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国党的阵线代表大会文件草案的评论:全面而深刻
为落实中央关于广泛征求各界意见,为提交越共十三大文件做贡献的指示,2020年10月20日至11月5日,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召开了4次会议,汇总了65条直接意见和240多条书面意见。
![]() |
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兼总书记郝亚良对此次会议作出评价说,会议对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国防安全、政治体系建设、全民族大团结问题等各个领域都做出了深刻而全面的贡献。
公众咨询的时间需要延长。
基本意见一致同意文件,高度评价文件准备工作细致周到,充分吸收各阶层人士和党组织的意见。部分意见要求,提交党代会的文件应保持文件间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并根据政治局、书记处、总书记和国家主席的指示进行审议。
对今后一个时期提出的意见和评估,要充分认识国际、地区和国内形势变化,准确预测,从而提出方向、目标和任务,确保今后一个时期国家领导工作符合具体情况。
阵线集团内部的意见关注未来时期国家建设和发展事业中民族大团结的建设和发展。此外,意见还为党建工作报告、党章执行情况报告、社会经济报告和社会经济战略报告等报告和文件提供细节和具体内容。评估意见总体上比较全面。
今年面临新的形势变化,征求意见稿准备得比较仓促。因此,不少意见认为,征求意见的时间不应比往届大会长。借鉴下届大会的经验,意见希望征求意见的时间能够更长一些,以便有时间进行更深入、更彻底的研究。
![]() |
反腐败,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能力
这是不少代表就此内容发表了意见。一些意见认为,报告稿对反腐败工作已经阐述得比较充分,体现了坚定不移、锲而不舍的精神。但必须深入探究腐败和浪费现象的根源,那就是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滋生专断主义、权威主义、主观主义、唯意志主义和特权主义。因此,要从源头上打击腐败,就必须打击官僚主义。反腐败要坚决查处大案要案,但也不能轻视小腐败。
很多观点认为,小规模腐败会给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痛苦,也会影响人民对党和国家的信任。
建议继续及时果断处理一批腐败案件,避免拖延,影响干部和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继续完善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国家管理机构的组织结构,确保精简高效,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些意见强调,要定期完善各级党委制度,继续发挥中央执行委员会、主要领导特别是政治局、书记处、党的小组书记的表率作用;坚决淘汰不合格干部;要在草案中肯定党的执政地位;要加快制定关于党的领导作用和党的活动的法律制度化、具体化;要强化人民监督作用,有效落实人民参与党和国家建设的措施;要补充完善关于人民对党和国家机关行使检查监督权的法律机制;要创新党的领导方式,要有专门的文件明确党的领导机制和党、国家、人民关系,确保各要素平衡、共同发展。
多数意见建议,要对干部工作,特别是对在岗干部和党员的管理、考核和监督工作,作出更加坦诚的评价。要更加重视干部和党员管理工作,指出干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不足、缺点和缺陷。这是最大的缺陷之一,也是导致领导干部蜕化变质、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的根源之一。
有意见建议,反腐败工作中不应使用“没有禁区”的说法,容易被误解为承认“曾经有禁区”;应单独设立一节,对反腐败斗争的成效进行评估;应将“权力制约”单独列为一项内容,更加明确;同时,拓展和提高腐败资产侦查、处理和追缴工作的质量。
明确党作为阵线的领导组织和成员组织的作用。
有意见认为,草案应强调越南祖国阵线在凝聚、建设和发扬大团结力量;落实民主,代表和维护人民的正当合法权利,按照2013年宪法规定参加党和国家建设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充分认识并发挥越南祖国阵线政治联盟和志愿联盟作用的有效性和实质作用。发挥越南祖国阵线在人民对外交往活动中的作用,加强国内外人民之间的联系。
建议进一步明确党作为越南祖国阵线领导组织和成员组织的作用,在履行成员组织职责方面发挥表率作用。提出更多指导意见,完善法律制度和政策,发挥祖国阵线和政治社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特别是在监督和社会批评工作中的作用。同时,应就祖国阵线和政治社会组织以及设有党代表团的组织的机构、人员、工作内容和方法提出指导意见。
“人们希望从教科书中得到什么”?
许多意见认为,应该对教育培训进行更具体的评估。教育培训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与实际情况相比进展缓慢。教育培训和科学创新尚未成为关键驱动力。文件需要明确教育与以往相比有哪些进步、创新和深化,以及哪些问题尚未解决。草案中提到“普通教育大纲和教材正在按计划实施”,这“有理有据,但又不准确”。
很多对报告草案的评论补充说明发展和建设“开放式教育”的方向,并倡导“人们想从教科书中得到什么?”的教育本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年轻、聪明、有才华、有抱负、对社会、国家和越南人民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人为目标。越南高校众多,但管理不集中,导致转学过程困难重重。草案需要增加评估内容:“国家管理,特别是高校系统的管理仍然分散。”
有人担心职业教育的不平衡会导致接受过大学和学院教育的劳动者失业率上升。建议更清楚地报告解决就业和职业教育问题的方案的有效性,特别是高技能劳动者和熟练技术工人的培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