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省的稻田拒绝有毒化学物质
完全拒绝化学农药、除草剂等有毒化学物质的“有机稻米”田并不多,但却逐渐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洁净稻”田
从2022年开始,H2农场在1公顷稻田上种植精米,但2024年夏秋稻季是阮福雄先生(位于安城县万城乡石山村)首次采用全年仅施肥一次的模式种植稻米。“以前,我完全使用有机肥,但每茬稻米仍需施肥3-4次。现在,按照农业部门的指示改为施肥一次,我节省了大量成本,而稻米的产量和质量仍然稳定甚至更高。”阮福雄先生说道。
洪先生表示,有机生产初期面临诸多挑战,产量较低,不如传统生产便捷,很多环节需要人工操作,因此他必须真正投入精力和决心,摒弃追求产量、注重质量的生产思维模式。第一茬作物,他家1公顷稻米的产量低于传统种植,但从第二茬开始,产量持平甚至更高。更大的好处是,首先保障了他自己的健康,其次是保障了消费者的健康,同时也保护了生存环境。

多年来,在自家第一亩“稻虫田”上,与村里其他农户一样,周仁乡(兴原县)的郑氏莱女士没有喷洒化学农药来防虫,但稻米长势良好,病虫害少,产量高,售价也比市场价高出2-3倍,但仍然卖不出去。凭借这些“稻虫田”的优势,从2024年春季作物开始,科技厅开始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兴原县建立养虫与有机水稻种植相结合的模式。在周仁乡第8村3公顷的土地上,11户参与农户获得了50%的稻种、有机肥料和技术培训。
项目经理阮光辉先生介绍说,虽然现在不喷洒化学农药,但过去人们仍然使用化肥。实施和复制这一模式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人们将只使用有机肥料和草药生物农药,并遵循有机水稻的生产流程。

兴原县农业与农村发展部副部长潘氏江女士表示:在该地区,除了周仁乡100多公顷的养蚯蚓水稻田非常适合发展有机水稻生产外,在其他乡,有机水稻种植也是该县感兴趣的新方向。今年春季作物,兴原县继续在其他一些乡复制该模式,从而逐步在该地区形成水稻生产的新趋势。
水稻生产新趋势
近年来,一些地方开始兴起有机稻米生产的风潮。这不仅提高了稻米的产值,更重要的是,这种生产方式有助于改变农耕习惯,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
安城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文阳先生表示:“自2021年以来,安城县在万城、莲城和明城三个乡实施了有机稻米生产模式,种植面积近20公顷。由于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稻田污染较少,产品安全可靠,基本生产力与规模化和传统生产相当。特别是,有机稻米全部由县农业服务中心以高于常规稻米的价格收购,从而打造了安城稻米品牌和标签,创造了稳定且有价值的消费产出。
“安城县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省批准实施高科技农业生产项目的县;发展和扩大有机大米生产面积,打造安城安全大米品牌是我们重点实施的目标;特别是当该地区有一家TH集团大米加工厂时,这非常方便”,杨先生分享道。

该省作物生产与植物保护厅厅长阮进德表示:有机水稻生产只使用微生物有机肥、矿物有机肥和生物农药,绝对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
害虫管理也按照有机标准进行,在害虫与天敌之间建立生态平衡,并采取预防措施,例如选择合适的播种季节、改善土壤质量和鼓励使用天然生物制剂。这种生产方式不仅需要高科技,还需要农民改变耕作习惯——从使用化肥和传统农药转向有机农业。
今年春季作物,除了安城县和兴原县外,乂安省还继续在南丹县、演州县和琼闾县扩大有机水稻生产模式。
据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62个地方转向有机农业,有机农业用地总面积超过17.5万公顷,其中6.3536万公顷用于种植农作物,10万公顷用于有机水产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