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农场主

August 26, 2013 18:14

(Baonghean)-在南北工业区打工一段时间后,安山县的许多年轻人回到家乡,参与经济发展。他们成了“年轻老板”,日夜不停地改变着这片艰苦土地的面貌。

安山县祥山乡的阮泰岱(Nguyen Tai Dai)看起来比他22岁的实际年龄强壮得多,也成熟得多。他领着我们穿过一条小土路去参观农场,热情地向我们讲解了青蛙的养殖技术、习性、食物以及这种高地新品种青蛙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他说,不久的将来,等金合欢树山采收完毕后,他打算改造茶山,种植生茶,既能打造景观,又能更快地增加收入。茶山旁边建有野猪圈舍和池塘,用于饲养青蛙和鱼类,有望带来高收入。

他出生于祥山乡一个贫困家庭,高中毕业后参加了大学入学考试,但未能如愿。像许多其他年轻人一样,他向父母要钱,决定“南下”。在西原、西贡、头顿、平阳等地辗转奋斗了一段时间后,这位年轻人意识到,如果继续在工厂打工,他的境况将难以改善。与此同时,家乡的土地和田地都荒废了,他的父母甚至不得不雇佣季节工,而他则去外面打工。

2011年,经过多日的思考,戴决定收拾行囊返回家乡,给他的朋友、兄弟姐妹和父母一个惊喜。回家后,戴并没有立即开始务农,而是继续研究和倾听。哪里有新的、好的、合适的经济模式,戴就会去学习。经过近半年的四处走访和观察,戴最终决定,他要去清化、河内、北江等地的农场,寻找与家乡土壤相似的地区学习这门手艺。

在清化,戴被一位老板的青蛙迷住了。在学习了三个月的养蛙技术后,戴去了河内,遇到了一位比他大近10岁的哥哥,他在河内经营着一家青蛙养殖和分销公司。戴意识到这对他和家人来说是一个机会,于是回到了家乡,决定翻新父母养小鱼和种植柠檬树的农场,但这些措施对养蛙效果不佳。

起初,戴家把屋后的小溪堵住,形成四个水塘连成一体,买了渔网,还建了蛙笼。看到一个年仅二十多岁的壮实小伙子,竟然在照顾小青蛙,一些同龄的年轻人暗自窃笑,心想:“这家伙有问题,不去学什么大专业,回乡下挖地养青蛙了。” 戴家的蛙笼养得好,长势很快,没有病虫害,卖出了高价。

第一批养了1吨蛙肉,扣除池塘整修和饲料成本后,卖了5000多万越南盾,开始盈利。第二批蛙产量更大时,戴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销售渠道,因为安山镇很小,很少有餐馆能吃下几十吨的蛙。当时,戴手里拿着能上网的手机,上网搜索,找到一些靠谱的地址,并向河内的哥哥请教,寻求销售渠道。广告一发布到网上,这批蛙立刻就有了买家。



阮泰岱 (Nguyen Tai Dai) 站在自家的蛙池旁。

经过多次这样的尝试,戴成了河内企业的常客,他还大胆地从其他地区购买青蛙品种,并将它们进口到北方的青蛙养殖场。在青蛙丰收两年后,戴正在考虑扩大养殖场,学习如何自己养殖青蛙,以满足民众的需求。“北方的青蛙养殖场非常喜欢选择中部地区的青蛙品种,因为这些品种的青蛙疾病较少,而且肉质比南方的青蛙品种更鲜美。这对我们这样的青蛙养殖者来说是一个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戴透露道。

长山乡青年联合会书记裴公山表示,戴氏模式虽然刚刚开始发展农业经济、生产商品,但许多青年和乡里群众已经学习和效仿戴氏模式。阮太戴还被青年们推选为村青年联合会书记,并深受乡里群众的信任,被任命为村组长,负责领导全村民兵自卫队,随时准备发动青年和群众、民兵自卫队参加森林防火、防风防洪、治安演习和战备工作。

同样来自长山乡的阮文雄(1989年出生)也是一位在南北漂泊一段时间后回到家乡创业的年轻人。作为一名单弦琴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阮文雄曾在各个音乐场所演出。然而,他意识到艺术家的生活过于不稳定、浮躁,缺乏长久的稳定基础,于是在2010年,阮文雄带着吉他回到了家乡,这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在研究了自家的猪舍系统后,阮文雄便着手制定了大规模野猪养殖计划。

辛勤劳作废寝忘食,雄的成果是养了40多头野猪,每年收入超过5000万越南盾。在雄山公社6组,年轻人范公强(1987年出生)在南部工业区工作过一段时间后,也拥有了面积超过2.7公顷的茶山种植园。他家的茶园平均每年采摘8-9次,每次约产出8吨鲜茶芽。以目前的茶价计算,范公强的年平均收入超过1.5亿越南盾,这在当年当工人的年轻人看来是不敢想象的。

安山县青年联合会书记阮廷河说,从第一批回乡创业的青年获得成功开始,到现在,安山县大约有100名青年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劳动,拥有了自己的农场和经济模式。许多有效的经济模式包括:Cam Son 乡1/5村的黄水森先生通过系统的VACR系统,年收入约为3.63亿越南盾;裴春建先生通过生产烧结砖和饲养豪猪,年收入约为4.5亿越南盾;Lang Son 乡的阮友大先生通过焊接和机械车间,年收入约为10亿越南盾;武世杨先生在德山乡开办了机械车间,为5名年轻人创造了稳定的就业机会……其他数十名年轻人通过工业茶种植、原料林种植、甘蔗种植以及VAC和VACR相结合的其他形式在农村获得了理想的收入。

基于上述初步成功,目前,安山县青年联盟正在尝试复制有效的青年经济模式,认为这是一种对已经和打算辍学后去南方工作的年轻人具有高度影响力的宣传形式。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农村青年不再过于担心饲养牲畜、种植作物和产品产出的技术问题。他们需要的是具体的经济模式和资金来源,以及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关注和鼓励。尤其,资金来源的获取对青年来说最为棘手,因为大多数银行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物、土地所有权或拥有董事或合作社经理的合法身份。这些要求对于许多未婚青年来说非常难以满足。

目前,中央青年联盟青年就业项目和社会政策银行的资金被认为是年轻人最直接、最容易获得的资金来源,但从这些资金来源借款的行政手续和“硬性要求”使年轻人举步维艰。由于资金有限,每个人最多只能借到1000万越南盾,这笔钱目前还不够买一头小牛犊,很难成为年轻人发展农场经济或投资生产经营的动力。如果想借到1亿越南盾或以上,借款人必须拥有生产经营综合体或持有在面积、规模、收入水平等方面符合标准的农场经营许可证。对于刚刚开始经济创业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安山县青年联合会书记处表示:“近年来,许多年轻人的思想观念和经济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人大胆地将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经营。然而,资金获取是目前最大的障碍。政府部门和银行应该制定更合适的政策,例如以信贷形式向年轻人提供贷款,提供低利率、灵活的还款方式以及简化的贷款流程。这将极大地鼓励年轻人在家乡发展经济、合法致富。”


阮科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年轻农场主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