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好学家庭
“永远做孩子的精神支柱”
我们跟随荣市边水坊教育促进会会长来到丁氏松女士家(3号楼)——她是边水坊教育促进运动的典型家庭之一。
丁氏童女士展示她的三个女儿的学业成就。
她的大女儿丁氏清芝(1991年出生)目前是河内农业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她的双胞胎女儿丁氏清雅和丁氏琼庄分别就读于对外贸易大学和国民经济大学。为了取得这样的成绩,Tung女士和她的丈夫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因为家里的顶梁柱丁文婷是一名战争致残者,身体残疾率高达41%,经常生病。Tung女士没有稳定的收入,她的主要工作是在荣市大学市场售卖小商品。所有的艰辛和困难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尤其是当丁文婷病了好几个月,三个孩子都太小,两个双胞胎身体不好的时候。但这对夫妇始终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努力把孩子们培养成像朋友一样好学的人。虽然Tung女士没有太多时间教书和辅导孩子们,但每当孩子们取得优异的成绩时,她总会用发夹和新凉鞋等小奖励来鼓励他们。在母亲的关爱下,姐妹三人互相鼓励学习,连续12年成为三好学生、市优、省优,并顺利考入大学。
我们拜访董家的那天,得知她刚刚去河内探望孩子并寻求治疗。她欣喜之余也流下了泪水,她希望自己身体健康,能够养育孩子完成大学学业,并在他们人生的艰难时期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
泰国家庭有 4 个孩子上大学
来到朗溪乡(Con Cuong),几乎人人都知道魏文利先生和罗氏宣女士一家。因为在朗溪这样一个生活条件艰苦的山区乡,两位泰族农民能有四个孩子上大学,简直就是一个奇迹。魏文利先生很荣幸被选为代表团成员,前往河内出席全国教育促进会代表大会。
长女魏氏娥自幼学习成绩优异,连续多年荣获省级优秀学生称号,并获得武阿定奖学金。高中毕业后,魏氏娥以全优成绩考入荣市大学,在校期间入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目前,魏氏娥是祥阳县三光中学的一名教师。魏氏娥连续三年荣获省级优秀教师称号,是教育界的竞赛战士。魏文利先生的五个孩子,在父母的悉心教导和姐姐的榜样作用下,都乖巧听话,勤奋好学。三女儿魏文全(1985年出生)经过多年的努力,考入荣市大学,目前就读四年级。老四魏氏原(1987年出生)考入顺化经济大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现任朗溪乡农民协会副主席。小女儿魏如南目前就读于省少数民族中学,她品学兼优、学习认真,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屡获学校颁发的奖状,并荣获“胡伯伯好孩子”称号。2009年,如南出席了省表彰克服困难贫困学生大会。
魏文利先生说:为了养育四个孩子上大学,他和妻子非常辛苦,但仍然不得不努力“牺牲父亲的生命,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目前,家里的收入,除了他每月250万越南盾的零花钱外,都来自饲养牲畜和种植农作物。此外,孩子们的辛勤劳动也给了他们很大的支持。魏文利先生给孩子们布置了任务:每当他们毕业,找到有收入的工作后,就要负责赡养父母,抚养还在读书的弟弟妹妹。正因如此,在养儿育女17年的漫长岁月里,夫妻俩终于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香气持久不散……
在纯农业农村,一个农民家庭有四个孩子上大学并不罕见,但有两个孩子分别在俄罗斯和美国留学,并两次获得国际金牌,这才是真正的“绝无仅有”。秉承着“金银不如知识”的理念,阮达耀夫妇努力培养孩子们的梦想。这就是阮达耀先生(洪山杜良一村)的家庭,他是2012年出席第四届全国家庭、家庭、家庭和文化部(DHHH、CDKH)代表大会的该省两个典型的好学家庭之一。
阮达义荣获亚洲物理奥林匹克金牌当天的家人
妻子是农民,丈夫是退休工人,经常生病,经济状况依然困难,但Dieu夫妇还是想方设法做各种兼职,为孩子们的教育创造最好的条件。虽然白天很忙,但他们每天晚上还是会抽出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检查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他们聊天、分享,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指导他们的学习,鼓励他们克服一切困难,专心学习,4个孩子个个都是乖巧的好学生。大女儿Nguyen Thi Phuong毕业于荣大学外语系,现在在Do Luong 2高中教英语。二儿子阮达珠以29分(满分30分)的成绩考入军校,并于2007年7月被选拔赴俄罗斯联邦留学。三儿子阮达义(曾就读于潘佩珠高级中学)在国际和地区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斩获三枚金牌,为义安省争光,并获得政府奖学金赴美国留学。小儿子阮达黄目前是河内外贸大学对外经济学院四年级学生。
迪厄先生吐露:“四个孩子读书的时候,我们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到处借钱给孩子交学费,禁食、赤身裸体,为孩子买书本和学习用品……只要孩子长大后能成为好人,我们愿意牺牲一切!我和丈夫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四个孩子读书、出人头地……”
迪厄先生和图阿特夫人一家连续多年被省人民委员会评选为优秀好学家庭,并荣获奖状。2012年,他们一家荣幸地代表全省数千个好学家庭出席第四届全国家庭、学生和学者代表大会(2012-2017年)。
清水 - 黄浩 - 维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