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中国软实力的战略
中国有很多手段来影响外国,比如资助政党或扩大其宣传媒体的影响力。
新西兰议员杨健涉嫌与中国军事情报部门有关联。图片:美联社。 |
过去六个月,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关于中国如何在其国家施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的政治影响力的争论日益激烈。今年9月,新西兰学者安妮-玛丽·布雷迪发表了一份关于北京试图影响该国政治的报告。
他们使用的手段包括试图控制代表新西兰华人社区的组织、资助政客和教育机构。2017年末,在布雷迪和几名记者披露新西兰议员杨健可能与中国军方情报部门有联系后,新西兰副总理呼吁对背景调查程序进行调查。
在澳大利亚,北京影响力的程度已成为堪培拉政坛的一大隐患。过去一年,一系列媒体报道显示,澳大利亚政党的大部分外国资金来自中国。据报道,一位澳大利亚参议员在一位中国捐赠者威胁要切断资金支持后,对其政党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表示抗议。澳大利亚的大学、华人团体和媒体对中国的影响力日益担忧。为此,澳大利亚政府于去年年底通过了新法律,禁止政党接受中国援助。
这些案例只是故事的一部分。事实上,在东南亚和非洲,中国发展出的影响工具比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展现的更为复杂。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约书亚·库兰齐克表示,在这些发展中地区,领导人将不得不做出艰难的选择,判断哪些中国影响力活动是危险的,哪些是无害的。
与前任江泽民和胡锦涛不同,国家主席习近平已将中国的行事方式从“韬光养晦”转变为“站出来”抓住机遇。在发展中国家,中国通过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项目、提供援助、进行投资,并成为外交的核心力量,提升了其影响力。
习近平政府还要求外交官、中共机构、官方媒体和亲华巨头寻求为北京提供更多政治影响力的工具。库兰齐克表示,北京一直在努力在其他国家建立情报机构,吸引海外华人社区,并利用援助、文化项目和媒体来提升其全球形象。
中国官方媒体如今已覆盖全球。北京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华社和中国环球电视网等新闻机构的国际扩张,这些机构此前在中国境外几乎没有读者或观众。中国的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应用也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并在东南亚等地越来越受欢迎。
北京还试图影响外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方式。近年来,中国启动了一系列旨在培训外国记者(尤其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记者)的项目。从东南亚到拉丁美洲的记者受邀来华参加研讨会和课程,了解北京官方对经济和外交政策的看法。
亲华巨头最近收购了南非当地媒体,这可能有助于塑造有利于中国的观点。三年前,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收购香港报纸《南华早报》时,许多人担心该报将失去独立性,不再批评北京。
亲北京的智库也在许多地方涌现,尤其是在东南亚,其中一些由政府直接资助,另一些则由企业资助。例如,在泰国,中国大使馆与泰国一些著名的文化和商业组织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过去十年中,这些智库已成为北京对泰国及周边地区政策的官方发言人。
北京还被指控试图招募外国政府人员作为线人。德国去年12月指控北京利用领英(LinkedIn)和其他社交媒体瞄准超过1万名德国公民,其中包括议员和政府雇员,并为他们提供免费的中国之旅以及与有影响力人士会面的机会。
上个月,美国议员对“中国日益扩大的影响力”表示担忧。美国参议员马尔科·卢比奥表示:“中国政府操纵、贿赂、影响政治和控制敏感问题的努力非常广泛,对美国及其志同道合的盟友构成了严峻挑战。”
但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伊丽莎白·伊科米诺表示,中国并非唯一一个斥资提升软实力的国家。她表示,没必要对中国的每一个举动都做出严厉回应。
她写道:“挑战在于区分无害的文化和政治推广与有害的影响和对其他国家内政的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