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丹的创意方式
(Baonghean) - 得益于新农村建设项目,义丹村的许多道路都铺设了混凝土,村里的道路和小巷不再是雨天泥泞、晴天尘土飞扬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平坦宽敞的水泥路。然而,由于道路环境优美,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开车时粗心大意、超速行驶,导致村村通行道路上事故频发。为了减少这种情况,义丹镇新迈街道的居民们发起了在村村通行道路上设置里程碑和减速带的倡议。
2014年,新梅街道的土路被改建成5公里宽的水泥路,并全部设置了路标和减速带。新梅街道党支部书记陈廷珠说:“事实上,在一些地方,土路改建水泥路后,人们主观上比较强硬,尤其是年轻人,开车速度快、鲁莽,导致事故增多。修路时,人们建议增加资金,在道路两侧设置路标和减速带,以减少交通事故。”
道路建成后,新迈排屋也鼓励全民参与护路,农民协会、妇女协会、青年协会等组织接收自管路段,并向成员进行宣传,提高参与交通的安全意识。新迈排屋居民的工作受到义丹镇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和鼓励效仿。
义丹镇党委书记阮文草表示:“党委、镇政府高度评价新迈街道群众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展现出的共识和创造性思维。镇政府鼓励各街道、村在修建道路后要爱护好道路,加大宣传力度,确保交通安全。”
许多地方在土地整理和换地后,面临着土地复垦的问题,因为挖掘机挖出的深坑影响了生产。义盛公社人民委员会主席黎越诗表示:“作为一个纯农业公社,人口以少数民族为主,经济状况仍然困难,为了节省成本,方便群众生产,公社没有租用机械,而是动员群众以劳力进行土地整理和换地。”
仅用15天时间,义盛公社就动员了2.5万个劳动日,在92公顷的稻田上堆土1.1万立方米。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平整田地。动员期间,每户至少有2名工人参与修筑田埂。田地从零散的田地发展到现在每户只有1至2块田,社内道路也拓宽到主干道8米、次干道4米。看着平整的田地,原来两个人扛稻米都难以通过的社内道路,现在有8米宽,汽车可以一路通行,可见义盛公社党委、政府和人民团结一致的可贵。
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