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业的艰辛(下)——盐的悲惨命运
多年来,该省盐区一直存在一个悖论:盐价低的时候,商贩们会抢购盐农手中的盐;但一旦市场稳定,盐价高的时候,盐农们就几乎没有盐可卖了。
参见第一课 -> 盐...苦!
南仙村(安化琼吕村)的阮氏丽女士沮丧地说:“她家有150平方米的盐田。往年这个时候能收15、16吨盐,今年虽然很努力,也只收了近10吨。主季已经过去,冬春季节能收几吨就算不错了。”目前,盐价涨到了1100越南盾/公斤,但为了给孩子上学,从盐价700越南盾、800越南盾/公斤,到900越南盾/公斤,她几乎把所有盐都卖了。
安化盐农正在辛勤生产盐。
多年来,低盐价一直是常态。在盐工们的记忆中,很少有哪一年盐价像2008年那样大幅上涨,平均涨幅高达1300至1400越南盾/公斤。其余年份,即使在“价格风暴”期间,盐农们也依然勉强接受高价收购,而他们的产品价格却始终停滞不前。
正值播种高峰的演州盐场上,同祺6号村的陈氏兰女士快速擦去脸上的汗水,苦涩地说:“虽然我世世代代都以制盐为生,但现在儿女们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生活不能只靠盐。去年一斤盐才1.1-1.2万越南盾,还能买一公斤米,今年因为盐价没涨,一斤半盐只能买一公斤米。什么都涨价了,唯独盐涨价了,可是没有工作,我什么都不知道。”海边的烈日下,盐工们黝黑的脸上难掩悲伤。
甸州县甸南盐业合作社副社长武鸿选先生表示:“通常在盐季开始时,位于甸岐的碘盐生产企业都会与盐业合作社召开会议,确定最低收购价,但这个价格往往与市场价格不符。例如,2010年,工厂的定价为每公斤700越南盾,而当时的市场最低价为每公斤900越南盾。”
因此,大多数人要么卖给个体商贩,要么拿到山区和河静、清化等邻近省份消费。从古至今,盐的价格与许多其他农产品一样,从未稳定过。即使是饱尝“卖脸给盐,卖背给天”苦苦耕耘的盐粒,也并非遵循着丰收贱价、好价歉收的“规律”。像今年,虽然盐产量有所减少,但季初盐价只有900越南盾,后来涨到1000越南盾,再后来又跌到800-900越南盾/公斤。宣先生说,现在盐价已经涨到1300越南盾/公斤,但主要产季已经过去,人们只能从冬春作物中“捞”盐,无论晴雨,人们手里的盐几乎都用完了。
盐价低迷且几乎不涨,而其他生活必需品价格却一路飙升,这让盐工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安和公社党委书记——该公社拥有琼琉县最美丽、最大的盐田——说:“像许多其他盐区一样,季初这里的盐价只有每公斤700-800越南盾,但现在却涨到了每公斤1100-1200越南盾,所以已经无法生产,人们几乎不得不趁着盐价还低的时候卖掉盐,才能维持生活所需。盐很少卖不出去,但除了盐价低之外,消费有时也很不稳定。像今年盐歉收,所以很好卖,但很多年份阳光充足,盐也很多,人们不得不逐渐把剩下的盐以低价卖给商贩。”
谈及义安盐农的食盐消费问题,义安盐业公司经理何黎德表示,公司主要从琼闾购盐,此外也从义山(清化)和河静等地购盐,但从外省购盐量不足10%。据评估,义安盐的盐度与北部省份的盐相同,但盐的白度更洁净。何黎德表示,目前银行利率较高(22%/年),很多商家在买卖盐时都比较谨慎,即使今年盐产量较低,公司也能保证从民众手中买回所有库存盐,但只能在1-2周后安排付款给盐农,而且不能将价格提高到高于全国市场价格。
富香-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