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时期的光辉榜样

July 26, 2014 09:44

(Baonghean) - 走出战争阴影,昔日英勇的战士们“冲”进同样充满荆棘的和平前线。他们为家人创造了富足幸福的生活,并以实际行动惠及全社会,无愧于“胡伯伯部队”的称号。

黎越忠(艺名:艺禄)出生于1947年,20岁时,青年人黎越忠响应祖国神圣的召唤,参军赴南方作战。从老挝南部的9号公路,到广治城的81个烈日炎炎的日日夜夜,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凭借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被光荣地吸纳入党。1973年,他负伤,被转送至北方治疗。他的妻子阮氏明女士也是一名老战士,1970年入伍,在第四军区担任军医,负责照顾从南方转送来的伤员。1975年,南方解放,国家统一,他们二人退伍回乡结为伉俪。枪声渐渐远去,回归日常生活,这位3/4级伤残军人和他的妻子克服重重困难,在故土上投入了一场脱贫攻坚的“战争”。明太太一边喝着绿茶,一边望着绿油油的花园,回忆道:“当时家里人口多,经济来源只有几块地和8块贫瘠的沙地,生活极其艰难。有时,全家只能吃炸红薯。”1987年,夫妻俩搬红土地,整治了8块沙地,并向亲朋好友借了50万越南盾,投资种植柠檬、番石榴、番荔枝等果树,并养了肉猪。

CCB Lê Viết Trung chăm sóc cây cảnh.Ảnh: thành duy
老兵 Le Viet Trung 负责照料盆景。照片:Thanh Duy

这片土地果然不负众望,农业生产收入逐渐增加,给一家人带来了稳定的生活。“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家每年都能卖出好几吨猪肉和农产品。我和丈夫还直接去荣市、关行镇、老门等地寻找市场。” 不仅如此,2005年,除了种植果树,他们家还开始种植桑、绿、苏等观赏植物,并创办了一些小生意。如今,扣除投资成本后,年总收入约为3亿越南盾。黎越忠老兵夫妇不仅丰富了家庭,还与当地许多家庭分享了他们的经验。许多家庭,尤其是协会里的退伍军人,都学习了将沙地改造成果树种植、获得稳定收入的模式。 CCB阮英春是义长乡第10村CCB协会的园艺员,他分享道:“阮同志一家是开创园艺经济的典范,他在品种和养护技术方面经验丰富。因此,每当出现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时,他都会向CCB的同乡们传播和传承养护技术。”CCB黎越忠一家令人敬佩的是,夫妻俩都积极参与地方社会工作。阮同志自2006年起担任第10村党支部书记,黎同志也是第10村CCB协会的负责人。因此,阮同志夫妇的一天总是忙于家务、村务和国家工作。在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阮同志和同志们动员部署第10村人民积极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因此,近年来,该村贫困率有所下降,目前全村83户贫困户中,只有5户人家贫困。特别是,黎越忠建行长凭借其威望,在该村实施道路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时,做好了群众动员工作。

Hội viên Chi  hội CCB bản Thuận Lập, xã Châu Hạnh (Quỳ Châu) thăm mô hình trồng mía mới của gia đình hội viên CCB Vi Văn Viết. Ảnh: Ngọc Lan
归州县周行乡顺立村退伍军人协会成员参观退伍军人协会会员魏文越一家的新型甘蔗种植模式。摄影:Ngoc Lan

即使在新农村交通路线建设中,老干部黎越忠的家人不仅按照村里的一般规定捐款,还额外捐赠了500万越南盾,并捐献了园地用于修建道路。因此,10村交通路线建设初期虽然困难重重,但支部书记家人和党员们的表率作用在群众中产生了广泛影响。走在宽敞整洁的水泥路上,老战士黎越忠说:“经过党支部、支部认真讨论,并向组织和群众汇报后,大家一致同意每人出资50万越盾修路。但对于先修哪条路、后修哪条路,大家还存在分歧。因此,我要和支部同志们一起动员、说服群众,使他们理解并同意这个总体方案。方案确定后,群众非常支持。因此,第一阶段,该村已修建了620米水泥路。下一步,该村将继续修建剩余的700米水泥路,按照新农村道路标准,彻底封闭村内道路。”

