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 Quy Hop 的第一位记者
(Baonghean)——20世纪60年代,我国进入了反抗美帝国主义破坏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在周光乡(归合乡),有一位怀着爱国主义精神的人,日夜奔波于乡内各个村庄,把每一封信、每一份报纸送到村民手中。而且,他还是归合乡第一个大胆撰写报纸,反映当时归合乡社会活动的人。他就是三帕先生……
(Baonghean)——20世纪60年代,我国进入了反抗美帝国主义破坏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在周光乡(归合乡),有一位怀着爱国主义精神的人,日夜奔波于乡内各个村庄,把每一封信、每一份报纸送到村民手中。而且,他还是归合乡第一个大胆撰写报纸,反映当时归合乡社会活动的人。他就是三帕先生……
1963年4月19日,根据第52/CP号决议,旧贵州被划分为3个县:贵州、贵风、贵合。贵合县成立初期,困难重重,需要抗击美国侵略者。当时,三帕先生被指派到县委所在地、重要基地——贵光公社担任交通文化干事,负责将正式文件送交到各个村庄。在工作中,他发现有很多问题需要汇报和撰写。但当时贵合没有人做这项工作。他说,当时贵合什么都缺,连饭都吃不饱,谁能想出办法来呢?了解到这一点后,他开始为乂安报社写作和合作。这些是有关实际主题的信息和文章:参与生产、灌溉、缴纳食物和粮食义务,然后是妇女的三项责任、青年的三项准备、好人、好事、好生产......当 Quy Hop 还处于起步阶段时,没有多少人知道或关心它,Sam Phach 先生是提供信息的先驱。
![]() |
Sam Phach先生 |
那些日子过得非常艰苦,他必须步行到幅员辽阔的周光乡的每个角落。但这里的特别之处在于,他必须赤脚行走(因为在那个年代,能穿一双舒适的凉鞋也是一种奢侈),走在布满沙土和荆棘的道路上。但工作路上的艰辛并没有浇灭这位泰国年轻人的意志。获取信息很困难,写文章更是难上加难,除了一支笔和一张纸,没有任何参考资料。于是,每天晚上,他都要在藏在竹筒里的油灯摇曳的灯光下,埋头苦干,直到深夜。
然后,用铅笔在学生用纸的一面写好稿子,通过邮寄的方式送到编辑部。在当时,这些新闻和文章非常珍贵。写完后,三帕先生必须步行3公里多到县邮局才能寄出文章。当时,作为义安报西部版(现义安报民族山区版)的记者,三帕先生经历了许多困难。更不用说信件丢失的时候了,还有意外的事件发生……版税很少,只有1-2越南盾,有时只有几分钱,但对他来说,这是一种莫大的骄傲。虽然与他付出的努力相比,这微不足道,但多亏了这一点,归合的少数民族人民越来越了解他、认识他。
1967年,美国侵略者想出了一个用心理手段毒害我国人民的诡计。他们向越南散布心理战物品,包括广播电台……仅在归合县,人们就收集了15个这样的物品。公社和县组织了破坏活动。这就是他在《西义安》版块报道的事件。周光公社党委书记三玉优先生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补充道:“三帕先生是一位为公社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作为公社文化负责人,他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既创作民歌,也参与演出……
1968年至1970年,义安报社撤至新岐县期间,山帕先生始终是典型的通敌者。国家表彰他,并授予他三级抗美抗敌勋章……
1985年,他因身体原因,文章写作渐少。2014年,86岁的他,病情更加严重。2014年5月10日,他中风后,回到了祖辈的身边……近50年前刊登在乂安报社西文副刊上的新闻和短文,将永远留存在这位淳朴、纯真、热爱祖国的记者的美好记忆中!
玉山-黎杏
(归合区文学艺术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