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建设

《共产党杂志》上刊登的阮富仲总书记的故事

武登天——越南网报副总编辑 July 23, 2024 11:29

在《共产党杂志》工作的十三年间,我有九年时间在阮富仲总书记的领导下工作,在许多事情上都得到了他的指导和指示,尽管我从他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少。

我记得,大约在 1986 年底,我刚从河内科技大学文学院毕业,正在胡玉岱教授的实验教育中心实习,当时阮雄维教授叫我去见他。

维先生一见到我就问:“你想回家吗?”共产主义杂志不是吗?我仍然对这个名字感到惊讶。共产主义杂志老师继续说道:“对于一个应届毕业生来说,这个职位太高了。阮富仲先生也毕业于文学院,目前是……的领导。”共产主义杂志曾邀请他来文学院给学生讲授新闻学。Trong先生让我帮他找一位优秀的毕业生,让他考虑带回杂志社工作,我立刻就想到了Thien。

当时,我也正考虑离开教育实验中心去寻找其他机会,因为我觉得那里不太适合我,所以听到这话时,我没想太多,就很快点了点头。

第二天,老师和学生骑车离开了。共产主义杂志在阮尚贤街1号,我走进客厅坐下等候。片刻之后,一位中等身材、头发花白、身穿苏联飞行夹克、戴着白色眼镜、面带微笑的男士走了进来。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阮富仲先生。不知为何,我一见到他就称呼他为叔叔,尽管他年纪并不比我大多少。或许是因为他灰白的头发和沉稳的气质,给人一种亲切却又不失亲切的感觉。

那天的会面很简短。他问了我一些关于我的家庭背景、我在文学院的学习情况、我对未来的愿望和计划的问题,并简单地向别人介绍了我。共产主义杂志这份工作让我意识到需要思考和学习更多。

tap chi cong san 3 2504.jpeg
2012年6月9日,阮富仲总书记与《共产主义杂志》编辑部举行工作会议。照片来源:《共产主义杂志》。

得知他刚开始在文学院教授新闻学,我便请求允许旁听,因为我当时对新闻学一窍不通。他和维先生都欣然同意,并鼓励我参加。

那天之后,我邀请了文学院的同学邓南(现为劳动荣军社会部儿童司司长)和我一起学习。邓南当时正在中央青年团青年广播节目做新闻实习生。

我记得那是仲先生给文学院第30届学生讲授的新闻学课程(这届学生是教育培训部部长阮金山和记者、诗人阮进成——现任教育出版社董事长兼总经理)。在那里,我学习了新闻学的基本入门概念:新闻、报道、调查、社论、论文、评论、工作方法、新闻和文章处理……以及党和国家关于新闻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政策的内容。

每次下课后,我经常和仲先生一起骑车从上定街回家。那时河内的街道还很空旷,我们俩并肩骑行,愉快地聊天。那时,我问他:“你妻子在哪里工作?”他回答说:“我妻子在二征夫人郡派出所工作。”然后笑着补充道:“我们全家始终牢牢掌握无产阶级专政。”

然后,经过多道程序,在 1987 年初,我被收治入院。共产主义杂志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秘书处担任编辑。虽然“编辑”听起来很厉害,但实际上,这份工作就是校对、检查错误和纠正错误。

我曾从事这项工作两年,以此来培训我们的员工。共产主义杂志(从新闻工作中最基础、最简单的厨房杂务做起),之后才调到专业部门。我当时对这份工作非常投入,以至于直到今天,我发短信时仍然必须使用大小写字母、句号和逗号,否则会感觉很不自在。

当时,共产主义杂志《党的社》是党中央的政治理论机关报,与部级机关报同等,但整个编辑部只有不到60人,而且都很穷,所以一直有一种亲密、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

tap chi cong san 2505.jpeg
2012年6月9日,阮富仲总书记在《共产主义杂志》传统室的留言簿上签名。照片来源:《共产主义杂志》

在政府补贴时期(1990年以前),杂志社园区内两栋高层建筑之间,有一间位于四楼的房子——被称为俱乐部会所——里面摆放着一张旧乒乓球桌。白天,这张桌子被用作停放自行车的地方。下午,它就成了兄弟、叔伯和侄子们打乒乓球的场所。庄先生也经常加入其中,或者为大家加油助威。

