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苗族人房屋中的“谜团”

道土 December 20, 2018 19:19

(Baonghean.vn)——与义安西部其他民族不同,苗族人的房屋建造和布局与他们常年生活在高山上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具有代表其悠久文化的独特特征。

萨姆屋位于半山腰

苗族大约在三个世纪前出现在义安省。他们的文化特色深深植根于自身的民族认同,为义安西部地区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苗族不仅在婚礼和宗教仪式上,房屋建造也极具特色。

奇山边境地区是最大的苗族聚居地,主要分布在西山、南坎、那乡、芒龙、会图等乡。苗族人以氏族为单位定居。每个氏族通常聚居在一起,在半山腰建造房屋,房屋彼此靠近。这里的大多数房屋建筑风格都非常相似,所以当你第一次踏入这里时,很难区分彼此。这就是同一氏族的人们在遭遇敌人或野兽袭击时互相帮助、共同生活的经验。

显而易见的一点是,来到苗族聚居地,人们能明显感受到气候的差异。苗族长者说,过去他们族人常常要到高山上种植鸦片,因此高山地形和寒冷气候最适合他们居住。在海拔1200-1500米的地方,出于本能,为了适应严酷的气候,苗族人在建造房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此来维持生计。

对于这个族群来说,建造房屋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房屋的竣工固然重要,但开工本身更为关键。开工日期由巫师选定,房主会邀请亲朋好友参加祝贺仪式,并互相帮助开工。对他们而言,无论房屋大小,都将伴随他们一生,因此,除非房屋遭受自然灾害或火灾,否则很少见到苗族人拆旧建新,因为房屋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精神内涵。

关于在高山上定居的问题,刘赛菲亚先生还说:如果泰族和克木族人居住在高脚屋里,为了避免风吹进来,蒙古族房屋通常建得很低矮。苗族房屋的建筑,无论大小,都必须有三个房间,按顺序排列:第一间房、中间的房间和最后一间房。苗族村落的屋顶大多采用油性木材,例如萨木和波木,以保持室内温度。这是进入苗族村落后最显著的特征。萨木和波木帮助他们抵御严寒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而且可以使用数十年之久。经常可以看到苗族房屋的萨木屋顶上长满了苔藓和霉菌,木板虽然有些变形,但依然非常坚固。

厨房和传统规则

苗族房屋内部建筑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厨房和三个主要房间。与其他民族不同,苗族厨房不仅是烹饪一日三餐的地方,更是一个融合了诸多独特元素的场所。厨房是人们聚餐、交流一天辛勤劳作后的农事见闻的地方,也是储存粮食和种子的地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厨房还是祭祀神灵和逝者的神圣场所。

我们到达瓦利亚·恩赫先生家(位于奇山县南坎乡南坎村)时,他一家人正围坐在餐桌旁。一边是熊熊燃烧的炉火,另一边是一张简朴的餐桌。我们问起厨房的情况,他说道:“我家这张餐桌已经用了15年了,至今完好无损,从未更换过。每家每户都是这样,这张餐桌从房子建成之初就一直存在,直到新房子建成。过去苗族人很穷,所以他们只能用餐桌来储存食物。而且,苗族人居住的地方常年雾气弥漫,种子无法在户外晾晒,只能拿到餐桌上晾晒。”的确,苗族人的餐桌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苗族人相信,人死后前往另一个世界“图阿索”(亡灵世界)时,灵魂仍会留在厨房的炉火中。厨房是家中最为温暖的地方,因此人死后常常会来到这里寻求安宁和温暖。苗族人还有另一种观念,认为神圣的厨房是祭祀守护家庭平安的神灵的地方,就像京族人祭祀灶神一样。苗族人称之为“厨房鬼”。

与京族不同,苗族在节日期间不在厨房烧香,只有在家庭需要庇佑和庇护时才会烧香。这取决于巫师的指示,只有当巫师认为有必要烧香祭拜灶神时才会烧香,否则,两年不祭拜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厨房上方有三间房,卧室沿大门两侧向外而建。中间的房间里摆放着祖先祭坛,祭坛上装饰着苗族手工纸和“xu ca”(苗族的一种圣纸)。克木族人将祭坛设在神圣的厨房里,泰族人则可随意摆放,而苗族人总是将祭坛面向大门。他们认为,这样亡灵就能最清楚地看到祭坛,也是回家的捷径。

