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天大树”:村庄的“瑰宝”
(Baonghean) - 正值高地丰收季节,各地都热闹非凡,欢庆新稻丰收。我们来到了Tuong Duong乡的Thach Giam村,聆听着与Nhuon和Xuoi旋律和谐交织的排箫声。Chan村是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泰族传统文化之美的地区之一,从空间到日常生活,无不体现着这些文化的精髓。要说起这些,首先要提到村里长者们所扮演的角色,他们守护着整个族群的“宝藏”。
魏海防先生的家坐落在陈村尽头,前有蜿蜒的拉姆河,后有连绵的群山,景色诗情画意,魅力十足。魏海防先生今年已年满63岁,但他依然积极参与村里和乡里的文化艺术活动。他是一位资深音乐家,精通堪贝琴和各种琵琶等传统乐器。此外,他还会参与编舞,或根据传统民间旋律创作新歌词。在这个偏僻的村庄,为何会有如此才华横溢、敬业奉献的人?经过调查,我们得知,魏海防先生曾是该省宣传队的一名干部。
由于家庭原因,他未能将这项技艺坚持到底。回到村里后,他并没有放下乐器,每当村里有喜事或逢年过节,他都会演奏Khen和Pi。Phong先生积极参与村里的交流和演出活动,是Chan村文化艺术运动的“灵魂人物”。目前,Phong先生是村里老年人协会的负责人。他始终鼓励和激励会员积极参与,尤其是在文化艺术方面,教导年轻一代,为维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特色做出贡献。他是一位模范领袖,总是动员和教导年轻一代学习吹奏Pi和Khen。他还把对民歌和民间音乐的热爱传承给了小女儿Vi Thi Soa。受父亲的影响,Soa拥有一副流畅的歌喉,尤其是在演唱Nhuon和Xuoi旋律时。
![]() |
Chan 村(Thach Giam 公社 - Tuong Duong)的 Mac Van Nguyen 先生和他的古老锣组。 |
离开冯先生家后,我们来到了魏文文先生和魏氏福夫人的家。他们俩都快八十岁了,住在村子中央的一栋小房子里。文先生一丝不苟地织着竹子,这仿佛是他每天的日常工作,也是他晚年生活的乐趣所在。他的耳朵有些“沉重”,所以不愿与客人交谈,而是把这事留给妻子,让他继续辛勤地编织每一根竹子。魏氏福夫人至今还记得许多泰国民歌,她可以整天坐着唱着古老的歌词,却不会感到厌倦。福夫人从10岁起就熟记这些歌词,祖母和母亲教她每一句、每个字,每逢节日,她都会参加歌唱比赛。“Thap-lam-nhuon-xuoi”这首歌几乎陪伴了她一生,帮助她传递和分享生活中的许多喜怒哀乐。
如今,看到年轻一代对传统民歌兴趣缺缺,阮福女士不禁担忧。民歌是滋养人成长的精神乳汁,是连接我们根源和祖先的纽带。失去传统民歌,就意味着失去祖先传承下来的神圣价值。想到这一点,她必须尽力把民歌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尤其是村里的女孩们,其中就包括魏氏娥女士。魏氏娥女士是妇女联合会的干部,负责几周前成立的陈村民歌舞蹈社。继承了母亲的歌喉,她很快就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成为陈村艺术队的骨干。
除了保存和收集老歌词,魏氏福女士还根据老旋律创作新歌词,方便孩子们记忆。她认为,这也是保存民歌的一种方式,年轻一代有机会从易到难地学习,只要有热情,就会坚持到底。因此,每当家庭、村庄或家乡有重大事件发生时,魏氏福女士都会勤奋地创作歌曲进行宣传。例如,年轻人服兵役时,她会创作《送别》;开学时,她会创作《谢谢老师,谢谢老师》……
在高地,锣钹声被视为村庄的“灵魂”,是连接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声音。因此,每逢佳节、婚礼、乔迁、祭祀、丧葬等场合,锣钹声都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一些低地人跑到高地“淘”古锣。有些人由于认识不足或贫困,卖掉了祖传的宝贵财产。在陈村,有个人保留着一套古锣。好几个人到他家出价几千万盾,但他却不肯卖。这个人就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之一,85岁的马克文阮先生。
阮先生不记得何时得到这套锣,但他知道它非常珍贵,因为声音标准、回响深远。这套锣由四块大小不一的锣组成,阮先生小心翼翼地将其悬挂在椽子上,还得子孙后代才能取下来给游客观赏。看他如此珍惜和精心摆放每一件锣,这套锣是他家和村里的珍宝。逢年过节,阮先生常常把这套锣挂在架子上,摆在院子中央,敲几下,村民们立刻聚集起来,加入热闹的民间舞蹈。村、乡、县的艺术团演出时,也经常借用这套锣作为乐器。阮麦克文先生为自己能为维护村庄和家园的美好形象做出贡献而感到自豪。
石岩乡毗邻和平市,因此其民族文化特征的保护和弘扬工作备受关注,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老年人尤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便不是决定性的。与陈村一样,麦克村也刚刚成立了一个民歌-民间舞蹈俱乐部,旨在传承泰族的音乐特征,避免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亡。俱乐部负责人梁氏兰女士表示,董事会认为,俱乐部的成败取决于老年人的热情和奉献精神,因为他们才是民族音乐“宝藏”的守护者。
借此机会,我们还探访了Phong村,那里的民间歌舞俱乐部已经有效运营了大约十年。民族团结日即将到来,老年协会的表演艺术团队正在积极排练,为即将举行的交流活动做准备。尽管年事已高,但大家仍然对每一首歌舞都充满热情,似乎对他们来说,对民间歌舞的热爱是没有年龄界限的。在与协会负责人La Thi Phuong女士交谈中,我们了解到,Phong村俱乐部是在老年协会表演艺术团队的基础上诞生的,如今已经发展壮大,拥有众多不同年龄段的成员,但老年人的作用仍然不可或缺……
不仅在石严,在高地所有山区村庄,老年人在社区的精神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特色方面。我们还可以提到刘忠迪先生、武楼峰先生、文氏莱女士(奇山)、魏氏谭女士、魏忠端先生、罗友全先生(昆强)……他们守护着各自民族音乐的“宝藏”,传承着整个社区精神和情感生活的精髓!
文章和照片: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