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信件“扛”上山的辛苦
(Baonghean)-在新的学年里,我们听说了 Huoi Moi、Huoi Xai、Nam Tot、Muong Long、Pa Khom、Huoi Luong……这些是边境公社 Tri Le(Que Phong)偏远村庄的名字。曾因第 3 号、第 4 号版本而“出名”。
新学年即将来临之际,跟随老师们视察学校设施,我们多少能体会到“扛”信上山的艰辛。
上坡之旅
我们从荣市出发,行驶了近250公里,到达了三黎边境地区。一路上云雾弥漫,到达三黎幼儿园时,丛林雨倾盆而下。幼儿园园长黎氏明老师说:“这里正是这个季节,时晴时雨。丛林雨下得越大,停得越快,但通往学校的道路仍然泥泞不堪。”
“六所卫星学校是8个苗族村落的学生就读的学校:会苗1校、会苗2校、会赛1校、会赛2校、南托校、芒龙校、巴空校、会良校。如果接下来几天都是晴天,我肯定会带记者去所有学校走走。可现在下这么大的雨,我们得去很多地方,可能来不及……还是去巴空校吧。”——明老师决定道。
![]() |
Pa Khom 学校、Tri Le 幼儿园(Que Phong)。照片:福英 |
我们坐在两位老师的摩托车后座上,他们被认为是学校里最自信的车手,我们开始前往海拔1000米、险峻的帕空山。“抓紧!”副校长贝小姐反复警告。通往苗族村庄的山坡数不胜数,似乎每条山坡都被称为“1号坡”。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摩托车爬坡时只挂着一挡……慢慢地爬上去,隆隆的引擎声在寂静的林间小路上回荡。一边是万丈深渊,一边是险峻的悬崖,风刮得越来越急,能走的路程也越来越短。Be老师一边走,一边断断续续地讲着故事:“这里的天气很恶劣,盛夏烈日炎炎,下午风就变了,即使是夏夜,我们也得盖棉被。”
村里的老师们说,现在去帕空村的路“舒服多了”。因为一年多前,奎蓬县青年联盟成员发起了打通通往蒙村道路的运动,让那些陡峭蜿蜒的道路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只是,嶙峋的岩石、湿滑的坑洼,随时可能陷人,以及沿着山坡起伏的红色土路,似乎依然如故。开车时,前面载着同事的老师的车从悬崖上掉了下去。“还好有一条交通沟挡住了我们。”同事安慰她说。
她大汗淋漓地站了起来,幸好几位去田里干活的蒙族家长路过扶住了她。“记者,你害怕吗?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们的胳膊和腿上都有林间小路留下的伤疤,摩托车因为要爬很多山,所以链条、刹车和轮胎都要经常换,”副校长贝女士说。
“召集”学生到校
距离学校主校区20公里的帕康幼儿园,在山顶上孤零零地矗立着两间小屋。一间是学生学习读书写字的地方,另一间是老师休息的地方。据说几个月前席卷而来的第二场暴风雨把两间小屋都吹倒了,于是老师动员家长们捐献竹子、稻草和木头来重建。
学校还没开学,学生们还在跟着父母去田里干活。雾气透过木板墙的缝隙钻进教室,雨后潮湿地面的霉味,以及竹子和茅草屋顶的霉味,弥漫开来。副校长费力地打开教室的门——一扇用四块破旧木板做成的门。“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把门关上,免得周围村民的鸡猪闯进来,也免得这巴空山峰的风雨。”
![]() |
巴空学校内部设施简陋。图片:Phuoc Anh |
这间教室只有大约15平方米,容纳了10个孩子学习。教室里摆放着一张小小的木桌,用来做教具;一个底部已经破损的木柜,用来放一些孩子们的学习用品;十几把绿色的塑料椅子散落在四周;还有两匹摇摇马,是几年前志愿者小组送的礼物,现在已经螺丝松动,歪斜地躺在那里。
简陋的教室近在咫尺。帕空学校是“三无学校”的典型代表:无路、无电、无净水。没有电,这里的师生下午上课常常被雾气笼罩。没有净水,蒙族的孩子们只能跑到学校旁边的小溪边取水喝。这么多年过去了,这种艰苦的生活早已习以为常。
![]() |
通往巴空县的道路崎岖不平,陡峭湿滑。图片:Phuoc Anh |
此时,城里的幼儿园正忙着抽签,为孩子们选择学校和班级。而在像巴空这样偏远的学校,老师们仍在勤奋地挨家挨户地劝说学生上学。为了动员学生,他们不得不在深夜前往,因为蒙族人在很远的田里工作,白天家里没人。
林间小路幽深,只有手电筒的灯光和乡村教师的脚步声。在这里,每逢新学年伊始,老师们通常会自费购买书籍、衣服,然后直接上门为学生办理入学手续。近年来,在蒙族村落授课变得更加便捷,因为一些学校会安排蒙族教师驻村授课。
“语言、习俗等方面都比较方便,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也更加顺畅。目前,三乐幼儿园有3名蒙族教师,分别在3个校区任教,还缺少3名教师。我们对今年的人员配备情况充满期待。”黎氏明校长说道。
Tri Le幼儿园目前有23个班,581名学生,其中150名学生是蒙族儿童,其余是泰族和科穆族。全校共有23间教室,其中只有4间是实心的,4间是半实心的,还有14间是用竹子、茅草和树叶搭建的…… |
福映-朱清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