苗族长者们都说,家人房间都设在屋外的原因是,屋外最暖和,也最容易察觉到敌人或野兽的袭击。苗族社区规矩很严,父母和已婚子女的卧室必须分开,公公婆媳之间也绝对不允许进入对方的卧室。

西山乡的苗族长者们也提到,苗族人在建造房屋时,通常会做两扇门,一扇在主屋,一扇在厨房,而且不设窗户。给房屋加装窗户的做法只是近几十年才出现的。为了方便在屋内站立时快速开关门,房屋的门总是向内开的。如果没有重要的事情或重要的客人来访,主屋的门总是关着的,人们只通过厨房的门进出。房屋的门闩也用优质笔直的木材制成,因为这个社群认为门闩是重要的屏障,使用优质木材可以防止邪灵进入房屋。

房子里的“圣地”

在乂安省苗族人中,世代相传的永恒价值观是,人的灵魂始终栖息在房屋的某个角落。因此,诸如主柱、厨房等都与这个社群的精神信仰故事紧密相连。

苗族人在建造房屋时,总会在主屋里竖起一根柱子,无论大小,作为主柱。这根柱子上会覆盖着苗族人的祭祀用纸。惠江二村(西山乡,奇山县)的武崇迪先生说:“这根柱子虽然小,却是苗族人家里的主柱。外人不能触碰它。这是苗族人的禁忌,每家每户都一样。”崇迪先生的告诫让我们感到震惊,原来这些看似普通的物件,在苗族人的精神生活中竟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

武崇迪说,在苗族家庭中,房屋的主柱和横梁是重要的祭祀物品。主柱是苗族祖先灵魂栖息的地方,除了房主之外,任何人都不允许触碰。即使是家中的孩子或妇女,如果不小心碰到了主柱,也必须烧香、宰猪或宰鸡作为祭品,祈求祖先宽恕他们的不敬行为。因此,无论外人,只要碰到了主柱或横梁,都必须按照家族和宗族的规矩受到惩罚。崇迪先生还补充说,苗族房屋中的柱子或任何地方都可以钉钉子,但主柱绝对不能碰。苗族人最大的禁忌就是通过敲打主柱或横梁来侮辱祖先。

许卡是苗族的一种彩纸,贴在祭坛的一侧。纸上会贴上鸡毛。每家每户,新主人搬进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到许卡进行祭拜。只有在搬家或发生自然灾害时,才会更换许卡,否则它会伴随主人一生。

据苗族长老所说,只有一家之主才能触碰家中的祭祀用品,例如祭坛、主柱等等;任何人触碰都会受到户主的惩罚。厨房则有所不同,家中年纪最大的女性有权掌管厨房并焚香。因为苗族人相信,年纪最大的女性与厨房的联系最为紧密,只有灶神才能听懂她们的声音。厨房可以用来烹饪食物,供人或牲畜食用,但每次烹饪后,这位女性都必须彻底清洁消毒,以免受到灶神的责罚。当她想要向灶神祈求什么时,会在厨房墙边点燃香烛,并按照巫师的指示进行祈祷。 “苗族人也是如此,盖房子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建厨房祭祀鬼神。没有厨房就是对祖先和神灵的不敬,所以他们一辈子都会挨饿受冻。”瓦森鲁先生补充道。

由此可见,尽管苗族家庭的习俗仍然深受精神因素的影响,但这些禁忌却代代相传。这也凸显了该民族与山林自然紧密相连的生活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如今义安省的一些苗族房屋已不再保留其传统建筑风格。高脚屋开始涌现,光洁的地砖和四面敞开的窗户……在这个社区里随处可见。

然而,必须重申的是,虽然钢筋混凝土房屋在高地村落中日益增多,但苗族人仍然保留着他们社区房屋几乎完好无损的建筑特色。这对于这个民族的文化而言弥足珍贵。

特稿刊登于《义安报》

最新的

x
义安省苗族人房屋中的“谜团”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一款产品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