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盐的艰辛:第三部分 - 卖盐的生活!

DNUM_CGZAIZCABB 10:53

“谁要盐……!”村口和街巷里传来嘶哑而凄惨的喊叫声。田里卖盐的价格太低了。盐农们不得不用破旧的自行车驮着盐,在风雨交加、酷热难耐的路上奔波,以此谋生……

参见文章第二课——盐的悲惨命运

盐贩主要集中在田玉乡、田文乡和田碧乡(田州乡)。天一亮,满载盐的自行车就一辆接一辆地出发了。他们从低地赶到山上,晚上在山上过夜,直到卖完盐才返回村庄。田文乡的每个人都知道辛家的情况。

他的妻子病了,四个孩子饿得要命,妻子的衣食住行都靠他拉盐车维持。一个炎热的下午,辛推着盐车爬到长文(Tan Ky)半山腰时,突然晕倒身亡。村民们说,由于“筋疲力尽”,他仍然费力地把盐车抬上坡,结果“气喘吁吁”。在通往万南村的路边,有一间小屋,一位无夫无子的残疾妇女邓氏丽(Dang Thi Ly)像石头一样坐在里面。

在演洲卖盐


回忆起青春岁月,她不禁热泪盈眶:13岁起在盐场上干活,那是一个浑身散发着大海咸味的美丽青春,7年多的运盐生涯,走遍了葛定、葛甘、葛莫……有一次,她从盐车上摔了下来,双腿渐渐麻木,变得……孤单一人,靠着乡亲们的关爱过活。又或者最近,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在安城县春城公社九队,人们看到一个瘦削的年轻人推着盐车躺在路中央。乡亲们把他抬进家里,给他按摩了好一会儿,他才苏醒过来。乡亲们都很可怜他,有的多,有的少,都给他买了一整袋盐。


田文村(Van Nam)的武氏权女士说:“田文村很多妇女怀孕了,仍然去卖盐,结果在路上生了孩子。幸好老天爷怜悯她们,让她们‘母子平安’。” 她坦言:“作为一个女人,长途跋涉卖盐非常辛苦。她一次要扛两袋重达100多公斤的盐,骑车到安城,再骑车到安山、清昌,最后到荣市。她总是汗流浃背,喊得嗓子都哑了,有时根本卖不完盐。很多时候,她不得不挨家挨户地讨要住处,或者睡在仓库里,以便第二天把盐卖完再回村。离开时,她口袋里总是装着一堆零钱,甚至还有大米和玉米等“交换品”。连续几天大雨倾盆,盐卖不出去,Quyen女士不得不一路跑到安化-琼琉镇去买盐,每公担盐要10万越南盾。两天辛苦劳作下来,她只赚了5万到7万越南盾。“虽然工资很低,但如果不卖盐,我怎么养活孩子们……”Quyen女士感叹道。


除了骑自行车在周边县区卖盐外,近年来,田文盐农还积极开展“远洋捕鱼”活动,五六户人家收盐后,租一辆汽车,运到昆强、奇山、祥阳等偏远县区,再用摩托车运到村里去卖。30岁的田南村村民武黄海说:“我们一家人就租了一辆卡车,把五六吨盐运到祥阳,在班韦水电站集中。运费大概在250万到300万越南盾之间。”

从这里出发,海先生每天都要骑着摩托车,把100多公斤盐运到安化、安静、牙美、香美等偏远乡镇去卖。像这样卖盐极其辛苦,要翻越陡坡,下雨天路滑,从摩托车上摔下来“是家常便饭”。海先生还会用船沿着湖面把盐运到祥阳最偏远的乡镇,比如仁梅、梅山……这里没有摩托车路,他必须使出浑身力气,把一袋50多公斤的盐送到苗族聚居的边谷和帕考村。海先生说:“为了把盐运到这个‘地底下’,当地人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每公斤盐要3000多越南盾。他们非常热情,有些家庭甚至会为他们做饭,让他们留宿一晚。”大约十几天的时间,一卡车的盐就卖完了,然后海就沿着南莫河上游来到奇山县,再到芒艾县的芒提普,把盐卖给当地人,然后到达边境巡逻道路的施工现场。


田文乡农业推广员明俊先生说:“整个田文乡有370户人家从事盐业,每户都有一名卖盐人员,其中大部分是妇女。虽然这份工作很辛苦,但世世代代,人们都用自行车运盐,因为只有远距离销售才能获得额外收入。在村里卖盐时,商贩们会压低价格。”


正值正午,烈日炎炎,巷子外依然能听到卖盐的声音。声音在炎热的老挝风中回荡。卖盐的人生,千里之行,艰辛无比。


范长-富香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制盐的艰辛:第三部分 - 卖盐的生活!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