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人”与精神支持
(巴音讯)作为爱国竞赛运动的骨干力量,有效开展地方性活动,全省1240名少数民族优秀干部已成为村民们坚实的精神“支柱”。他们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为各村建设富裕幸福的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村里的“红娘”
为了更好地了解安山县富有创意且有效的宣传动员方式,我们在县民族事务厅厅长的带领下,来到了花山乡11号村的何氏政女士家。看着四个健壮的孙子孙女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何氏政女士说,村长梁文泰就是她三个儿子以及村里其他25对夫妻的“媒人”。
按照泰族的观念,每个人出生时都有三个父亲和三个母亲:亲生父母、丈夫(妻子)的父母和“媒人父母”。“媒人父母”在人们的婚姻观念和精神文化生活中扮演着媒人的角色。泰先生凭借这一身份,巧妙地指导年轻夫妇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专注于经济发展,寻找稳定生活的途径。他还积极解决当地问题,动员民众共同建设新农村,目前,11号村146户中只有9户是贫困户,已有20多户脱贫致富。
尤其是在11村,六年来,“不生三胎”俱乐部一直保持着常态化的活动。俱乐部的成立和运营,极大地改变了村民的观念。此前,村里普遍认为多生孩子,尤其是生男孩,对村民的观念影响很大。因此,9到10个孩子的家庭比比皆是,生活十分艰难。为了破除这种观念,党委、政府、村干部、社会知名人士都花费了很长时间进行宣传动员。
“‘不生三胎’俱乐部成立以来,没有一对夫妇生过第三个孩子。即使在20对育龄夫妇中,也有大约7-8对夫妇只生女儿,并承诺只生两个孩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们至今仍津津乐道11号村村长梁文泰的事迹。”
![]() |
安山乡11号村的一位显赫人物——梁文泰先生(最右)正在河氏政女士家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摄影:Thanh Quynh |
目前,乂安省少数民族杰出人物有1240人,其中200人近年来积极工作,今年受到省人民委员会和各级组织表彰。他们有村干部、村长、坊长、支部书记、族长、退伍军人、退休干部、生产先进……深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尊敬。
省委委员、省民族委员会主任梁清海表示,多年来,少数民族杰出人士一直是地方党委和基层政府的“延伸臂膀”。特别是在边境地区,少数民族杰出人士与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省边防部队密切配合,积极宣传,动员群众同各种违法犯罪和社会丑恶现象作斗争,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边境安全。
![]() |
2019年第二届义安省少数民族优秀典型表彰大会表彰了优秀典型。图:Thanh Quynh |
需要年轻有威望的人才
作为归合县周城乡那安村的一位贤达,多年来,何文泰先生(1947年出生)始终深知自己对社区和村庄的责任。然而,他也有很多担忧。比如,目前尚缺乏关于贤达职责、义务以及如何履行职责的具体规定。
此外,对党的路线方针、国家政策法律、民族工作、扶贫开发等知识以及对知名人士宣传动员技巧等方面的宣传和培训还十分有限。
岐山县芒龙乡莫侬村村长古家柱(1944年生)透露,目前,村里有头有脸的人以老年人为主,缺少年轻力量的典型特征。
原因在于这些力量大多工作地点偏远,对自身在社区的角色和责任意识不强,参与社会活动的兴趣不大。同时,由于年龄较大、居住地偏远、出行不便,朱先生本人以及居住在当地的村长、乡贤很难近距离、及时到场,掌握实际情况或化解矛盾纠纷。
![]() |
奇山县南坎乡农德村的一位知名人士——卡特曼诺先生,正在为民众分析非法越境的危害。图片来源:PV |
为了克服困难和不足,在义安省少数民族杰出人物表彰大会上,省委副书记阮文统同志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的五项重点任务。
强调要做好培训、宣传工作,为优秀人才创造便利条件,使他们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强巡视督导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向党委、政府提出建议和意见,消除在贯彻落实各项制度政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照顾好优秀人才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各级党委、机关特别是基层党委、机关要加强领导,引导优秀干部群众工作任务和活动;定期组织开展群众运动知识技能培训;向优秀干部群众宣传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新政策、新方针。
发挥知名人士的社会监督和批评作用,创造条件让知名人士参与制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提出意见。
发挥优秀人才作用是维护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必须经常性、持续性地开展,既要服务长远需要,又要与解决地方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优秀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活力、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凝聚社区力量,迈向可持续的繁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