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美人”与黑山长寿秘诀
(Baonghean) - 在石岸乡(Con Cuong)最偏远的Ke Tat村和Ba Ha村,住着两位泰国女性,她们已经活了一个多世纪,但仍然头脑清醒。她们曾是村里的“美女”,性格善良,尽职尽责,容貌姣好。
难忘的回忆
秋日的金色阳光下,昆强县石岸乡柯达村的卢氏绍夫人(生于1912年)搬来一把藤椅坐在前院。每当有客人来访,她便露出露齿的笑容,回答道:“早上的阳光真好,老人晒晒太阳,少生病。”看着她依然明亮的双眼和条理清晰的谈吐,我们惊讶地发现,她即将迎来107岁高龄——世界上很少有人能活到这样的高龄。卢氏绍夫人的第五个孩子马克文霍(生于1961年)说:“我母亲到了这个年纪,还能吃三顿饭,每顿两碗饭,耳朵还能听,眼睛还能看。只是行动和生活都比较困难,需要儿孙的帮助。”
![]() |
罗氏绍现年107岁。摄影:孔健 |
问起时,阮文绍女士说:“我不记得自己的年龄了,因为时间太久了,同龄的人都去了芒曲。我只知道这几年,每年春节都会收到省主席送的礼物,听说是给百岁老人的礼物。” 接着,她讲述了自己的童年和青年时代。那时的克达村还很原始,只有十几户人家掩映在森林深处,晚上躺在地上听着长臂猿的嚎叫和老虎的咆哮,时近时远。那时候,她还有个名字,但时间太久了,我已经记不清了。泰族女孩往往十多岁就会织布、纺丝、做床垫。稍大一点,她们就去田里除草、收割稻谷、挑玉米,到溪边捕鱼。不到20岁,柯达村的漂亮姑娘就被父母同意嫁给附近的一个叫莫文绍的男孩。从此,女孩开始用丈夫的名字来称呼,直到今天。
回到夫家后,罗氏绍夫人继续着泰国妇女的日常劳作。白天忙于田间劳作,晚上则忙于织布,天刚亮就开始工作,直到深夜才休息。罗氏绍夫人为丈夫生下了六个孩子(3男3女)。国家陷入战乱,生活更加艰难,丈夫经常加入前线劳工队伍,运送粮食和武器前往战场。
那些年,卢氏绍夫人独自在田间劳作,操持家务,照顾年幼的儿女。如今,老人已去世30年,她的长子麦文英也因重病去世。目前,卢氏绍夫人与麦文浩先生的家人一起生活。除了儿子、女儿、儿媳和女婿,她的大家庭还有近70个孙辈和曾孙辈。每逢节假日和春节,孙辈们都会聚在一起,房子虽然很宽敞,但仍然没有足够的空间坐下来。卢氏绍夫人分享道:“如果能有很多孙辈和曾孙辈就好了。我只希望上帝保佑我的腿,让我能在屋里走动,因为躺在一个地方真的很痛苦。”
![]() |
巴哈村(Thach Ngan,Con Cuong)的一角 - Lang Thi Quyet 居住的地方。照片:丛健 |
“五代同堂”的家庭与长寿秘诀
告别了Ke Tat,我们继续逆流而上,来到巴哈溪,那里住着即将年满103岁的郎氏桂叶夫人。与阮文绍夫人相比,桂叶夫人依然健康机灵,能够独自行走,无需子孙搀扶。她的祖父早已去世,桂叶夫人目前与长子魏文和一家生活在一起。
这位年逾百岁的老妇人清晰地记得自己的一生:“她的家乡在芒咸(桂合),那里有一座神圣的寺庙,早春时节常常会举行节日庆典。节日期间,青年男女常常围着米酒坛嬉闹,然后一起载歌载舞。那时,她年轻貌美,歌声动听,吸引了众多男子的目光。然而,战火纷飞,她报名当了一名运送物资到老挝北部地区的民工,结识了一位擅长吹奏芦笛和叶苇笛的桂叶先生,两人结为伉俪。”
郎氏桂女士:“长寿的秘诀就是勤劳。” 摄影:孔健
告别了芒函村的青春岁月和幸福时光,来到石岸山当儿媳,郎氏桂的人生遭遇了诸多磨难。由于这里地处偏僻,山林荒芜,那时的道路只是沿着山腰和溪流的小路,野兽经常来骚扰村子。有时夜里,一只大老虎会出来咬死一头小牛,然后把它拖进老树林里吃掉。田里的玉米和稻穗总是被野猪和老鼠破坏,夫妻俩不得不日夜轮流守护。不过那时,巴哈溪里还有不少鱼虾,从田里到溪边去捞鱼虾可谓是一顿美餐。森林里蔬菜和竹笋也随处可见,他们很少需要去集市上买。市场很远,因为从这里到石岸乡中心有近20公里,到昆强镇有近40公里,路途全是涉水、过河、翻越山口。
郎氏桂叶与丈夫育有2个孩子(1男1女)和6个孙辈。如今,她已有6个曾孙,尤其是2个曾孙,他们已经是第五代了,被称为“五代同堂”(五代同堂,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据桂叶女士的长孙魏文桂先生介绍,她到了这个年纪,即使在劳累的日子里,仍然保持着一日三餐的适度饮食。值得一提的是,到目前为止,桂叶女士只在3年前去过医院一次,当时是按照老年人优抚金申请规定进行的一次常规体检,并非因病就医。就在几年前,她偶尔还会咳嗽,但在乡卫生所吃了几天药后就痊愈了。
罗氏绍(Lo Thi Thi Eu)和郎氏桂(Lang Thi Quyet)与他们的孙辈和曾孙辈。摄影:孔健(Cong Kien)
当被问及长寿健康秘诀时,郎氏桂叶摇了摇头,然后笑着回答:“吃森林里的蔬菜和竹笋,在田野里捕鱼,在巴哈溪里洗澡。还要勤劳……”
离开石岸,我们又有了新的感受。这片土地不仅偏远、与世隔绝,每年都遭受洪水侵袭,生活依然充满艰辛,也充满着许多神秘。这里有很多长寿的人,比如阮文绍先生、阮桂先生……