… 我们村的稻米/送往前线/送往遥远的地方……。
黄先生很有写作和诗歌天赋。他邀请我用学校的纸张做成比手掌还大的书,练习写儿童诗。黄先生的字迹非常漂亮,所以我便和他一起练习。黄先生是家中三个孩子中的老大,从小就和爷爷一起生活。爷爷奶奶搬到丁松奥后,他们父子俩的关系更加亲密了。凭借着天赋和勤奋的诗歌练习,黄先生在那个夏天创作了数十首诗。后来,我得知黄先生参加了《青年先锋报》举办的以“青年抗美”为主题的征文比赛。黄(音译)创作了一首名为《热爱祖国》的诗,发表于1970年7月3日第649期。诗中有这样一段:“热爱绿色的祖国/热爱百花齐放的绿叶/热爱简朴的茅屋/热爱众多叔叔阿姨/将田野染成一片红色/夏日的阳光是红色的/汗水倾泻而下/哦,富饶而强大的祖国/如同诗歌般欢快”(黄杨清,14岁,义安省琼柳县琼多乡)。黄清的这首诗《热爱祖国》曾在越南之声广播电台的儿童节目中多次播出。
黄的父母是杨真雄叔叔(杨真雄叔叔最初是一名教师,后来担任过义静师范学校校长、义静省工会书记、党史研究委员会主任,退休前是义静省委民政厅委副书记)。黄经常称呼父母为“舅舅妈妈”。黄的四姐杨氏霞曾在荣市雄平中学担任文科教师,她说:杨真雄叔叔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儒家家庭,15岁就开始教书,所以他希望孩子们叫他“舅舅妈妈”。黄的童年相当艰辛。在琼傣中学读书期间,黄就帮着祖父母干活,照顾三个弟弟妹妹,让他们能够好好生活和学习。黄和哥哥辉是年迈祖父母的顶梁柱。我还记得和黄一起去离家 7-8 公里的琼云松林里采集松针做燃料(以后我会详细讲讲这件事)。
.jpg)
我的童年时光飞逝。高中最初几年,我离开琼村,去太平省和姐姐一起读书。九年级下学期,我转学到琼柳一校,后来被疏散到琼玉乡。那一年,黄读十年级,我们有时会一起去琼玉。那时,“全员上前线,全员打倒美国侵略者”的运动蓬勃发展。尤其是在年轻人中,出现了用鲜血写志愿参军申请表的运动。
杨清黄也是这场运动的一员。那时他读高三,但个子很瘦,比同龄人矮小。有一次,我和他一起去阿井打水,黄说他用血写了一份参军申请,公社批准了。我向黄承诺,明年我们会在战场上相见。黄像战友一样紧紧握着我的手。他去体检增重那天,不得不在口袋里藏了几块石头。就这样,临近高中毕业考试,1970年4月26日,黄收到了参军的通知,并被授予特殊毕业证书。我比黄晚一年,也就是第二年八月秋天入伍……“71年庄严如军人/接到命令,立即出发”(致友)……
写到这里,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村里的那些地方、那些小巷,那些我和黄小时候经常路过、一起玩耍的地方。我想,正是对祖国那份纯粹的热爱,让我们的青春岁月更加坚定了对祖国的热爱。杨清黄在西南地区抗击美军的战斗中牺牲了。在我心中,黄永远是村里忠诚的儿子,他年轻时的光芒将永远闪耀。

1970年4月26日,黄应征入伍。在琼林接受了6个月的训练后,他前往布隆。1970年11月21日,黄接到命令前往战场。根据黄匆忙写下的信件,11月26日,他抵达河静省锦川市;11月29日,他抵达广平省;1971年1月底,黄踏上了“百万象之国”越南;两个月后,他抵达柬埔寨。大约在1971年3月,经过五个多月沿着长山公路行军,途经老挝和柬埔寨这两个友好国家后,黄抵达了西南地区,邮箱号码为796220,位于第二村。
在1972年2月1日新年之际,黄在一封信中写道,他接到一项新任务,担任第九军区第四大队的宣传官;主要任务是撰写文章,宣传部队杀敌作战、取得战果的行动。黄寄给家人的信内容非常切合时宜:“从1969年到1971年13月,该部队歼灭并俘虏了超过20000名敌军(其中包括4334名美军士兵),击落了263架飞机,烧毁了452辆各类车辆,并缴获了大量武器和军事装备。荣获7枚勋章。问解放军三和80H奖牌C各种贡献黄谦虚地写道:“随部队参加了 5 场战斗,获得 1 个“英勇战士”称号、3 个“功绩证书”和 3 个“功绩证书”,并被接纳为党员。“
值此77周年战争伤残军人节之际(1947年7月17日-2024年7月27日),我更加怀念我的儿时好友,他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祖国。他也是一名战士,参加了1972年的广治战役,在皇城附近作战,继续在西南边境、河仙、坚江等地战斗,解放了柬埔寨。他所在的地区正是杨清黄在与美军的战斗中牺牲的地方。他还从事宣传工作,为报纸撰稿。当首都军区工程兵部队在北部边境的维川驻防时,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独立所付出的代价——自由、战友情谊和对胜利的信念。就像杨清黄在1972年2月1日写给西南解放军第二村796200号信箱的家信中表达的信念一样:“但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当国家统一后,我将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

战争的残酷显而易见,写完那封信仅仅两个月零十七天后,杨清黄就英勇牺牲,为祖国献出了生命,在挚爱的越南——坚江省的土地上,化作了最后的希望。那是1972年4月18日。黄牺牲的那天,我正沿着长山路行军,途经广平省,为第308先锋队补充新兵。我的战友郎琼写的这篇关于黄的文章,就像一缕香,缅怀我的朋友——烈士杨清黄……
潘文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