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一位去世的同事……
作为一名记者,能够四处旅行并且写出好文章是一种幸福。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阮辉明记者还在省记者协会办公室和同事们交流工作。作为乂安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记者,辉明虽然工作繁忙,却依然为乂安记者杂志撰稿。几个月后,乂安广播电视台的朋友告诉他,辉明患上了肺病。我们去看望他,他握着他的手,失声痛哭。经过数月的病痛折磨,他终于在2013年4月28日,也就是农历三月十九日(归岁)离开了人世,享年63岁。
阮辉明,笔名辉明,1951年(农历戊戌年)出生于义文乡(义禄)。从荣大学毕业后,他参军赴南方战场作战,后复员到河静省芹禄县任教。凭借其在写作和新闻工作方面的天赋,辉明于1984年决定加入义静广播电台。我当时也在义安广播电视台担任记者,与他关系密切,对他的为人也颇为了解。辉明工作作风严谨认真,近30年来一直服务于建筑业和工业部门,至今仍被许多人戏称为“工业家辉明”。河静省工业和建筑业的大多数领导都爱戴他,尊敬他。他们认为他是一位勤奋敬业的记者,一位在新闻工作中始终秉持真挚热情的记者。
每天早上,他都提着公文包去办公室了解工作情况,然后去撰写新闻稿件,并提交给编辑秘书。无论晴天雨天,义安广播电视台都少不了辉明的身影。他经常对我吐露心声:“我这个年纪,很难跟上年轻人的脚步,但我们也不能让自己缺少新闻和文章。工作的时候,我们也不能让同事批评我们对工作不负责任。” 在他的新闻生涯中,他积极与省内多家报社合作,例如义安报、义安劳动报、义安警察报等。辉明的名字始终为观众所熟知和认可。
1996年初,省劳动联合会筹备创办乂安劳动报。当时的省劳动联合会主席与乂安广播电视台领导见面,直接邀请辉明出任该报总编辑。他们知道他是一位资深的行业记者,经验丰富,对工人非常了解。电视台领导极力劝说他,但他始终拒绝。他完全有能力胜任该报编辑部秘书、编辑部主任、副编辑等职务。电视台领导有时也考虑过,但辉明表示,他只想履行党员和记者的职责。当一名记者,能四处奔波,又能写出好文章,真是一种幸福。辉明就是这样的人,他始终保持着教师的严肃风度、记者的艺术素养和老兵的模范作用。
缅怀他,一位朝气蓬勃、品行端正、积极参与协会活动、为家乡报刊大家庭的温暖付出的同修。同事们谨为他送上几句简单的祝福,并恳请上香一炷,祈求他来世灵魂得解脱。
Duy Lieu——才华横溢的记者和摄影师
他虽然已逝世,但他留下了充满热情地记录了我国人民在抗法抗美时期生产和战斗的照片,这些照片刊登在博物馆和包括中央报在内的各省级报纸上。他从乂安报社创刊第一天起就与阮香先生、潘松先生、阮祥先生一起在那里……他拍摄了胡伯伯回国探望祖国、以及乂安人民响应胡志明主席号召的集会的精彩照片……“没有枪炮子弹,用锄头、铲子、长矛、戟来打敌人,不要失去祖国,不要做奴隶!”
从在琼琉县宣传部工作的纸桥镇农村青年,到被分配到义安省宣传部写新闻、写文章、拿相机拍照,维廖一直坚持学习,向他的朋友、摄影师文同、陈庆、邓平学习……记者维廖和摄影师文同是挚友,所以当文同的照片在《中央报》上发表,或者维廖的照片在《中央报》上发表时,他们就会互相邀请到餐馆庆祝,因此他们的朋友就开玩笑说。
拜访记者 Duy Lieu
照片里的食堂并不多。
来访摄影师 Van Dong
照片上有多个食堂。
...尽管这两位艺术家从未让报纸缺少照片。
他手持相机近40年后退休,将自己的职业传给了几位记者,他们不仅撰写优秀的新闻和文章,还拍摄了优秀的照片。他们就是记者兼摄影师阮维廖。阮维廖已去世,但他的合作者何文泰、西顺和潘川至今仍记得他的照片发表在报纸上,并被博物馆收藏。
QH - 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