在春节假期,为了帮助我们的兄弟姐妹改善生活,该机构请南定省的一名官员回到家乡养了一头猪,并在春节期间把它带到村里为大家烹制,美味可口,令人无比喜悦。

还有一件事,我刚加入杂志社的时候,户口登记是我最关心的事情,因为只有户口登记才能领到米购簿。一天早上,我在院子里遇到仲先生,他递给我一本蓝色的户口簿,说:“这是天的户口登记簿,曼女士已经帮他填好了,请你把它交给天!”我接过户口簿,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吴氏曼女士——他的妻子——是海巴中县警局的一名警官,负责户籍登记工作。不仅是我,许多比我先加入这个机构的同事也都曾得到她的帮助,顺利快捷地办理了户籍登记手续(在当时这是一项非常困难和复杂的工作)。

共产主义杂志这里地理位置相当优越,正对阮常贤街和陈平仲街,有两栋大型公寓楼(实际上是两栋法国殖民时期的老别墅),曾供我之前的几代干部居住,地址分别是阮攸街61号和阮常贤街16号。陈先生一家住在阮常贤街16号,房间20平方米。2在三楼。他家楼下二楼住着杂志社两位领导的家人,他们是 Trong 先生的上司:国际部主任 Nguyen Trong Thu 先生和经济部主任 Vu Xuan Kieu 先生。

那时,我和胡八屈都是单身,经纪公司安排我们住在总部一楼的宿舍。星期天,我经常去阮尚贤街16号,拜访叔叔阿姨们,气氛很融洽,也很开心。

我回来了共产主义杂志1987年是越共六大之后,杂志的新任主编是文学理论家和评论家何春长(音译),他和我同属河静省,是越共中央候补委员,曾任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何春长接替了资深记者洪章(音译)的职位,洪章当时已转任越南记者协会主席。

荣先生由党建部副部长晋升为部部长(1987年),并担任该机构党委副书记。当时,他已是杂志社的明星人物。编辑部所有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他将成为未来的总编辑,这一点毫无争议。除了学识渊博、专业素养高之外,他还始终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

或许是他身上散发出的领导者的权威感,尽管他待人处事总是沉着温和,几乎从不提高嗓门或对任何人大吼大叫,即便是在办公室里面对紧张的局面。或许是他从容不迫、举止得体,思维清晰、简洁明了,并且能够灵活变通、沉稳内敛地进行沟通和指导。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人们会发现他也是一位原则性极强、做事一丝不苟的人。在原则问题上,他始终坚持严谨,毫不妥协。

记得吗,当我回来的时候共产主义杂志甚至在此之前,《杂志》就很少增聘人手,每隔几年才招一个人。我回来大约四五年后,面对杂志发展的需求,庄先生决定招募一批大约十几名年轻员工进行培训。之后,他为这批员工开设了知识培训班,邀请资深理论家、记者和讲师前来授课。

当时,我以为自己已经回公司上班很久了,也参加了记者协会好几次培训课程,所以就表示不需要再参加了。他听到这件事后,立刻把我叫到办公室,狠狠地训斥了我一顿。你才工作几年,知识和理解力就比谁都好,凭什么这么狂妄地说不用再学习了?我是前辈(我是青年团书记),要给后辈树立榜样。你要是不学习,我就要好好管教你!听到这话,我顿时冷汗直冒,赶紧向他道歉,然后认真地去上课了。

杂志社的前辈们跟我讲过很多关于他的故事。例如,在党的四大之后,中央书记、中央组织委员会主席黎德寿先生要求杂志社为他撰写一篇关于党的干部工作的指导性文章。这项任务从总编辑、副总编辑一路传到中央组织委员会主席,最终交给了仲先生。文章由仲先生撰写,提交给杂志社各级审核,然后送到黎德寿先生的办公室。黎德寿先生审阅后,“只改了两个字”(人们告诉我并获准发表。后来,在与杂志社领导的一次会议上,谈到这篇文章时,托先生称赞其质量很高,并问道:“写这篇文章的人一定是杂志社的部门主管吧?”当时,仲先生只是党建部的一名年轻编辑。

