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所,腰痛是肾虚的表现。肾主骨,所以各种骨关节疼痛都与肾有关。
腰痛是生活中常见的疾病,50岁以上的人至少都会出现一两次腰痛。如果腰痛向下放射至臀部、大腿后部,甚至可延伸至脚踝,则称为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长、最大的神经。每块椎骨都包含一条脊髓,脊髓发出一对神经——一条接收感觉,一条控制相应区域的肌肉运动。为了更容易理解,想象一下:7块颈椎的神经控制颈部和手臂区域,胸椎和腹椎控制胸腹部区域,5块腰椎控制腰部、臀部和腿部以及盆腔器官的活动。因此,坐骨神经是由腰椎脊髓产生的。
坐骨神经痛的病因多种多样,但超过80%是由于椎间盘脱位引起的。椎间盘位于两块椎骨之间,为了帮助椎骨轻松活动(旋转、弯曲和倾斜),椎间盘外部由软骨构成,内部则含有黏液。其他病因包括:脊柱退变、椎体塌陷、脊椎炎、椎体肿瘤、椎体结核、骨质疏松症和骨玻璃样病变。一些椎骨的外部损伤会导致椎骨旁神经受压,从而引发疼痛,包括孕妇,随着子宫逐渐增大,骨盆内压力增加,背痛在妊娠最后几个月会加剧。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属,腰痛是肾虚的表现。肾主骨,各种骨关节疼痛都与肾有关。肾藏精,精气虚弱也会导致腰痛。
肾与膀胱相关,即五脏六腑与阴阳的关系。膀胱经从眼眶上方开始,经头部至颈后,然后在距脊柱约2厘米处分两路,沿臀部向下,至大腿后侧,直至足跟。因此,从腰部到足跟和足趾的路段与坐骨神经的走行轨迹相吻合。坐骨神经在大腿和小腿外侧有肌皮神经分支。
人体还有一条胆经,从眼角向上走行到头部,绕过耳廓,下到肋骨,再下到臀部、大腿外侧和小腿肚。因此,胆经腰部以下到小腿外侧的走行,与坐骨神经的肌皮神经的走行路径相似。
地黄
所以,预防背痛和坐骨神经痛,需要注意预防肾脏疾病和胆囊疾病。如果疼痛的性质符合上述情况,治疗背痛和坐骨神经痛也就意味着治疗肾脏疾病和胆囊疾病。
肾脏疾病预防:
- 从小时候起,当孩子坐着学习时,就需要提醒他们以正确的姿势坐着,背部挺直。
- 请勿长时间搬运重物或以不正确的姿势举起重物。
- 应该游泳并进行适当的运动。
- 限制脊柱突然受到的重压。
- 不要过度性生活,因为“滥交会导致肾衰竭”。
腰部疼痛时:应增加游泳,每天练习低头站立,双手触地。或者仰卧,伸直双腿,将双腿向上弯曲至腹部,规律缓慢地练习,每天练习两次,每次30分钟。
用下列叶子之一加热后,铺在床上,然后躺下按压腰部:艾叶、荜茇叶、紫苏叶、菥叶……也可以将上述叶子之一加热后,铺在报纸上,端正坐下,将脚放在其上,待叶子冷却后,再加热,进行第二次,视情况,每天进行1-2次。
口服药物可以按照以下方式之一使用:
方一:白芷12g,杜仲20g,肉苁蓉20g,巴戟天12g,黄芪12g,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白芷12g,杜仲20g,防风12g,远志12g,牛膝12g,土茯苓12g,川芎12g,当归12g,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三:熟地12g,山药12g,山茱萸8g,血藤12g,赤芍12g,红花10g,白芷12g,防风12g,海棠12g。水煎服,每日1剂。
第四课:防风12g,白芍12g,当归12g,菟丝子20g,土茯苓12g,牛膝12g,茯苓12g,白术12g,当归12g。水煎服,每日1剂。
尽量预防疾病的发生是最好的。生病的时候,也要戒除治疗,才能取得效果。
据《健康与生活》- 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