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自行车
(Baonghean)——亲自索要旧自行车,修好送给困难学生;攒钱设立奖学金或资助贫困学生……这些都是落实省军区直属部队多年来推行的“助学金”模式的具体行动。与其他许多做法一样,学习和践行胡伯伯道德榜样在全军范围内日益广泛传播。
实践工作
五月初,贵州省山区新乐镇酷暑难耐。在因疫情停课两个多月后,学生们于五月初陆续返校。天气虽然寒冷,但新乐镇小学三年级A班的丁友义(Dinh Huu Nghia)依然光着头,笑容灿烂,穿着短袖上衣,尽管脸被热得通红,他依然骑着自行车。“自从贵州县军区官兵送给他这辆自行车后,他就非常开心,更爱上学了,想念母亲的心情也少了一些。”丁友义的爷爷丁文优说道。
![]() |
归州县军区军官们赠送了一辆自行车,并鼓励丁友义努力学习。图片来源:怀秋 |
今年68岁的丁文优先生和他的妻子陈氏平女士身体虚弱,视力模糊,但近十年来,他们悉心照料和教育着两个孙辈——丁友义和她今年上幼儿园的妹妹。自从妻子离开后,义的父亲从一岁多的儿子起就把儿子交给祖父母照顾,自己则四处打工。陈氏平女士抚摸着孙子晒黑的头发,回忆起自己代替儿子照顾孙辈的日子,眼里噙满了泪水。
义亚两兄弟从小就缺少母亲的爱和关怀,和父亲也很少亲近。因此,一提到父母,义亚的眼神就充满悲伤,面对问话也只能摇头。从上学的第一天起,从幼儿园到小学,义亚都是由爷爷接送,有时步行,有时骑着已经充不了电的电动自行车。家离学校大约3公里,路比较弯弯曲曲,所以下雨或者爷爷生病的时候,义亚就不得不步行。很多时候,他都只能饿着肚子去上学,因为家里的米都吃完了。所有的生活开销都靠父亲打工寄回家的钱。因此,“我很高兴从士兵们手中收到一辆自行车。我自己骑车去上学,我更喜欢上学。”义亚微笑着低声说道,他的双手仍然紧紧地握着车把,赤脚仍然放在脚蹬上,然后义亚说:“非常感谢你们,士兵们。”
新乐镇和海街道的梁俊协眼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他说自己上三年级时,士兵们送给他一辆蓝色的自行车。“我一直梦想着能有一辆自行车去上学,不用走路,也不用担心奶奶的痛苦。”梁俊协嘟囔着。今年梁俊协上四年级了,他已经一年多没自己骑车上学了。对于这个可怜的孩子来说,3公里的路程似乎更短了。他缺乏父爱,还要忍受母亲和祖父母双双生病的艰难处境。梁俊协和祖父母居住的房子空空荡荡,没有任何家具,只有一张床、一张他自己的书桌和一辆士兵送给他的自行车。协的爷爷出生于1969年,但多年来一直患有精神疾病,无法工作。他的奶奶比他小3岁,患有胃痛和椎间盘突出,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只能在家养几只鸡,照顾生病的丈夫。协的母亲被多年吸毒成瘾的丈夫传染了一种社会病,身体状况不佳,只能靠打工维持生计。
![]() |
归州县军事指挥部官员探访了周行小学4A2班梁俊协一家。图片:怀秋 |
“还好小女儿在同奈打工,偶尔寄点钱回来赡养父母和孙辈,不然我们早就饿死了。”阿协的奶奶莫氏海难过地说。海太太补充道,前些年,阿协经常步行上学,有时吃饱,有时饿着,心里很难过,但爷爷奶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军区战士送给阿协一辆自行车,阿协非常高兴,也更喜欢上学了,学习成绩一天天好起来。去年,他还获得了奖状,他总是对奶奶说:“我长大后也要像你们一样当兵。”
丁友义和梁俊协的自行车是2019年归州县军区官兵向该县贫困学生赠送的20辆自行车中的两辆。为了给学生们送去自行车,该军区政委黎春山中校表示,为了给学生们送去自行车,归州县军区发起了“儿童自行车”活动,向军区官兵家属和亲属征集二手自行车,然后自行维修和更新。每辆自行车都经过官兵的仔细检查,一丝不苟地进行维修或更换损坏或磨损的部件。军区官兵利用空闲时间,辛勤地拆卸和组装自行车,表达他们对贫困学生处境的感受,这些学生主要集中在归州县周环、周娥和周平等偏远贫困乡。
资助弱势学生努力争取优异成绩
省军区宣传部部长阮全胜少校表示,除归州县军区外,许多其他单位也向驻地贫困学生捐赠了自行车。例如,杜良县军区向筑山小学和大山小学4名克服困难的贫困学生捐赠了4辆自行车;新祺县军区向义环乡和同文乡3名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捐赠了3辆自行车……
深入实施“助学帮困”模式,从2017年到2020年初,地方各单位不仅捐赠了数十辆自行车,还资助了31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克服困难,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
在归州县军区,该部队除了通过“儿童自行车”项目向贫困学生捐赠20辆自行车外,还每年资助5名学生,每名学生每年资助20万越南盾,帮助他们减轻困难,增强学习动力。