在宁静的乡村,宽敞整洁的水泥路,我们见到了老兵陈德岱(雄仙,雄原)。老兵陈德岱出生于1960年,1978年入伍,1983年加入老挝烈士墓扫墓队,直至1988年退伍。回到家乡时,他的残疾率高达61%,但他具有胡伯伯军人的精神和党员的精神,无论对家庭还是国家,他都充满热情,堪称楷模。在一小块土地上,他建立了包括养猪、养鱼塘、养鸭等在内的综合养殖模式,增加了家庭收入。特别是,从1998年至今,他受托管理雄仙公社的信贷基金,与董事会和员工一起,建立了一个不断壮大的基金,每年的信贷增长率一直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迄今为止,该基金的活动不仅在兴田乡开展,还扩展到兴胜乡和兴春乡。该基金的资金帮助许多家庭摆脱了贫困。特别是,该基金已成为工人出国贷款的可靠渠道,劳务输出贷款余额高达35亿越南盾。兴田乡CCB协会主席陈德坛先生评价陈德台CCB成员时表示:“陈德台CCB成员在很多活动中都是模范。他不仅管理好乡信贷基金,还积极参与村、乡的各项活动,尤其是在修建道路、建设新农村、开展社会保障和扶贫工作等方面。因此,在初审中,他因落实03号指示而多次获得乡党委颁发的奖状。”

18岁背井离乡的阮仲福先生,来自安城县福城乡1村,先是参加了南方战场的战斗,随后又奔赴柬埔寨战场。这位身负四分之一残疾的伤残军人从战场归来,依然满怀热情,投入了一场新的战争——反贫困战争。凭借军人的坚强意志,阮仲福先生始终努力寻找致富的途径。他四处走访,学习当地有效的经济模式,并带回家乡推广。他从银行贷款投资养殖,在关海水坝竞得2.6平方公里水面,用于网箱养鱼。然而,生意“难做”,鱼卖不出去,又遭遇风雨洪水,损失了数亿越南盾。谈起当年的艰辛,他不禁感到心酸:“几个月的辛苦劳作,一场暴风雨就卷走了几十个鱼笼,造成了数亿越南盾的损失。”

但后来,凭借着军人坚韧不拔的精神,他继续挺身而出,克服重重困难。如今,他在权海水坝成功养殖了4个鱼笼,总价值约6000万至7000万越南盾。因此,人们提到他时,通常都叫他“Phuc Quan Hai”。盈利后,他继续大胆投资建造鱼棚,购置机械,以提高产量。扣除其他开支后,他家平均每年收入约2.5亿越南盾。

除了专注于经济活动,他对公社的活动也非常关心。他目前担任村长兼党支部副书记。凭借他的热情和责任感,他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他总是带头实施各种计划和项目,引进新的动植物品种用于生产;领导扶贫宣传运动;支持经济发展……不仅如此,福清公社的人们也认为他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人,总是帮助处境困难的家庭。

弘扬胡伯伯部队的优良传统,老战士们以具体务实、富有成效的行动,为党和政府建设、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年来,落实关于继续推动学习践行胡志明道德榜样的03号指示,全省老战士协会会员们积极发挥表率作用,成为“学”的光辉典范。老战士们积极响应,“携手共建新农村”。许多老战士自告奋勇,捐献土地、地上资产、劳力、资金,用于修建乡村道路、兴建水利、兴建学校……2012年至2013年,全省共有40948名老战士协会会员,捐献土地71.5万平方米以上,贡献12.2万多个工作日,地上资产支持总额达234亿越盾,用于新农村建设。在经济领域,老战士协会干部、会员发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自主生产、创业创业、扶贫济困、合法致富的精神。因此,2013年底全省老战士协会会员贫困户比例仅为5.41%。许多地方老战士协会小康、富裕户比例较高,如南坛县老战士协会(84%)、安城县老战士协会(78%),特别是荣市、炉门镇和太化市老战士协会,截至2013年底基本没有贫困老战士协会。

省抗战老兵协会主席阮峰富同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除开展日常活动外,今后一段时间,抗战老兵协会将继续在协会各级和会员单位推动落实03号指示,提高活动质量和会员的责任感。此外,协会将继续推进帮助会员脱贫致富的目标,提高抗战老兵家属的生活水平,从而为祖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创造条件。”

清维-侨映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和平时期的光辉榜样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