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需要皈依佛教
(Baonghean) - 在越南文化中,佛塔始终是女性最亲近的地方。女性选择前往佛塔是为了满足她们的心理、精神和心灵需求,既可以减少和避免日常生活中的艰辛、损失和不利,也可以找到一个与朋友和佛教徒分享的地方。
去寺庙祈求平安
因此,我们很容易看到,无论是节假日、春节还是平日,去佛塔参拜的人群中,女性仍然占大多数。
据媒体初步统计,义安省目前有55座大佛塔,由佛教僧伽负责维护,并决定由僧侣管理,每年吸引5万多名佛教徒定期参拜。这个数字可能很小,因为除此之外,还有数以万计的人仍在前往佛塔参拜,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佛教徒。在前往佛塔的人群中,女性占绝大多数。尤其是在佛教发展较早、古佛塔较多的地区,如荣市、演州、安城、琼吕、杜良等,前往佛塔参拜的女性人数甚至更多。
在安城、演州、琼吕、荣市等地的许多地方,许多妇女也和朋友们结伴去佛寺朝拜,她们不仅定期到自己家附近的佛寺拜佛,而且在年初还会组织全家人租车前往各个佛寺朝拜。
去寺庙非常好,尤其是对年纪较大的女性来说。她们辛苦工作多年照顾家庭,现在需要休息,去寺庙放松一下,让自己安心,不至于对儿孙们发脾气。我和朋友经常去寺庙,经常和寺庙一起做慈善,诵读佛经,祈求全家平安。或者有时候,仅仅是去寺庙,就能让我们感到平静、释然,远离生活的喧嚣,也能避开各种疾病,避免意外……”
![]() |
佛塔上的盂兰盆节吸引了众多女佛教徒。图片:Thanh Cuong |
在对居住在荣市和安城县的116名年龄在16岁至70岁之间的女性进行的一项小型调查中,98人于1月份前往佛寺朝拜(占比超过84%),其中67人定期前往,其余人每年仅前往1-4次。就职业而言,从事贸易和个体经营的人前往佛寺的次数最多,其次是政府官员(包括现任和退休人员),再次是其他人群。
从目的来看,大多数人去寺庙是为了祈求家人平安幸福,也有些人会祈求财运亨通,还有些人只是去寺庙参观。共同点是,大多数人都是结伴而行。很多老年人会选择去离家近的寺庙,而且去的次数也比较多。
我年纪大了,应该去寺庙里安心。现在干不了重活了,也应该去寺庙里舒舒服服地过日子,祈求佛祖保佑我的儿女和家人平安幸福。尤其是正月,更应该去寺庙拜佛,祈求家人一年四季都平安无事。
Khanh女士,69岁,荣市居民
当然,如今去塔不仅仅是老年人的习惯,很多年轻女性也选择在立春时节去塔。
去寺庙让我感觉更安心。一年到头都在做生意,四处奔波,为生计奔波,工作,有时赚,有时亏,但总是提心吊胆。只有去寺庙,我才感到轻松一些。所以我每个月都会去寺庙。一月份,我几乎去了我认识的全省所有寺庙,为全家祈福,祈求来年吉祥幸福。
21 岁的女孩 Giang 正在参加志灵寺 (Yen Thanh) 的一场仪式
走向真、善、美
关于女性的角色,来到寺庙,女性有机会根据佛教“积德行善”的原则,更充分地展现她们在社会中的角色,即表达对家人的爱、守护和精神支持。
此外,她们还可以参与寺庙(代表)举办的、为社会做的慈善工作(如初一、十五或祖先忌辰到寺庙帮忙……、参与传播素食的益处、到医院发放爱心粥、探访和帮助贫困学生和受自然灾害影响地区的人们……)这可以帮助女性感受到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具有更积极的意义。
![]() |
荣市德厚寺的祈福仪式。图片:Duc Anh |
可以说,佛教教导女性展现正面的角色(善良的本性),但不教导她们向社会和家庭索取什么,所以当她们来到寺庙时,几乎从未遭到反对或诽谤。。。当她们依然保持自我时,是何等的宁静,而家人和社会都认为她们在寺庙所做的事情是好的,是好的!
经济上,女性更容易找到一个分享经济资源的社群:当她们有需要时,寺庙愿意照顾她们、分享,无论是提供素食,还是在寺庙帮忙。当她们收入微薄时,她们会自愿无偿地为寺庙捐献少量“灯油”,或者参与制作寺庙钟声、维修寺庙大门、修补漏水的屋顶等,而没有任何强制性规定。
河内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的邓黄江博士在解释寺庙和佛教与女性更加亲近的原因时表示:女性在社会中一直属于弱势群体,普遍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她们始终需要宗教来守护自己的精神生活、家庭和亲人。1945年之前,公社自然是男性专属的场所,而寺庙则是女性的空间。女性与寺庙的亲近由来已久,寺庙也比其他神圣场所更具女性气质。此外,由于女性的心理特征,她们倾向于通过情感来观察和感受生活,因此女性对佛教更具共鸣。在当今的越南,许多女性出家为尼,从事佛教弘法活动。科技让更多女性听到她们的声音,吸引更多参与者。
![]() |
在寺庙和佛塔祈求新年第一个字,吸引了众多参与者。摄影:Thanh Cuong |
与此同时,越南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佛教哲学系主任黄氏诗副教授以更深入的视角,对诸多方面进行了更清晰的分析。在心理和精神层面,女性比男性显得更加敏感、脆弱和脆弱……她们常常听信任何人的言辞,或者追随潮流,即使她们什么都不懂。例如,在尚未组建家庭、仍与父母同住的时期,女孩们比男孩们更容易跟随母亲和祖母去寺庙。当她们长大一些,上学,在年幼时陷入私人恋情时,女孩们几乎没有任何特别的建议,所以她们也会跟随朋友去寺庙祈祷,祈求学业和爱情生活的帮助。这是青少年时期被家庭、学校和社会遗忘的心理问题,她们必须自己去探索。
来到一座好的寺庙是一种幸福,因为佛教教义中有一些关于控制心灵和分析所有痛苦根源的指导,即无知,它会产生贪婪、愤怒和妄想,从而给自己带来痛苦......然而,来到寺庙后,许多女性皈依佛教并成为僧侣......当她们看到去那里可以隐藏(不一定能解决)生活中的僵局时。
![]() |
7月27日,为纪念战争伤残军人和烈士纪念日举行的烛光仪式。图片来源:Thanh Cuong |
在艺术方面,佛教注重内在的自我,所以文学、绘画、建筑都显得不喧闹,而是怀旧、共享的沉思,所以女性来到佛教中,很容易分享,甚至亲身体验。
尤其是在乡村节日中,这些节日通常与乡村文化中心、村舍和佛塔等场所紧密相连。节日的内容和艺术形式(烹饪、美食、特色菜、手工艺村……民歌……)中加入了各种民间艺术活动,年轻女性和年长女性艺术家的参与至关重要。
因此,女性在新年伊始前往佛塔,是一项蕴含多重价值的活动。除了祈求家人平安幸福之外,她们也希望确认自身的价值,客观地体验生活,并探索内心的宁静。
总之,如今女性参拜佛塔的增多,是佛教文化回归本源的体现,因为女性在历史上与佛教有着源远流长的渊源。在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诸多风险,参拜佛塔有助于人们排解焦虑,因此,在不久的将来,参拜佛塔的风潮或许还会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