![]() |
归州县军区干部向周行乡塔兰村受资助学生赠送礼物(上图左);764团干部向宜德小学学生赠送自行车(上图右);764团官兵协助宜德小学翻修校园。图片:怀秋 |
周汉小学2B班班主任陈氏平老师说,麦克丁南是班里境况特别困难的学生之一。南出生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又身患重病,身体虚弱,无法照顾他。他的生活依靠年迈的祖父母,而他的祖父在参军时感染了橙剂,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家里的所有开支主要依靠祖父210万越南盾的津贴。由于贫困,南比同龄人矮小得多。每天,他的祖父仍然定期接送他上下学,刮风的日子里,他会请邻居或老师帮忙。“幸运的是,军区部队的士兵们照顾他,并给了他一些钱,我的祖父母感到安心,南也得到了更好的照顾,得以继续学业。” 南的祖父麦克文典先生说道。
不仅在山区,在低地,许多生活困难的学生也得到了省军区各单位的及时关注和帮助。“许多部队与驻地学校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为帮助生活困难的学生搭建了桥梁,并支持学校开展交流结对活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省军区宣传部阮国战少校说。例如,在义德乡,764团与荣市义德乡义德小学建立了友好学校关系,每年资助2名学生,每月资助金额为30万越南盾。此外,764团还向6名贫困学生捐赠了6辆自行车,价值超过700万越南盾。 2016年至2019年3年间,764团除了帮助贫困学生外,还捐赠了价值1700多万越南盾的书籍和礼品;协助修复教室、建设景观600多个工作日,并向学校的半寄宿厨房捐赠了900多公斤大米和1200多公斤蔬菜。
![]() |
传播学习,践行胡伯伯
除开展“帮助孩子入学”示范活动外,为广泛落实中央政治局2016年5月15日关于学习践行胡志明思想道德作风的05-CT/TW号指示,省军区党委指示常务办公室部署指导各党委、基层党支部登记开展示范活动,结合“弘扬传统,奉献才华,不愧为胡伯伯部队”运动四项内容,在学习践行胡志明思想道德作风方面形成鲜明变化,供机关单位参考、选择、登记开展。典型示范活动包括:“自我反省,自我纠正”;“一个重点,两个突破”; “实施三勤五模范”、“自救互助”、“模范种植园”、“资助儿童入学”、“人民军队”、“爱心行动”、“一呼百应”、“周六、周日为人民”、“把宗教与教育结合起来”、“我爱我的祖国”、“创造性青年”等,其中一些典型活动质量高、效果好,例如:归州、桂风、南丹县军区技术部764团的“资助儿童入学”活动;义丹县军区“模范种植园”活动;义禄、奇山、新奇县军区“周六、周日为人民”活动;荣市军区“一呼百应”活动……
五月初,烈日炎炎,却阻挡不了宜德小学学生们的欢欣鼓舞。下课铃声一响,他们就蜂拥而至,奔向操场。学校因疫情停课两个多月后,学生们都兴奋地盼着返校。五年级C班的黎德勇和五年级B班的杨忠焕两位男孩也同样兴奋。两位男孩的家庭条件极其困难,学校和764团的军官们都定期对他们进行照顾。学校还为两位男孩赠送了自行车和书籍。杨忠焕高兴地说:“2019年,我有幸来到胡伯伯的家乡,参加764团战士的报到仪式,向胡伯伯汇报我和朋友们做的好事,以及战士们给予我们的诸多帮助。” Duong Trong Hoan的母亲三年多前去世了,他的父亲在荣市一家小旅馆当保安。Hoan还有一个五岁的弟弟。在得到自行车之前,Hoan不得不步行上学。只有在父亲不用早起上班的日子,他才会被父亲送去。“自从得到自行车后,我就自己上学了,甚至还送父亲去幼儿园。我在清化的奶奶偶尔会来看我。有她在身边,我们就不会那么难过了。” Hoan分享道。
宜德小学校长黎廷儒表示,除了赠送自行车、资助贫困学生好好学习之外,764团还经常支持学校开展各种活动,增进军民团结,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帮助一代又一代学生了解胡伯伯部队官兵的形象和优良品质。例如,学校组织三年级学生参加“当兵的一天”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期间,学校还配合764团在军营为三年级学生举办了入伍仪式,为学生们营造了训练氛围。
多年来,省军区及其他部队官兵积极践行“帮你上学”模式,为数百名贫困学生和处境困难的学生“撑起”了学业,让他们更有动力、更有信心继续上学,帮助他们追寻因贫困和疾病而未能实现的梦想。阮全胜少校强调:“在全军范围内已经和正在践行的这些行动和模式,将有助于弘扬学习胡伯伯精神、追随胡伯伯的风采,继续塑造‘胡伯伯部队’的形象,他们行动朴实真诚,却蕴含着对人类的深厚爱意,在人民心中产生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