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Baonghean)-黎鸿峰同志的一生虽然短暂,只有不到40年(1902-1942),但他却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光辉典范,为党和民族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早在1924年,这位来自农村的青年、勤劳的工人,就敏锐而勇敢,与其他10名青年不畏艰险,先后前往泰国、广州(中国)拜会领导人阮爱国,寻求救国之路。三三舍(又称新越青年团)成立后,黎鸿峰迅速成为党的前身——越南革命青年协会的9名核心成员之一。一个典型特征是,在青年时期,经领导人阮爱国介绍送去学习,他一心一意学习,为日后报效祖国而奋斗(曾就读于黄埔军校、广州空军学校、苏联空军学校;是共产国际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优秀学生)。他所学到的一切理论知识,后来都被他创造性地运用到国家革命道路和革命方法中。同时,他还树立了爱国主义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相结合的光辉榜样(以空军中校军衔加入苏联红军)。
黎鸿峰同志的伟大贡献对党的革命事业至关重要。1931年至1932年,我国革命运动遭到法国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党遭受了巨大损失,尤其是在义静苏维埃区。在党的根据地大部分被摧毁、爱国志士被逮捕入狱、人民对理想前途感到迷茫的情况下,黎鸿峰同志和其他一些海外同志努力与国内党组织取得联系,希望根据党的行动纲领逐步恢复革命运动。
位于兴原省兴通乡的黎鸿峰总书记纪念馆。
照片:Sy Minh。
自1932年6月起,党的行动纲领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认可。此后,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下,印度支那共产党海外指挥部成立,黎鸿峰同志任书记(书记)。当时,印度支那共产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实际上已经瓦解,几近瘫痪,因此海外指挥部承担了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职责。该委员会负责印度支那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及其他共产党之间的联络;重组国家干部培训工作;出版党中央理论机关报《布尔什维克报》;收集和恢复党的根据地;筹备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所有这些任务都是在集体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但黎鸿峰同志的作用具有重要而决定性的意义。
黎鸿峰同志的个人作用在1934年6月16日至21日印度支那共产党海外指挥部与国内党组织代表(包括黎鸿峰、何辉塔、阮文德、阮文深、陈文战等同志)的代表会议上得到进一步体现。会议通过了政治决议和组织问题决议。这为我党在1935年3月胜利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黎鸿峰同志这些年来的理论水平和革命品质,在我党重要人物的高度信任和一致推选他为党的总书记,在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他还被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
1936年至1939年间,黎鸿峰同志的作用更加突出。作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他与中央党部多位同志在上海召开并主持了党的全国代表会议(1936年7月)。这次会议决定改变我国革命的当前目标和任务,把直接目标确定为反对殖民反动政权、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要求民主、民生与和平。当时印度支那人民的主要直接敌人是殖民反动派及其走狗,在黎鸿峰的倡议下,会议决定成立印度支那反帝人民阵线,为此后在全国开展的民主斗争奠定了基础。
黎鸿峰同志不仅在国外为理论和政策活动做出了贡献,而且自1937年11月起,他秘密回国,与西贡根据地合作,并直接与党中央委员会一起领导革命运动。在此期间,尽管他的妻子阮氏明开也回国,参加了南部地区党委,并担任西贡-堤岸市党委书记,但他们仍然分居,遵守党的纪律,秘密工作,将党组织的利益置于家庭利益之上。
作为中央常委,黎鸿峰同志和党中央委员会将反帝人民阵线转变为民主阵线,以凝聚群众,动员一切力量,投入争取言论自由、民生、民主和反法西斯的斗争。由于正确的战略方向和认真、富有创造性的执行,决议发布后,国内斗争运动得以恢复,我党具备了开展群众斗争的条件,特别是在城市地区——正如总书记黎笋同志后来评估和总结的那样,这是第二次总演练,以便在夺取政权的时机到来时能够顺利进行。
不幸的是,黎鸿峰同志的一切活动都受到特务的严密监视。1939年6月22日,他在西贡被法国殖民者逮捕。由于证据不足,他们判处他6个月监禁和3年软禁。6个月刑期结束后,他们强迫他返回家乡乂安省进行监视和监管。1940年1月,黎鸿峰第二次被捕,被关押在西贡大监狱。法国殖民者明知黎鸿峰同志是党的高级领导人,却诬陷他对南方起义负有“精神责任”,判处他5年监禁和10年软禁,将他流放到昆岛,并指使岛主千方百计地陷害他。
在这里,黎鸿峰同志再次展现了共产党员不屈不挠的意志。在成千上万的党员在国家监狱遭受残酷酷刑的背景下,黎鸿峰同志不屈不挠、坚守战斗精神的榜样确实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赋予了斗争力量,也坚定了同志们对党的理想信念。在被单独囚禁在石窖或关押共产党员的Banh II监狱期间,敌人总是想方设法折磨和毒打黎鸿峰同志,以削弱这位越南共产党领袖的精神和意志。
有一次,他刚端起碗饭要吃,狱警就冲进来毒打他。他的碗里鲜血直流,鲜血从他的头上和脸上滴落,染红了碗里的米饭。但他依然保持镇定,继续吃着“沾满鲜血的碗”里的米饭,决心要活下去,“活着,战斗”。残酷、野蛮、持续不断的毒打,让黎鸿峰逐渐精疲力竭,1942年9月6日中午,他与兄弟、战友们告别。临别前,他留下一句话:“请转告党,直到最后一刻,黎鸿峰依然坚信革命的光荣胜利。”
黎鸿峰同志的这番话,如今意义非凡,让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认真思考,正如越共四大决议中指出的:“一大批党员干部,包括一些高级干部在内的领导、管理干部,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作风等方面出现滑坡,表现为理想淡薄,陷入个人主义、机会主义、实用主义,追逐名利地位,贪污腐败,浪费,缺乏原则等。”
回顾黎鸿峰总书记同志为党和民族的伟大贡献和无私奉献精神,对于思想落后的党员具有引以为戒的作用;对于有奉献精神的党员特别是领导人具有学习、感恩和效仿前辈的榜样的作用;对于每一位干部、党员和群众来说,铭记黎鸿峰总书记的功绩和高尚、纯洁、模范的品格,能够更加坚定对忠诚于党的光荣事业的真正的共产党员的信心。
致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