《共产党杂志》的资深人士还回忆说,对阮富仲先生政治生涯影响最大的人是陶维松先生。陶维松先生是《共产党杂志》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编辑(1965年至1982年担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之后升任中央宣传部部长和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第七届)。正是陶维松先生,这位当时党的思想理论核心人物,发掘并培养了“阮富仲因子”,使这位年轻干部日后成长为《共产党杂志》和党的领导人。

1989年,仲荣先生从编委会主任晋升为编委,1990年升任副总编辑,1991年升任总编辑。1994年,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增选委员;1997年,他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增选委员。仲荣先生政治生涯中一个较为特殊之处在于,他每次进入中央或政治局都是通过中期任命。

1996年,他离开了共产主义杂志他当选为河内市委副书记,结束了长达30年的党政理论杂志工作生涯。30年的新闻工作和理论研究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他能够开启一段新的征程——成为一名政治家、一位伟大领袖,在党和国家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谈到 Trong 先生,我们不得不提及他的家人,他的妻子 Ngo Thi Man 女士,以及他们的两个孩子,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

Nguyễn Phú Trọng
2019年,阮富仲总书记和夫人吴氏曼在参加“祖国之春”活动期间,按照传统习俗在还剑湖放生鲤鱼后,在栖旭桥上合影留念。照片:光荣

我在杂志社工作的那些年里,办公室里的每个人,尤其是女同事们,都对曼女士怀有特殊的敬意和喜爱。曼女士是一位真诚、温柔、善良的女性,总是乐于助人。

文太太是一位谦逊贤良的女性典范,她默默守护着家庭,支持丈夫取得成功。这对夫妇朴实真诚的生活方式也深深影响着他们的两个孩子。无论是在仲先生还在杂志社工作,还是后来身居党政要职,我每次见到文太太和她的两个孩子,都能感受到他们一贯的谦逊、真诚、开朗,不矫揉造作,不张扬,也不刻意保持距离。

从我最初听到有关他健康状况的非官方消息,到他正式去世的这段时间里,我一直感到无比的失落和悲伤,仿佛失去了一位至亲。在杂志社工作的13年里,我有9年是在他手下工作,接受过他在许多方面的指导和教诲,尽管我从他那里学到的东西并不多。

近日,社交媒体上充斥着人们对他逝世的哀悼之情。这体现了人民对他的爱戴(这种爱戴实属难得),人们不仅因为他的纯洁、正直、简朴的生活方式、亲民的作风和对人民的尊重而敬仰他,更因为他坚定不移、忠于国家。尽管他还有许多未竟之业,许多人民的愿望尚未实现,但人的生命终究有限。

古人说:“官定”,或者像诗人姜友勇在描写阮爱国和潘佩珠的诗中说的那样:“打开棺材盖他拥有辉煌的职业生涯,留下了深刻而不可磨灭的印记,做出了足以改变历史的“惊天动地”的政策和决定,未来的历史书籍将会对他进行更多的描述。

值此悲痛之际,我谨向阮富仲总书记的家人致以最深切、最诚挚的慰问。愿卸下国家重担后,总书记安息,步入天堂。

据vietnamnet.vn报道
https://vietnamnet.vn/nhung-cau-chuyen-voi-tong-bi-thu-nguyen-phu-trong-o-tap-chi-cong-san-2304581.html?gidzl=u6FzM9kZCWdhUFrMchmq3kz_-5-2k3C1eYYlNuVkCWJy8lmEsROnKAac_LpIjsODydMf1Z13zVveaQOq10
复制链接
https://vietnamnet.vn/nhung-cau-chuyen-voi-tong-bi-thu-nguyen-phu-trong-o-tap-chi-cong-san-2304581.html?gidzl=u6FzM9kZCWdhUFrMchmq3kz_-5-2k3C1eYYlNuVkCWJy8lmEsROnKAac_LpIjsODydMf1Z13zVveaQOq10

特稿刊登于《义安报》

最新的

《共产党杂志》上刊登的阮富仲总书记的故事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一款产品猫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