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伯伯给记者的建议
(Baonghean.vn)——胡志明主席在革命活动中留下了宝贵的新闻遗产,数千篇文章涵盖了革命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如此,他还教导记者如何写作,使他们的新闻工作达到最高的效率。
胡志明主席在革命生涯中始终将报刊和记者视为革命事业的一部分、争取民族独立、建设人民新生活的锐利武器。
![]() |
胡伯伯读《人民报》。 |
胡伯伯指出:“记者也是革命战士,笔和纸是他们的利器。” 他说:“文章是革命宣言。” 因此,任何一位革命报刊战线的作者,首先必须明确革命的目标和使命。正如胡伯伯所说:“打枪要有靶子,要有目标。” 意思是,笔要贴着目标。
胡志明主席的一生与新闻事业密不可分。记者是革命者,为革命而生。从1919年6月18日在《人民报》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殖民地人民的权利》到1969年8月25日在《人民报》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回美国总统的信》,胡志明主席几乎毕生从事新闻事业,留下了2000多篇不同类型的文章,涵盖各种主题、体裁、结构、风格和表达方式,其唯一宗旨是为劳动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争取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的斗争服务。
![]() |
胡伯伯与记者见面。图片库 |
胡志明主席对国家革命报刊和新闻工作者的指导思想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为谁写?为谁写?写什么?怎么写?怎样写?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从而形成了以胡志明命名的、独具特色的报刊风格。
胡伯伯的目标是服务劳动人民,服务社会主义,服务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1949年5月,胡伯伯在给越北抗区第一届黄树康新闻班的信中明确指出:“报纸的任务是宣传、鼓动、培养、教育和组织人民,使他们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 |
1959年5月11日,胡志明主席看望河内天宝印刷厂职工。 |
在越南记者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1959年4月16日)上,胡伯伯指出,记者的优势是根本性的,但也存在许多不足。其中之一就是“对政治问题把握不够”。胡伯伯建议:“所有记者都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必须掌握政治。如果政治路线正确,其他一切都会正确。”
胡伯伯在越南记者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1962年9月8日)的讲话中说:“我的经验是这样的:每次写文章,我都会问自己:我为谁写?写的目的是什么?怎样写才能让老百姓容易看懂,又要简洁易读。”
![]() |
胡伯伯在越北的《真理报》工作。 |
胡伯伯说,要写我们人民、我们士兵和我们朋友的优点。同时,要批评我们的缺点,批评我们干部、人民和士兵的缺点。要为工人、农民和士兵写作,为越南各阶层人民写作,不分年龄、性别、宗教和党派。
讲道理的人,要用适合听众的水平写,字迹工整。老师要学会说话,用群众的语言,不要贪多用词,不要用自己不熟悉的词,要用我们语言里已有的词,只在绝对必要时才用词,让群众都听得懂,都相信,都坚决听从你的号召。写作要切合实际,要及时,“有据可查,有据可依”,也就是说,要说出这件事在哪儿,怎么发生的,什么时候发生的,怎么产生的,怎么发展的,结果是什么。
![]() |
胡主席出席越南记者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1962年9月) |
他的每一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都自然流畅地契合每个主题的认知、理解和思维方式,它们都源于现实生活,数字和事件都经过深思熟虑、核对和筛选,给读者和听众带来大量准确的信息。
因此,他的思想,无论是日常生活、战斗、工作问题,还是国家和时代的重大问题,都表达得深刻、通俗易懂、通俗易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 |
1950 年,胡伯伯在越南北部的一个儿童营地里给孩子们读报纸。 |
叔叔劝告记者:“革命者遇到困难,一定要克服,不能放弃。有些人只想做点什么,让自己名垂青史。他们想写文章炫耀,想在各大报纸上发表文章。这也是不对的。这些缺点都源于个人主义。他们看不到:为人民、为革命做点什么都是光荣的。如果你想进步,如果你想优秀,你就必须努力学习,努力实践。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以自我为中心就是骄傲,而骄傲是一个凶猛的敌人,它阻碍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值此越南革命新闻日92周年之际,回顾胡伯伯对新闻界的嘱托,要求革命新闻工作者学习他的新闻工作方法,培养服务党、国家和人民的勇气和素质,充分体现“学习和践行胡志明思想、道德和作风”的精神。
和平
(合成的)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